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科学【湘科版】六下《保护我们的生命之河》教案 (2).doc,共(4)页,29.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10742.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保护我们的生命之河实验课教学设计一、实验名称:污水的处理技术-水的净化二、实验设计思路:1、通过PPT的展示形式,揭示污水处理的全过程,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2、用塑料瓶、砂石、砂子、碳、海绵等材料制作成的简单
过滤器,用它来过滤水时学生可以直观的知道净化水的过程。3、拓展实验,留给学生有观察、思考、探究的空间。三、实验的创新之处:1、实验材料都是日常生活中的废旧物,既环保又容易收集。2、在实验装置上用塑料瓶代替了量杯和漏斗。砂石、砂子、碳、海绵等材料代替了过滤纸。增强直观对比性和提高实验
效率。实验在课堂中的地位与作用:通过实验让学生更加直观的了解到污水的处理技术与过程,还可以动手制作过滤器和亲历污水净化的过程。能更好提高学习效率。四、实验目标:1、通过实验大致了解污水处理技术及过程。2、能与小组成员共同制作实验器材以及
完成实验。五、本课的重点、难点。重点:掌握污水处理的一般流程,树立学生的环保意识。难点:亲历污水处理的模拟,实验是本节课的难点。六、实验教学准备:PPT(污水处理厂的流程);视频《水的污染现状》;塑料瓶;砂石;沙子;木炭;海绵。七、实验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1、首先我会用一段视频《水的污
染现状》导入课题。2、视频结束后让学生带着问题上“我们还能喝到干净的水吗”?过度到下一环节:了解污水处理的流程。(二)播放PPT“污水处理流程”。1、引导学生学观看PPT,边看边作简单的解说。(1)格栅:去处大型漂浮物。(2)沉砂池
:沉淀砂石等粗颗粒物质。(3)生物处理设施:用微生物分解部分有机污染物。(4)二次沉淀池:继续去处污水中的污染物质。(5)混凝沉淀池:加入混凝药物,使更细小的物质凝结沉淀。(6)消毒池:投氯消毒,杀灭微生物
。2、观看完PPT后和学生们共同归纳总结:污水处理一般要通过三种方法(物理方法、生物方法、化学方法)获得净化。(三)水的净化实验。1、介绍实验材料:塑料瓶;砂石;沙子;木炭;海绵。2、边介绍实验步骤,边演示实验。(1)静置,沉淀。(2)加入明矾等混凝剂,继续静置,沉淀(3)分离沉淀后的水和
沉淀物(4)在污水进行沉淀的时候,辅导学生制作滤水器。方法如下:1)将去底的瓶子倒置,在瓶口处垫上海绵。2)在海绵铺设2~3厘米厚的木炭层,轻轻压平。3)再在木炭层上铺设2~3厘米厚的沙子层,轻轻压平。4)最后再在沙层上面铺设2~3厘
米砂石层,轻轻压平。5)用自制滤水器沉淀后的水进行过滤。4、学生分组实验:静置,沉淀,及时提醒学生在约3分钟的时候添加明矾。5、实验小结:沉淀和过滤,一般只能分离出污水中可见的颗粒杂质,有许多用肉眼无法看到的微生物和有害的化学物质,还需要通过其它措施去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