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音乐【人音版(五线谱)】六年级下册《欢乐颂》教学设计4.doc,共(3)页,45.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9981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欢乐颂》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六年级下册第七课第三课时聆听《欢乐颂》教材分析:《欢乐颂》(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合唱部分)是这部交响曲里最重要的段落。第四乐章为变奏曲式,“欢乐颂”合唱是其中的第二部分。从男中音领
唱开始揭开声乐部分的序幕。继而以独唱、重唱、合唱形式唱出完整的“欢乐颂”主题。它是依据德国著名诗人席勒的同名诗歌写成的,内容反映了贝多芬那个时代的人们“四海之内皆兄弟”、“亿万人民拥抱起来”的理想。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
用贝多芬“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想和“扼住命运咽喉”的精神感染学生,传递正能量,激发他们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终生喜爱音乐的情趣。知识与技能:了解音乐家贝多芬。听辨主题出现的次数和演唱形式,感知音乐要素
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能主动参与歌曲的创作表演,在合作演唱中感受欢乐颂的精神。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讲解、讨论等方法使学生感受音乐中传达的“自由、平等、和平”的主题思想。教学重点:认识贝多芬,听辨主题出现的次数和演唱形式。教学难点:用适合的力度、演唱形式表达
赞颂的情感。教学准备:手风琴ppt贴图教学过程:一、感知与体验1、观看电影《重现贝多芬》片段,激发学生兴趣。感受音乐情绪,体会音乐创作精神。2、介绍贝多芬。二、探究与实践1、初次聆听乐曲《欢乐颂》,教学主题音乐。用各种形式演唱主
题,引导学生唱出乐曲热情饱满的情绪。中所包含的乐观顽强精神。2、出示“欢乐颂”诗,引导学生个别有感情的朗读。体会个中情感,为填词做好铺垫。3、完整演唱4、【回忆人声歌唱的几种表现形式。】复听乐曲,听出欢乐颂主题出现了几次(三次)用打拍子表示;辨别演唱形式,由一个学生在听音乐的同时
将演唱形式写在黑板上。(想+讲)5、聆听音乐、这样的演唱形式对欢乐颂有什么表现作用?(听+想+议+讲)(四人小组交互,1分钟)三、编创与表现1、你可以用什么形式来演唱《欢乐颂》,表达赞颂的感情?试一试,唱一唱。(8人组交互,4分钟)(想+讲+
唱)2、启发学生变化演唱形式,例如:采用前两句与唱后两句齐唱的形式来演唱;第一二遍分别由男女生领唱与齐唱第三遍,全班全体同学起立齐唱。3、学生分享自己设计的演唱形式,表现歌曲。四、反思与评价1、了解其深远意义。小结:贝多芬“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想和“扼住命运咽喉”的精神时刻感染着我们,他用音乐
向人们传递着一种力量,让我们向贝多芬一样也热爱音乐,热爱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