【文档说明】美术【冀美版】三年级上册《15.我画《西游记》》教学设计1.doc,共(3)页,62.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1878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我画《西游记》教学设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冀教版《美术》实验教材第五册第十五课教材分析:我画《西游记》是冀教版第五册第十五课的美术教学内容,属于综合·探索的学习领域,目的是通过学生喜爱的《西游记》故事,通过影片和图片欣赏,促进学生对祖国经典文学艺术的了解;运用各种形式和材料,设计并绘画出自己喜
欢的造型人物,促进学生的绘画造型表达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学生分析:在小学里,美术一直是孩子们最喜爱的课之一。课堂里,他们可以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展示自己的才能,用自己独特的眼光和表现方
法来展现他们脑海中的世界。而二年级的学生通过一年半年的美术学习,已经初步认识了美术和材料,对不同的材料和工具的使用,已有一定的掌握,具备一定的美术绘画基础,会用简单的线条和色块来大胆地、自由地表现他们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只是动手能力稍差。教学目标:在设计本课时,依据美术新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
情况,确定了本课的三维目标:知识技能目标:通过学生表现自己喜爱的《西游记》故事,促进学生的绘画表达能力。过程方法目标:学生愿意和他人交流自己对《西游记》故事的看法,愿意采用美术的形式表达自己对《西游记》的故事的理解。情感态度目标:促进学生对祖国经典文学艺术的了解。教学重点:发
散思维续编《西游记》故事。教学难点:续编故事的新颖性。教学思路设计:激发兴趣(儿歌导入)→谈喜欢的人物(进一步激发兴趣)→分析人物外形特征→相互交流→欣赏作品→学生创作实践活动→展示、评价→小结拓展。课前整
顿,师生问好。一、创设情境,短片导入播放《西游记》儿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重点欣赏人物造型和故事情节。【设计意图】在开课伊始,以生动有趣的儿歌形式将学生引入本课,让学生在轻松自然的环境下融入到课堂学习中来,为下
面学习做好铺垫。二、新授1、介绍《西游记》作者及作品形成的过程。《西游记》是我国文学史上最优秀的长篇神话小说,是四大名著之一。故事取材于唐太宗贞观年间僧人玄奘历尽艰难险阻到印度取经的真实故事,这个故事600百年来在民间广为流传,经过
长期的民间流传和曲艺,戏曲话本等创作,最后由吴承恩创作完成,为我国的文学史写下了光辉的一笔,我们应该为祖国有这样优秀的文学作品而骄傲。2、分析人物特征①从长相特点进行分析:他长的什么样?②从服装特点进行分析:他穿的什么衣服?③从兵器特点进行分析:他拿的什么兵器?④从人格特点进行分析:你为什
么喜欢他?【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借机渗透中国优秀的文学作品及创作过程;分析、归纳总结人物外形特征。为创作实践活动做铺垫。三、欣赏学生作品取得真经后,师徒四人又去了哪,做了什么呢?你们想知道吗?师大屏幕出示小朋友作品,讲播边讲解图中都有谁、他们在哪、在做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其他学生作品,启发学生创作思维,为自己编故事做铺垫。四、构思想一想在你的故事中,他们又去了哪里?又遇到了谁?【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玩中续编故事,通过游戏式的体验过程,突破教学重、难点,为绘画打下良好的基础。五、课堂实践,加深体验(播放创作音乐)1、布置作业,提出要求,教师辅导能不
能把你的故事画出来,让更多的朋友一起分享、一起欣赏呢?①、提醒学生注意,主体人物是谁,在哪,在做什么。②、大胆想象,细心构画。③、大屏幕出示师徒四人图片,为学生创作提供参考。【设计意图】艺术实践是很重要的环节。教师采用集体辅导和个体辅导相结合的做法,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使每
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发展和提高。六、展示评价1、鼓励学生将自己创作的作品张贴到老师准备的展示板上。2、引导学生自评、互评。【设计意图】学生作品是课堂教学效果直接体现。通过学生为主体的交流活动使大家取长补短
,树立学习的自信心。教师也学生作业的情况,及时反馈了教学效果,从而改进自己的教学。七、总结全课,拓展提升今天能和大家一起欣赏到这么多精彩的作品,还分享了许多有趣的故事,我真是太高兴了希望大家以后可以将你更多更精彩、更奇特的故事画出来,出
一本自己的故事书。唐僧师徒经历九九八十一难,克服了重重困难,打败了无数妖魔鬼怪,甚至差点丢掉性命,经过长途跋涉到达西天取得真经,学到了更多做人做事的道理,才换来了今天开心快乐的幸福生活,同学们,如果你们在学习或生活遇到了困难,你会怎么办?【设计意图】通过唐僧师徒不畏困难艰险经过长途跋涉到达西天
取得真经的精神将本课内容进行展,让孩子们懂得遇到困难时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解决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