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美术【桂美版】三年级下册《15 为同学塑个脸》教学设计1.doc,共(4)页,91.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15823.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课题:为同学塑个脸课型:造型表现教学内容简析本课强调对学生的体验、探究、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先用学生喜爱的游戏导入新课,运用小组讨论、交流等学习方式,使学生加深对水墨画的认识。通过实践,掌握简单的用笔、用墨的方法。学生学情分析针对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
分析、比较,学习人像的表现方法,逐步形成对写生人像的正确思维方式。在掌握学习方法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现力。老师注重启发激励学生大胆创新,主动表现,将学生引入自由联想、创造的空间。教学目标1、认知目的:通过泥塑来表现人的脸部特征,培养学生的造型设计能力和艺术
想象力。2、能力目标:学习塑造人物脸部造型,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3、情感目的:让学生体验大胆创造的乐趣,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共享快乐的情感。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学会用泥制作一个头像。教学难点
:五官及脸部表情的表现。教具学具及多媒体应用粘土、人物粘土制作方法的视频课时2课时教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图片欣赏导入。1、民间陶泥艺术作品欣赏。在中国民间有一种古老而常见的民间艺术,那它到底是什么呢?今天就让我们乘坐时光的列车一起走进“泥
土的世界”,去欣赏它中国最有生命力的民间艺术。(PPT1)首先我们来到四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一匹壮美的陶马姿势宛若历尽艰辛万苦站在我们面前,虽已是四学生:陶土、陶泥。学过程千多前出土,但身上依稀可见的
色彩让人惊叹。用线条勾勒轮廓,体态丰满。陶马是一种图腾文化现象。(图一)发展到唐代时期,泥塑已达到顶峰,制作题材以宗教为主。(图二)后期,泥塑艺术品在全国各地弥散开来,俗话说:北方有天津“泥人张”,南方有无锡惠山泥人。我们现在看到的是捏塑世家泥人张的作品,作品以写实为特色,人物造型,音
容笑貌,色彩装饰,无不强调一个“像”字。(图三)南方的惠山泥人。其造型丰满活泼、浑厚简练,色彩明朗热烈,富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图四)刚刚我们欣赏了这么多精美的艺术品他们都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生:陶泥)现在请同学们
翻开课本第15课,让我们一起用陶泥《为同学塑个脸》。揭课题,板书:《给同学塑个脸》二、授新课每个人都有一张与众不同的脸,你了解与你朝夕相处的同学吗?现在我们通过一个小游戏,来考一考同学们的眼力,看看谁最先认出他是谁?同学们可真棒,看来同学们之间的友谊很深厚呢~现在进入游戏的第二个环节:画一
画,谁来画出我们的脸型呢?请三位同学到黑板上,画出他们的脸型。(一)脸形、表情认知。1、人的脸形一般有几种?脸形:瓜子脸、圆脸形、四方形脸。除了脸型,我们还能通过什么来区分他们呢?板书:眉毛、眼睛、鼻子、嘴巴、耳朵2、随着表情的变化,他们的五官都发生了哪些变
化呢?人的表情一般有几种?表情:喜、怒、哀、乐。(二)启发引导,运用夸张手法塑造人物1、想一想,怎样使自己制作的头像更有趣、与众不同呢?观察一下,图片中的人物脸型、五官发生了哪些变化?现在请四人小组讨论。2、教师总结:夸张手法启发
学生大胆地夸张五官和表情,如眼睛大点、嘴笑得弯一点。三、教师示范请一位同学上台,根据他的形象,夸大塑造。边做边讲解运用了哪些技法:揉、搓、压、贴四、学生创作布置任务请大胆地、夸张地用黏土为你喜爱的一位同学塑个脸吧!同桌2人小组合作,注意分工
合作。五、展示活动。1、说一说,你塑的是我们班的哪位同学,送一句祝福给他。2、课堂小结。我们的班级是一个温馨的大家庭。同学之间的友谊,像温暖的阳光。同学之间应该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下课后请同学们相互交换你们的作
品,并送上一句祝福语,送给你的同学。好,下课。板书设计为同学塑个脸制作方法:揉、搓、压、贴、刻......课后反思教案设计说明:学科教案设计应体现以下几个方面:1.创设情境,引出课题;2.活用教法,探究新知;3.抓好“双基”,点拨深化;4.激发兴趣,拓展延伸
;5.适当练习,巩固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