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音乐【人音版(五线谱)】四年级上册《演唱 杨柳青》教学设计2.doc,共(3)页,35.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0017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杨柳青》教学对象:四年级教学安排:一课时教学方法:讲授法、听唱法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课件、打击乐器教材分析:歌曲《杨柳青》是江苏扬州地区最富代表性的民歌之一,它以衬词“杨柳叶子青”而得名。歌曲抒
发了美好生活所带来的喜悦之情和对家乡的热爱。曲调为五声宫调式,全曲活泼风趣。衬词在歌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扩充乐句的重要手段。教唱时,要使学生初步感受江苏民歌的风格特点。教学目标:1.通过学唱歌曲《杨柳青》,初步感受扬州
民歌的风格特点,增加学生对民歌的认识,并喜爱民族文化。2.能够用活泼、轻快的声音演唱并表演歌曲,并能用歌声表现江苏歌曲细腻、委婉的风格特点。3.通过为歌曲创编打击乐器伴奏来表演歌曲,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的合作意识。设计理念:本
课运用现代教学手段,通过生生和师生之间的交流活动,拓展学生的思路,在学习歌曲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合作精神。教学重点:能够正确熟练的演唱歌曲,体验并表现江苏民歌细腻、委婉的风格特点。教学难点:能够准确演唱歌曲中的八分休止符和一字多音,引导学生用扬州方言演唱歌曲。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学唱兴趣“看扬州”1:教师播放江苏民歌《茉莉花》2:设问:同学们,你们听过这首歌吗?知道它的歌名吗?3:教师播放江苏美景图引导学生发现扬州。4:过渡语:除了《茉莉花》,江苏还有许多好听的民歌,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江苏扬州
民歌《杨柳青》(设计意图:通过欣赏江苏民歌《茉莉花》,多媒体展示江苏美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师生互动,学唱新歌“唱扬州”1:初听歌曲(1)播放《杨柳青》,通过对比歌曲《茉莉花》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2)设问:几拍子的歌曲?强弱规律?2:复听歌曲通过对比感受扬州方言设问:《杨柳青》和《
茉莉花》在演唱语言上有什么不同?3:教师范唱通过普通话范唱引出歌词中的“㖸”“嗬”4:朗读歌词(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第一段歌词,学生自学第二段。(2)通过对比之前学过的台湾民歌《一只鸟仔》感受衬词设问:歌词中有没有哪些词或句子你不明白是什么意思?(衬词没有具体的意
思,但是能够起到烘托气氛的作用,正是因为有了衬词才使歌曲更轻快活泼,更具有地方风味。)5:学唱曲调教师弹奏旋律,学生唱谱。引导学生发现歌曲中旋律相同的小节,并加以练习。设问:有一个节奏在不断的出现并且音高也是相同的,能找到吗
?1110(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己听音乐,自己发现问题并解决问的习惯。)6:学唱歌曲(1)教师带领学生填唱第一段歌词(2)解决重难点教师对难点乐句范唱,引导学生发现歌曲中的一字多音,利用演唱力度改变的方法解决歌曲难点。(设计意图:通过此环节引出歌
曲的难点并解决。)(3)学生自己填唱第二段歌词,教师对演唱不准确的地方进行纠正。(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学能力。)(4)完整演唱(5)教师和学生对唱,男生女生比赛唱。(6)处理感情设问:扬州的孩子们生活在这么美的青山绿水中,他们的心情是怎样的?我们能用歌声表现吗?(设计意图:通过
不同形式的学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三.歌曲的表演与编创“赞扬州”1.“奏一奏”教师拿出打击乐器(三角铁,镲,双响筒),为歌曲设计伴奏型并请学生上台展示。引导学生发现自己身边可以为歌曲伴奏的物体。双响筒2/4xxxx|
xxxx||三角铁2/4x-|x-||镲2/4xxx0|xxx0||(设计意图:通过此环节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让学生通过探索生活中的声响展开想象,从而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使他们乐于主动参与音乐的表现和
创造。)2.“唱一唱”教师播放方言《杨柳青》,并简单介绍扬州方言,引导学生用方言唱一唱歌曲。四.音乐的拓展“听一听”教师播放另外一种版本的《杨柳青》,通过对比简单介绍曲调名。(设计意图:通过此环节让学
生了解更多的知识。)回顾总结:同学们今天的音乐课表现的特别棒,不仅学习了歌曲《杨柳青》,还尝试用扬州方言演唱了歌曲。咱们的祖国地大物博,物美景美歌美,还有许多好听的民歌,老师希望你们以后能多多的学习了解它们。今天的音乐课就到这里,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