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音乐【人音版(敬谱)】三年级上册《演唱 夏》教学设计110.doc,共(7)页,168.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0157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夏》——小学三年级第六课教学设计教学基本信息课题《夏》学科音乐学段小学年级三年级相关领域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学习领域包括:“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和“音乐相关文化”。本课涉及到的领域与相关文化有:感受与欣赏领域:学生能
够感受歌曲《夏》的音乐表现要素、对二拍子歌曲演唱方式的理解及表现,并且运用多种学习方法如:听唱法、示范法、对比法、模仿法等进行教学,来引导学生分析、理解、表现歌曲。表现领域:表现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性内容
;是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表现领域包括演唱、综合性艺术表演、识读乐谱。创造领域:学生能够准确演唱歌曲,并且能做到声音的和谐、统一,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音乐相关文化:通过体会歌曲的情绪、力度、速度的变化,感受歌曲的主题内容与音
乐文化。教材书名: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音乐(三年级上册第6课)出版社: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日期:2014年7月是否已实施已实施教学设计参与人员姓名单位联系方式设计者孟茜交道中心小学15811345987实施者孟茜交道中心小学15811345987指导
者孙爱雄交道中心小学13716677550课件制作者孟茜交道中心小学15811345987其他参与者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一)指导思想音乐课程具有创造性发展价值。鼓励学生进行音乐创造活动,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对音乐学习产生兴趣是本课的主要指导思想。音乐知识与技能的培养
和提高,是学生音乐学习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前提。低年级对节奏、和声、音乐创作手法的浅显渗透都是为高年级的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这是本课的又一重要指导思想。(二)理论依据创造教学是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发掘创造性思维潜能的音乐学
习领域,也是引导学生积累音乐创作经验的重要学习领域。探究式教学模式是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参与行为为特征及发展规律为依据,以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为前提,创设乐学的心理氛围,唤起全体学生的求知兴趣和欲望,突出音乐课程的审美价值,创造学生主动创造、主动发展的一种教学模式。
体验式学习是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事物,使学习者完全参与学习过程,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音乐美学中指出:音乐学习用体验式是因为音乐是情感艺术,学习音乐的过程就是情感体验的过程。本节课以表现领域为主,学生以体验、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二、教学背景分析(一)学习内容分析《夏》选自北京市义务教
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第六册第四单元“夏天”中的第1课时,是一首希腊儿童歌曲,2/4拍,一段体结构,共四个乐句,其中一、三乐句旋律完全重复,二、四乐句节奏相同,句末的四分休止节奏使歌曲更具朝气和活力,跳音唱法的运用充分表达了歌曲
欢快、愉悦的情绪,生动地展现了希腊儿童在海边沙滩尽情玩耍,享受温暖夏天的情景。(二)学生情况分析这节课面对的是三年级学生,他们的生活范围有限,经历单纯,注意力不集中,有时候难于融入教育教学活动,个体差异大。针对这些问题,我想,应该继续发展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思维,加强所有学生
常规能力的培养,不让每一名学生特殊,应该更好的深化个别化教育的训练目标。这个年龄的学生在学习音乐方面具有了一定鉴赏和表现的经验,对于音乐的情绪、力度、速度、旋律、节奏、音色等要素也有了初步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本课教学设计力求使学生
在听觉、节奏、审美能力、歌曲表现力、自主学习能力、创造能力、自我及相互评价能力方面有所进步。(三)教学方式与手段说明体现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就要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的发展,把学生的利益放在首要位置,以下是本课使用的一些教学方法及效果:1、本节课主要采用聆听
法、唱谱法、教授法、练习法、体验法、歌唱法、欣赏法、发现法等进行歌曲教学。循序渐进地逐步解决教学的重难点,由浅入深地将学生带入音乐作品之中。教学过程中,把握住音乐教学以听为主,突出节奏入手为基调,给学生创设充分感受音乐的氛围,
让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始终感受音乐活泼欢快的情绪,使他们在欢快的情绪中激发其学习音乐的兴趣,充分感受音乐给人们带来的情感熏陶、情绪感染;而本课所采用的教授法、练习法也基本合乎教学原则的要求。2、建立多种评价体系,使学生掌握动态的学习方法为学生建立声音评价标准,引导师生互评、生生互评、
自我评价;针对新授知识,进行课前、课中、课后的测评,多种评价方式,不仅使评者学到了真知,也使评者融进学者的行列,师生在不断的自评、互评中真真正正地学到了本领,内心的愉悦之情溢于言表。3、教学手段:把现代信息技术与音乐学科有机整合,激发学生体验、探索音乐的热情。(四)技术准备多媒
体教学设备、自制课件、钢琴、打击乐器等。(五)前期教学状况、问题与对策1、教学状况:三年级孩子喜欢唱歌,但是在演唱技巧方面尚需锻炼和提高,大部分学生能用正确地发声方法,但是不够稳定,控制声音的能力不够自如,在教学的歌唱环节中,仍需时时注重对声音的监控.2、学生虽经过两年的
歌唱学习,但是仍然存在音准问题,教学中运用“柯达伊”手势辅助,让学生在音高上感受音与音之间的的距离与关系,改善音准效果。三、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够用自然、欢快的声音演唱歌曲《夏》,表现出夏日里
炽热的情怀。(二)“过程与方法”目标节拍准确,并且能够用自然、欢快的声音演唱歌曲,准确地表达歌曲情绪。(三)“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在歌曲演唱中准确把握四分休止符的时值.能够用打击乐为歌曲伴奏。四、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体验歌曲,把握四分休止符
的时值。(三)教学难点1、四分休止符得时值以及在歌曲中的作用.2、能够用打击乐为歌曲伴奏。五、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听音乐进教室。2.师生问好歌。3.音阶、节奏练习,出示四分休止符。【设计意图】在演唱《问好歌》中调整学生唱歌状态,在节奏练习中体会四分休止符
的时值。(二)情境导入1.师:同学们,咱们一年有四个季节,都有哪些季节呢?你们都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生:春夏秋冬。2.师:那我们一起来听听老师带给大家这首歌曲唱的是哪个季节?他们都在这个季节做了什么?生:游泳.4.师:我们边做游泳的动作,
边体会在游泳的时候是什么样的心情?这首歌的情绪是什么样的?生:活泼欢快(三)学习歌曲《夏》1.感受歌曲情绪。体会歌曲节拍(1)感受歌曲情绪。师:大家再来听一听他们在海滩上玩的时候是什么样的心情?我们一起做游泳的动作,边体会歌曲的情绪?生
:活泼欢快的.(2)感受歌曲的节拍。师:那现在老师再给你们演唱一遍,你们来一起拍拍手,想一想这首歌是几几拍的?(3)出示课题。【设计意图】感受歌曲的情绪,节拍。体会歌曲的情绪与节拍。2.学唱歌曲(1)唱音阶.(2)通过音阶图学习部分旋律。(2).
乐谱接龙1)师生接龙2)生生接龙(3).完整演唱歌曲曲谱,注意跳音唱法.4.完整演唱第一乐段【设计意图】通过聆听、唱谱,让学生从熟悉到学会歌曲第一段。3.熟悉旋律,唱第二段(1)通过歌词,男女生接龙学习第二段。(2)完整演唱第二段。【设计意图】通
过歌词接龙,让学生熟悉歌词,在演唱中注意模仿老师的演唱方法,咬字,吐字。可以完整的演唱歌曲。4.巩固歌曲(1)用活波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四)创编与活动1.边演唱边化拍,在四分休止符处拍手。2.聆听歌曲,对比四种打击乐器的音色,从中选出合适的乐器,并为歌曲
伴奏。【设计意图】突破歌曲的难点,学生可以初步体会打击乐器对歌曲的表现更加充分。通过打击乐器可以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充分表现出歌曲的情绪。(五)教师小结。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在音乐中度过了一段轻松、快乐的时光。咱们用这个四季歌曲联唱来结束咱们今天的学习
吧。(六)听音乐出教室六、学习效果评价设计建立多种评价体系,使学生掌握动态的学习方法,为学生建立声音评价标准,引导师生互评、生生互评、自我评价;针对新授知识,进行课前、课中、课后的测评,多种评价方式,不仅使评者学到了真知,也使评者融进学者的行列,师生在不断的
自评、互评中真真正正地学到了本领,内心的愉悦之情溢于言表。1、建立评价体系,提倡学生互相评价。如:利用声音评价标准(圆、轻、高、美、准)让学生互相看、互相听,互评声音;建立音准评价标准(与钢琴音高相同),评价同学的发音比钢琴高了?低了?还是和钢琴一样。2、体现平等原则,
鼓励师生互相评价如:教师用两种方法演唱歌曲,学生听一听,说说哪种方法使歌曲更好听?3、重视主体参与,注重学生自我评价如:在学唱歌曲时,教师要求学生提出自己在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包括哪里唱得不准确,哪里容易唱错需要注意等。七、教学设计特色说明1、整堂课的教学,教师极力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让学生主体体验音乐、感悟音乐。2、本节课教师注重联系学生的兴趣,通过充分的音乐实践培养他们的能力,使他们的审美能力、创造能力、表现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大大提高了他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最重要的是使他们有了一个愉快的音乐体验,渡过了一节真正寓教于乐的音
乐课!3、本节课以学生为主体、并运用示范、对比、模仿等方法引导学生分析、理解歌曲,用甜美的声音细腻的表现歌曲,使音乐形象更加生动。4,运用音阶图,让学生可以更加准确的找到音高位置,徐徐渐进的通过师生接龙、生生接龙、使学生可以完整的演唱歌曲
。4、用多媒体等技术优势,提高教学时效性。视频导入、多媒体支撑,为教师教和学生学,搭建了广阔的平台,拍摄的作品为今后其他学生的学习提供了说服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