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音乐【苏少版】(五线谱)四下《唱:隆里格隆 村居》教学设计4.doc,共(2)页,57.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06103.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奇妙的人声》教案教学目标:1、能够体会歌唱时身体状态、表情和气息对声音的作用,并能用独特的发声方法模仿架子鼓的各种声效,体会人声的多种特性。2、通过视、听、唱、动等多种形式的音乐活动,提高学生对奇妙人声的感知,理解和表
现能力,并能用人声节奏给歌曲伴奏,感受和声的美。3、让学生感受人声的美妙,力图用人声多种的表现形式引领学生乐于亲近音乐、走近音乐、热爱音乐,并能在音乐中寻找美、表现美、创造美。教学重点:用模仿架子鼓的各种声效来发掘人声的多种特性,并
能加入节奏创编的《村居》进行歌曲二次创作。教学难点:用无伴奏合唱的形式演唱歌曲的二声部,并能融入人声节奏的合作。教学过程:一、复习歌曲1、复习新学堂歌《村居》2、二声部分声部唱谱3、二声部和声4、让学生体会在紧张的身体状态下唱歌有什么感觉。5、
做身体放松运动再唱歌,听听声音有什么变化。6、总结声音的区别7、再请同学们把头固定起来,要求调动上半身所有能动的器官,唱后4句高潮乐句。8、学生讨论用了身体哪些部位9、总结面部表情、气息的作用。10、让学生用f的力量把歌曲最后四句高潮部分再次表现。11、运用放松的身体
、丰富的表情、充足的气息再现全曲。二、古诗新唱1、学生朗诵古诗2、教师变奏朗诵古诗3、生模仿变奏朗诵4、生创编节奏古诗5、唱变奏古诗6、提出声音的要求:变奏后的声音可以再有律动感一些,弹性短促一些三、模仿架子鼓节奏1、听节奏1,模仿声效2、请学生从三条节奏
中选一条声效最符合的节奏23、合作节奏1、节奏24、介绍b-box的概念5、节奏古诗加入人声节奏6、提出声音要求7、欣赏视频,提出问题:视频中都听到哪些声音7、生讨论,听到:喇叭、弹舌、响指、喔喔、空掌四、无伴奏合唱
1、二声部加入人声节奏2、全曲加入人声节奏五、总结今天很愉快和同学们用村居这首歌尝试了人声的不同形式和音色,清代戏剧家李渔曾说过:丝不如竹,竹不如肉,意思是说任何乐器都无法超越人声,最美的声音就来自人声,在同
学们的生活当中,只要你有颗音乐的心,奇妙的人声无处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