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人音版(敬谱)】一年级下册《演唱 彝家娃娃真幸福》教学设计(310

DOC
  • 阅读 60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8 页
  • 大小 39.720 KB
  • 2023-02-18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喜鸽】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音乐【人音版(敬谱)】一年级下册《演唱 彝家娃娃真幸福》教学设计(310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音乐【人音版(敬谱)】一年级下册《演唱 彝家娃娃真幸福》教学设计(310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音乐【人音版(敬谱)】一年级下册《演唱 彝家娃娃真幸福》教学设计(310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在线阅读已结束,您可下载此文档阅读剩下的5 已有0人下载 下载文档0.99 元
/ 8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音乐【人音版(敬谱)】一年级下册《演唱 彝家娃娃真幸福》教学设计(310.docx,共(8)页,39.72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02326.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教学基本信息课题学科音乐学段低年级一教材1.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一)指导思想本课设计以学生的学为中心,从学生的实际能力出发,结合一年级学生年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把歌唱好为目标,在提高学生歌唱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听唱、模唱乐谱以及识读节

奏的能力,并设计简单有趣的音乐活动,加入二声部伴唱和舞蹈,更加直观形象的让学生感受了解少数民族——“彝族”的音乐文化背景。(二)理论依据《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了音乐课程的人文性、审美性和实践性,针对本课的学习,“以音乐审美为核心,

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和“弘扬民族音乐”为基本理念,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式方法指导歌唱教学,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2.教学背景分析教学内容分析:以彝族民歌《彝家娃娃真幸福》演唱为核心内容,有机结合本领域的“听唱乐谱”、“综合性艺

术表演”这类本领域的相关内容和他领域的“音乐表现要素”、“音乐情绪与情感”、“音乐风格与流派”以及“音乐与姊妹艺术”的相关内容。(一)歌曲分析1.这是一首具有彝族舞曲音调特点的歌曲,彝族是居住在四川、云南等地的一个能歌善舞、勤劳勇敢的少数民族。这首

儿歌采用了典型的彝族民歌音调和节奏写成,欢快热烈、短小简洁,很适合边歌边舞。歌曲四二拍,一段体结构。歌词简洁形象,旋律欢快、跳跃。歌中“阿里里”这一彝家韵味衬词的运用,极富民族色彩,生动地描绘出一群天真

可爱的彝家娃娃身着节日盛装,在山寨空旷的草坪上尽情歌舞的动人场景。在彝族民歌中,儿歌极为丰富。在过去孩子没有条件上学的年代,这些儿歌就成为孩子们传授简单的生活、生产知识的教科书。内容带有一定的故事情节,语言生动风趣,曲调活泼简练。演唱时常

成群结队地进行,手牵着手,左摇右晃,十分天真自得。这些歌曲形象鲜明,节奏明快,结构简短,语言生动,充满了高原山区的泥土味,没有半点矫揉造作之感。2.歌曲为2/4拍,五声d羽调式,一段体结构。歌词简洁形象,旋律欢快、跳跃。3.作

曲家介绍:黄有异,作曲家。一级作曲。广西贺州市人。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先后在广西军区文工团、广西歌舞剧院从事音乐工作。代表作有《壮家小社员》、《赶圩归来啊哩哩》、《新加坡姑娘》等。《赶圩归来啊哩哩》(唐佩珠首唱)1

988年获广西文艺创作“铜鼓奖”,后获全国优秀歌曲奖、亚洲艺术节特别奖,联合国科教文卫组选定为亚太地区音乐教材。(二)学生情况分析一年级学生入学时间短,掌握的音乐基础知识较少,个体差异较大,但活泼、好动,喜欢接受新知识,本学期所学的二分音符、四分音符、两个八分音符组合、四个十六分音符组合及四分休止

符,基本上有50%的学生能划拍自己读出。本学期学生一直在练习mi、sol、la三个音的听辨,基本有30%左右的学生能听辨三音组、四音组,并能按节奏模唱,五音以上的组合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本班只学过C大调读谱,未学过移动do,能

用科尔文手势表示音高。学习乐器的有三人,其中一人学钢琴,两人学古筝,但都处于初学阶段。3教学方式与手段说明评论1.情境导入层层递进,通过教师演唱《赶圩归来阿里里》激发学生的兴趣,进而通过多媒体了解彝族民族文化。通过介绍作曲家黄有异以及歌曲中的衬词,引出主题歌曲《彝家娃娃真幸福》。初次

聆听歌曲,找出歌曲中常见的衬词:阿里里出现了几次。并用手势表示四个阿里里的音高变化。2.歌曲学习:通过闯关游戏请学生为节奏排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学生正确拍读节奏的基础上听辨mi、sol、la三音的重复组合,并模唱第一、二、四乐句。师生接唱全曲旋律,逐步突破重难点

。3.歌曲表现:用彝语“嘿萨”为歌曲创编简单的二声部伴奏,学习彝族舞蹈,使学生充分感受浓郁的民族韵味,体会彝族音乐风情。4.技术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卡片。3.教学目标(含重、难点)(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歌曲,了解和学习彝族文化,积极、热情地参与演唱和二声部伴

唱,培养热爱少数民族的情感。(二)“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学习歌曲《彝家娃娃真幸福》的过程中,通过听唱、模唱,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创编简单二声部伴奏及创编舞蹈等多种方法,感受歌曲欢快的情绪,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三)“知识与技能”目标1.正确拍读节奏2.听辨mi、sol、la三音的重复组合,并模

唱第一、二、四乐句。3.能为歌曲填加二声部伴唱“嘿萨”,并按节拍准确的加入舞蹈动作。(一)教学重点歌曲《彝家娃娃真幸福》的演唱及表演。(二)教学难点1.准确划拍读出歌曲中的这个节奏。2.能听辨mi、sol、la三音的重复组合,并模唱第一、二、四

乐句。3.为歌曲加入二声部伴奏“嘿萨”及并按节拍准确的加入舞蹈动作。4.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可附教学流程图)6.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一)创设情境感受音乐环节目标: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热情,让学生初步了解“彝族”歌曲的特点。设计说明:教师演唱彝族歌

曲《赶圩归来阿哩哩》,请学生回答是哪个少数民族的。歌曲中出现最多的词是什么,引出作曲家黄有异,层层递进、横向挖掘从而引出作者用衬词阿哩哩写的的另外一首作品《彝家娃娃真幸福》。活动1.1——教师演唱彝族歌曲导入,吸引学生注意力(1)老师演唱彝族歌曲《赶圩归来

阿哩哩》。(2)学生回答是哪个少数民族的?活动1.2——观看图片,了解彝族文化(1)展示图片让学生了解彝族文化,了解火把节。(2)聆听歌曲中出现最多的词是哪个词。(3)介绍作曲家黄有异。活动1.3——聆听歌曲,回答出现几个阿哩

哩,师生接唱(1)播放歌曲原唱,提问:歌曲有几段,出现了几个阿哩哩。(2)用手势低、中、高表示四个阿哩哩音高上的不同。(3)师生接唱,老师唱词,学生接唱衬词阿哩哩。活动2【活动】(二)闯关突破重、难点环节目标:正

确拍读这个节奏,能听辨mi、sol、la三音的重复组合,并模唱第一、二、四乐句。师生接唱歌曲旋律。设计说明:通过拍读这个节奏,掌握歌曲第一、二、四句的节奏型,在正确拍读节奏的基础上,听辨mi、sol、la三音的重复音组,以及未学过的re音的听辨,层

层递进,进而模唱一、二、四乐句,与老师完成旋律接龙互动。活动2.1——拍读这个节奏。(1)将老师拍的节奏,按正确顺序排列出来。(2)请学生当小老师,带领全班读节奏。活动2.2——听辨mi、sol、la三音的重复组合,模唱第

一、二、四乐句。(1)老师弹奏第一乐句,学生听辨,并模唱。(2)听辨第四乐句与第一、二乐句的区别,用科尔文手势辅助演唱第一、二、四乐句。活动2.3——师生接唱旋律。(1)学生唱第一、二、四乐句,老师唱第三乐句。(2)教师

转调弹奏bE调,学生听辨不同,随琴唱旋律。活动3【活动】(三)学习歌词、处理歌曲环节目标:记住歌曲歌词,能用弹跳、轻巧的声音演唱歌曲。设计说明:老师通过歌曲词义启发学生,更快的记住歌词,通过比较老师演唱的两种不同的声音效果,选择能体现歌曲情绪的弹跳、轻巧的声音演唱歌曲。活动3.1——

聆听歌曲,用弹跳、轻巧的声音演唱歌曲。(1)聆听歌曲,背唱歌词,并用弹跳、轻巧的声音演唱歌曲。(2)跟伴奏演唱歌曲,巩固歌词。活动4【拓展】(四)表演歌曲,加入二声部伴唱,融入简单的舞蹈动作。环节目标:在唱好歌的基础上为歌曲填加二声部伴唱,能学

习彝族简单的舞蹈动作,边歌边舞体会彝家小朋友喜悦的心情。设计说明:通过为歌曲填加二声部伴唱“嘿萨”,来拓展歌曲,增加学生二声部听觉的感受。同时增添彝族歌曲韵味,学习彝族舞蹈,真正体验彝族人民在节日中载歌载舞的欢乐场面。活动4.1——用

“嘿萨”为歌曲进行二声部伴唱(1)老师通过歌曲情绪引出“快乐”一词,用彝语说就是“嘿萨”启发学生用“嘿萨”为歌曲伴唱。(2)播放歌曲原唱,一起尝试在阿哩哩处加入二声部伴唱嘿萨。(3)分组合作,一组学生唱歌词,一组学生用“嘿萨”伴唱。(4)两组互换。活动4.2

——学习彝族舞蹈,为歌曲营造快乐的气氛。(1)老师教一些简单的彝族舞步,学生模仿彝族人围圈跳舞。(2)学生围圈边歌边舞,女生围内圈唱歌词,男生围外圈伴唱。(3)老师创设彝族火把节的情境,带领学生尽情的唱歌、跳舞,增加课堂气氛,整节课融为一体。活动5【小节】(五)

教学小结今天我们到彝族做客,了解了他们的风土人情,感受了他们的热情好客,希望你长大了到祖国各地去看看,再认识不同的少数民族,感受更多的民族特色。5.学习效果评价设计(一)形成性评价1.在教学中利用自评、互评、生生互评、师生互评的评价手段,根据评价情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检验教学效果。2.关注学生在

音乐实践活动中的参与态度、参与程度、合作愿望及协调能力,培养学生音乐的体验与模仿能力、表现力。3.通过评价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逐步提高审美能力。(二)评价量规:评价要点A优秀B良好C一般自评互评师评歌曲演唱:音准,节奏,词曲结合。歌曲表现:有表情自信的演唱歌曲。能

够积极主动参与音乐实践活动。6.教学设计特色说明与教学反思1.激趣导入分层聆听通过多次聆听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由老师演唱同一作曲家写的带有同样衬词“阿哩哩”的歌曲入手导入本课,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每一次的聆听都带有目的性。例如:初听,听出歌中有几个“阿里里”,复听辨

别四个“阿里里”的音高,三听感受旋律的轻快跳跃;四听歌词说说彝家娃娃的装扮等等。学生有了倾听音乐的注意,这种潜意识调动的方法对熟悉歌曲旋律形成了有效积累。2.勇于闯关快乐学习利用平时课堂开展的mi、sol、la三音的听唱练习以及节

奏练习入手,开展音乐闯关活动,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在玩中分解学习难度。在音乐活动中渗透音乐基础知识,有效解决本课重、难点。3.巩固创编情系彝家教学活动中有机融入了彝族语言、火把节民俗等多种人文学科知识,拓宽了学生的音乐视野,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段里拥有更

多的音乐体验,获得更多快乐。“嘿萨”以及舞蹈的加入可以说是再度创作,彰显了歌曲的民族风格,有助于帮助学生感受歌曲热烈欢快的气氛,同时也满足了学生心理情感的释放。

小喜鸽
小喜鸽
好文档,与你分享
  • 文档 161806
  • 被下载 28618
  • 被收藏 0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