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音乐【人教版】五年级下册(五线谱)《送别》教学设计.doc,共(3)页,60.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99257.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学堂乐歌》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该曲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影视音乐》中的中国艺术歌曲中的一首学堂乐歌,该曲是李叔同早年创作的填词歌曲。歌词清丽自然、蕴含深厚,一字一句,词曲契合,完美地抒写了人生离合的真实体验和世间永存的挚意真情,成为不朽的经典之
作。属单三部曲式结构的歌曲。李叔同是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传播西方音乐的先驱者,为中国近现代音乐的产生与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二、教学目标1.了解学堂乐歌的有关常识及作者。2.唱好合唱部分,注重声部均衡和音色统一,提高学生的表现力。3.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珍惜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谊。三、教
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了解李叔同2、学会并且能够背唱《送别》难点:1、歌曲音准节奏的把握。2、能够在演唱歌曲的同时体会离散伤别的感情四、教法与学法教学方法:欣赏法、讲授法、自主学习法、发现法和练习法等。学习方法:讨论法、小组
合作法、自主探究法、实践法等。五、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钢琴等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歌曲今天老师为大家演唱一首歌,大家猜猜他的歌名。《童年》这是大家喜欢的《童年》,它是流行于校园的一首校园民谣,那么我们想象一下,100年前的课堂里又在唱些什么?那个时候课堂里开设的音乐课
程,唱的歌曲被称为乐歌。而乐歌曲调大部分选自当时的日本和欧美国家的旋律,以中国的诗词为歌词,在校园中被大家传唱的歌曲被称为学堂乐歌。而就在100多年前就有这样一位先锋人物在做着这样的创举,在中国的音乐史上留下了一首首经典歌曲
。那么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学堂乐歌的代表人物之一。我国早期音乐教育家李叔同先生(多媒体出示李叔同简介)师:(请看屏幕)《送别》谁来说一说这首诗词表达作者什么样的意境呢?(弹奏送别旋律)说的非常好,这是一首为送别朋友而赋的诗词,说的是作者与朋友之间离别的伤感和不舍。这首流传百年的经
典作品《送别》就是李叔同把美国作曲家奥德威,谱曲写的原名为《梦见家和母亲》歌曲为曲调。然后把《送别》的诗词为歌词创作的一首音乐作品。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流行百年经典作品一首学堂乐歌——《送别》。(二)学唱歌曲教
师弹奏:问题1.歌曲的速度怎样?(中速、稍慢)2.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忧伤惆怅深情)讲解速度与情感表达之间的关系学唱歌曲1.介绍二声部。2.教师弹奏二声部旋律,学生随旋律哼唱。3.学生随旋律填歌词,教师纠正错误;4.师生互换学唱歌曲5.教师弹奏一声
部旋律并范唱6.教师弹奏伴奏,学生唱旋律7.难点:合声练习,注意”#re”的音准。我们分析了作品,请同学们有感情的来演唱这一首。(教师钢琴伴奏,学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强调最后一句演唱时要渐慢渐弱。师小结:经典的曲目会直入人心,就像这首《送别》,不仅在上世纪电影《城南旧事》中贯穿全片,现
在的影视作品中也广为使用。《出示视频》(三)扩展延伸:师:我们都是五年级学生了,经典的曲目或诗词会吸纳很多,在我们以前学习的古诗词中还有哪些离愁别绪的古诗词。(教师多媒体出示古诗词)像王维的:“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等等都表达了与友人依依惜别的情感。一首首经典的、好的诗句
同样表达着人们的情感,并且内涵深远,所以作为中国人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将经典的、传统文化发扬和传承,就像现今的电视节目经典咏流传一样。《播放视频》通过歌曲演唱的方式将中国的瑰宝展现、传承。(四)总结:师:这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送别
》的二声部合唱部分,课下,同学们可以自由练唱,还可以借用《送别》的旋律,填上一段自己喜欢的诗词,下节课唱给大家听。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