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音乐【人音版(五线谱)】五年级下册《铃儿响叮当》教学设计2.docx,共(2)页,14.812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00494.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铃儿响叮当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学唱《铃儿响叮当》,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美国民歌的音调。2.指导学生全曲要唱得活泼、欢畅,歌声整齐,吐字清晰灵巧,给人以欢快向上的感觉。3.培育学生爱自然、乐观自信的生活态度,并能在歌
声中表现出来。教学重难点:1.感受歌曲欢快轻松的情绪,并能用肢体语言来表现歌曲所蕴涵的跳跃的、极富推动力的律动感。2.有感情地演唱及音乐的艺术表现,唱准乐曲第一部分的旋律。课前准备:光盘电子琴成套打击乐器教学过程一、游戏进入快乐的音乐课又开始了,让我们来一起做游戏吧!1.
教师介绍游戏的方法。2.学生练习熟练后,跟音乐。二、打击乐器1.听音乐,用乐器为音乐伴奏仔细听串铃的节奏。想一想三角铁或撞铃该用在什么地方为歌曲伴奏呢?2.熟练后为乐曲伴奏。三、学唱歌曲1.欣赏美国的圣诞歌曲《铃儿响丁当》,边听边想想它的情绪是怎样的?让我们一同感受一下这快乐的歌曲。(
高兴,欢乐,愉快,活泼。)2.简介歌曲这首圣诞歌曲,是由美国的作曲家彼尔彭特作于1857年,又叫《雪橇歌》。歌曲原为一首嬉戏歌曲,为人们冬季滑雪所唱,副歌中的“丁丁当”就是模仿雪橇的铃声。后来,该曲又逐渐成为圣诞节等节日晚会上所唱的祝酒歌,由于旋律轻松、活泼,深受美国人民喜爱,
长期被当作美国民歌流传。3.学唱《铃儿响叮当》(1)教师讲解:歌曲为带再现的三段体结构。(2)学习第一乐段:以“mifa”同音反复为主,加上欢快的节奏塑造了马儿奔跑,铃儿响叮当的欢快音乐形象。(3)学习第二乐段:从第一乐段的最后一小节后半拍开始,弱起进入,这
一节重复出现,曲调逐步上移,给人以推动感刻画了孩子们随着雪橇冲破风雪,飞奔向前的情景。(4)学习第三乐段:最后一段是第一乐段的重复再现,并在结尾用延长的,减弱的高音dao结束全曲,仿佛雪橇已渐渐远去,而那充满欢笑的歌声仍在风雪中回荡。四、欣赏合唱五、总结。今天,我们在歌声中乘着雪橇进行
了冬之旅,体验了冬天带给我们的欢乐,也了解了一些关于圣诞节的由来,感受了不同版本、不同风格的《铃儿响叮当》。听着《铃儿响叮当》,模仿坐雪橇的感觉离开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