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湘艺版】四年级上册《(听赏)电闪雷鸣波尔卡》教学设计1

DOC
  • 阅读 55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0 页
  • 大小 2.022 MB
  • 2023-02-22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喜鸽】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音乐【湘艺版】四年级上册《(听赏)电闪雷鸣波尔卡》教学设计1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音乐【湘艺版】四年级上册《(听赏)电闪雷鸣波尔卡》教学设计1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音乐【湘艺版】四年级上册《(听赏)电闪雷鸣波尔卡》教学设计1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音乐【湘艺版】四年级上册《(听赏)电闪雷鸣波尔卡》教学设计1
音乐【湘艺版】四年级上册《(听赏)电闪雷鸣波尔卡》教学设计1
还剩1页未读,继续阅读
【这是VIP专享文档,需开通VIP才能继续阅读】
/ 10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音乐【湘艺版】四年级上册《(听赏)电闪雷鸣波尔卡》教学设计1.doc,共(10)页,2.022 M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07577.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电闪雷鸣波尔卡》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湖南文艺出版社2011课标版四年级上册第五课听赏《电闪雷鸣波尔卡》。【教材分析】约翰施特劳斯的这首快速的波尔卡舞曲作于1868年,二拍子的波尔卡节奏的不断反复中,插入了一些标题性的造型因素,为整首乐曲画龙点睛,从而使舞曲的音乐形象更加生动。乐曲以定音鼓的震

音奏法使人感到远处的雷声响起,利用大镲模仿和闪电,形象生动地描绘出大自然中的风雨交加、电闪雷鸣的场面。全曲为A—B—A三部曲式,自始至终呈现出热烈的气氛。【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见识的扩展,自主意识不断增强,特别是受流行音乐的影响,已经不满足于课堂教学上的曲子,他们对音

乐课的兴趣逐渐减弱,他们渴望音乐,却不喜欢书本上的歌曲。因此,培养对音乐课的兴趣和热情一日不可懈怠,课时要注意音乐课基本常规和提高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良好的歌唱习惯、唱歌方法的指导,在欣赏课使用声势律动、乐器演奏、图谱感受等多种方式,增强学生学习兴趣,从而

提高对音乐课的喜爱和音乐鉴赏能力。【教学理念】新课标指出:增进音乐兴趣,关注并乐于参与音乐活动,是此阶段培养学生音乐兴趣的重要目标。本课以舞曲为主线,通过欣赏感受2表现音乐的要素。如速度、力度情绪等,把知识技能技巧贯穿于学生的情感参与中,通过图形谱的引导和乐器

演奏实践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喜爱与兴趣。【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赏析乐曲《电闪雷鸣波尔卡》,了解作曲家小约翰•施特劳斯,了解波尔卡体裁的音乐。2.通过对乐曲四个主题的分析,感受“渐强”、“装饰音”以及打击乐器鼓和镲所表达的音乐情绪和音乐形象。尝试抓住主题特点,听辨主题。技能目标:从力度、

速度、情绪、乐器、图形谱等方面着手,感受音乐形象,培养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听赏兴趣,热爱大自然、喜爱波尔卡体裁音乐。【教学重点】1.学会看图形谱,能根据图形谱进行律动和打击乐器鼓、镲的演奏。2.学习音乐要素来理解波尔卡音乐力度的变化

,提高鉴赏音乐的能力。【教学难点】1.学生从音乐的力度、速度、情绪来赏析音乐作品。2.乐曲的曲式结构以及对音乐主题的听辨。3【教具准备】打击乐器(大鼓、大镲)、课件【教学方法】1.启发2.引导3.体验4.探究5.合作【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课型】听赏课【教学过程】一、

导入1.师:同学们,老师今天收到了一封来自约翰施特劳斯先生的邀请函,他邀请我们去参加他的舞会,下面我们一起来打开这份邀请函,看完后请告诉我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由此来猜一猜今天舞会的主题。2.打开邀请函,播放“雷鸣电闪”视频。师:你们听到

了什么?看到什么?学生回答:听到了雷声,看到了闪电。今天我们舞会的主题就与这个自然现象有关,叫做《雷鸣电闪波尔卡》(出示课题)3.师:什么是波尔卡?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教师出示课件视频介绍波尔卡。二、听赏环节了解了什么是波尔卡也知道了舞会的主题,我们先来听一听舞会的音乐吧!41.听赏乐曲

《电闪雷鸣波尔卡》。师:听过以后请你告诉我这首乐曲的力度、速度、情绪是怎样的?学生回答:力度:很强。速度:很快。情绪:热情欢快。2.导入主题一的聆听:师:初听了一遍乐曲我们对乐曲还不熟悉,现在我们一起走近这首乐曲,首先我们来聆听乐曲的主题1部分。(1)师:

同学们听一听这段音乐的力度有没有变化?它是怎么变化的?(播放第一主题音乐)生:力度:渐强(2)师:在音乐里我们靠听觉来感受,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副图形谱,来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乐曲,我们一起来看一看。(3)观察分析图型谱。带着图形谱观察一遍(教师做声势动作)。师:观察老师做了些什么?

(5)生总结老师在大圆点力度强,小圆点力度弱,练习图形谱上5的力度变化,小圆点位置低并且力度弱,大圆点位置高并且力度强。(6)学生看图形谱听音乐、做声势动作。师:老师从这一段音乐中发现了一个节奏,我们一起

读一读师:作曲家为这个节奏配上了音符就变成了动听的音乐,我们一起来唱一唱吧(设计意图:抓住该主题中力度渐强的特点,通过看图谱律动和唱谱进一步了解该主题)3.听赏第二主题,学生声势律动:(1)对比主题一初听乐曲做填空题:力度更强、速度更快、情绪更加热烈欢快。(2)出示图形谱、

分析图形谱6图形谱上出现了大圆点(强)、小圆点(弱)、脚印(踏步律动)(3)教师随音乐做声势动作,学生观察(4)学生随音乐做声势动作(设计意图:通过与主题1的对比,感受第2主题音乐的特点,经过学看图谱和律动表现的环节加深对第2主题的理解,为下一步听辨主题做

铺垫。)4.听赏第三主题,学生合作乐器演奏:(1)师:这一主题里加入了两个很大声的乐器,一个表示打雷,一个表示闪电,你们听听看哪一个可以表示打雷,哪一个可以表示闪电(教师出示大镲、打鼓,进行演奏)(2)师:听音乐(播放乐曲)生分析:大镲表示闪电打鼓表示打雷(3)出示图形谱,分析图形谱。7师:在自

然现象中,我们是先听雷声还是先看见闪电?生回答。师总结:因为声音的传播速度比光的传播速度快,所以我们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鸣,所以在演奏乐器时先打镲后敲鼓。教师带领学生观察图形谱后,用拍手和拍凳子表示闪电和雷鸣。(4)教师请

学生出主意将班里同学分为打雷组和闪电组,进行配合演奏。(5)教师分别随音乐按节奏演奏两样乐器,并请三组学生进行演奏,其他同学做声势动作。(设计意图:通过聆听,律动和乐器演奏,感受大鼓和大镲在乐曲中所塑造的音乐形象)5.听赏第四主题,学生声势律动:(1)

初听乐曲师:听完这一段你有什么感受?生:感到快乐师:我们一起来听听这一主题的一部分片段,请你听听这两段有什么不同(有装饰音和没有装饰音的两段)生回答:有装饰音的一段很欢快,没有装饰音的一段感到很单调。8师总结:这一主题我们

加入了装饰音里的前倚音,前倚音的出现并没有改变音符的时值,而是像一朵花一样戴在头上,起到点缀和装饰的作用。(2)出示图形谱同学们跟随老师打响指做摘花动作。(设计意图:在这个主题中出现了装饰音通过模唱听辨旋律,以及律动的感受,

几个环节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装饰音,为下一步听辨旋律做准备)(三)整体感受、听辩主题。问:接下来在完整听赏全曲的同时,请同学们将对应的主题填入括号。课件出示:引子、主题1、主题2、主题3、主题4、()、()、主题2、尾

声9(设计意图:首先是对学生之前4个主题学习情况的检查,其次是尝试完整表现乐曲,了解各主题排列的顺序,为下一步曲式结构的学习做好准备。)(四)知识重点——了解乐曲的曲式结构师:乐曲可以分为几个部分?(1-2)(

3-4-3)(1-2)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师:这三个部分为:A—B—A第二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1-2)(3-4-3)(1-2)师:第三部分为第一部分的再现,所以这首乐曲的曲式结构为:带再现的三部曲式。师:了解了舞会的音乐,现在我们赶快一起加入到舞会中去吧。学生再次带着

律动整体感受音乐。(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了解,再现的三部曲式)10(五)介绍作曲家约翰施特劳斯(奥地利)被人民们称为圆舞曲之王,共创作了100多部圆舞曲,代表作品有《蓝色多瑙河》、《春之声》、《维也纳森林的故事》、《电闪雷鸣波尔卡》等。(六)、课程小结师:约翰施特劳斯先生通过电闪

雷鸣就谱出了如此美妙动听的乐曲,希望同学们都有一双发现美的的眼睛,都有丰富的想象力,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精彩,让我们从中获得快乐。随着这一首《电闪雷鸣波尔卡》结束今天愉快的音乐之旅吧!

小喜鸽
小喜鸽
好文档,与你分享
  • 文档 161806
  • 被下载 27285
  • 被收藏 0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