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音乐【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上册《阿细跳月》教学设计.doc,共(4)页,113.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97347.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阿细跳月》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出自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民族的舞步》中的一课。民乐合奏《阿细跳月》是我国著名指挥家和作曲家彭修文先生根据彝族传统的舞蹈“阿细跳月”的音乐改编的同名民乐合奏。乐曲吸取了传统“跳月”的民族音调,描绘了月夜欢舞的炽热场面。乐曲的节拍为四五拍,这种节拍与“
跳月”的舞蹈动作紧密结合。乐曲的结构由引子、三个部分、尾声组成。短小的引子部分表现了月夜的特定景色,青年男女们赶到广场集会。第一部分高音笛、弹拨乐器、弦乐等乐器运用不同配器方法重复演奏主题,表现了多种舞蹈姿态和舞蹈场面。第二部分运用移调、转调的手法创作的旋律与前面
调性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舞蹈场面更富于色彩。第三部分转回原调,由高音笛演奏主题旋律之后,整个乐队的演奏使乐曲达到了高潮,表现了宏大的场面。最后短小的尾声力度渐强,最强音结束全曲。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感受乐曲四五拍的韵律,并能用声势动作参与表现。2、熟悉并熟练视唱主题旋律,能
听辨出乐曲基本结构。3、了解相关的民俗文化,学习并掌握“跳月”的基本舞步,乐于参与集体舞表演。教学重点:感受乐曲欢快的情绪,体验四五拍的韵律感,并参与舞蹈表现。教学难点:熟练演唱主题旋律,并能听辨乐曲基本结构。教学过程:一、导入1、学生踏着《阿西里西》的音乐拍手进教室。【设计意图:通
过学生学过的歌曲入手,使学生在走进教室时就感受到彝族欢快的音乐氛围。】22、节奏对话游戏,并加入强弱规律,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四五拍的韵律感,并且自己总结五拍的强弱规律。【设计意图:三年级的学生好动、好玩,通过节奏对话游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游戏当中不知不觉地感受四五
拍这种特殊节拍韵律感,体现音乐教学趣味性原则。】二、欣赏乐曲1、初听音乐,让学生思考音乐的情绪是怎样的?描绘了什么样的场景?2、出示课题。教师:这是彝族非常著名的乐曲叫《阿细跳月》,彝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居住在我国云南、四川、
贵州等省。“阿细”是彝族的一个分支,不要小看这个分支,每一个人都是能歌善舞的高手。“跳月”简单来说就是月光底下的舞蹈,是彝族人民最喜爱的一种歌舞形式。3、学习基本舞步(1)了解“跳月”基本舞步的特点,以及传说故事。教师跳一段“跳月”的舞蹈,提问舞蹈特点是什么动
作?(拍手、跳、踢腿、左右晃身、摆胯)教师讲解动作的由来。【设计意图:教师讲解“跳月”动作的由来让学生在舞蹈表现时有代入感,能体会到动作“弹性”的由来,为之后的舞蹈动作表演及主题旋律演唱打下“弹性”的基础。】
(2)学跳基本舞步。“跳月”的舞步为前三拍脚跳三下,后两拍脚踢两下并拍两下手。【设计意图:在学跳基本舞步时,不仅让学生了解彝族的跳月舞步,而且进一步感受四五拍的韵律感,在跟音乐跳舞时,加深了主题旋律的印象,为学唱主题旋律打下了“熟悉旋律”的基础。】4、学唱主题音乐3(1)学唱
简谱出示主题旋律简谱,教师范唱。介绍中国民族五声调式,并学唱简谱。讲解切分节奏使弱拍音改为强拍,让音乐变得更欢快。【设计意图:让学生唱好节奏重拍,体会切分节奏对音乐情绪的作用。】3、学唱“跳月歌”。指导学生唱好
“阿妹”中“e”的演唱口型,以及歌词“跳起”大跳音程的演唱方法。并且用两种不同的速度演唱歌曲。【设计意图:听辨乐曲结构为本课的难点,用填词演唱的形式加深对主题旋律的印象,为听辨主题次数打下基础。学唱时速度由慢渐快,体会速度对音乐情绪的
影响。】4、完整聆听乐曲,问主题音乐一共出现几次?让学生介绍自己的方法。(再次聆听)【设计意图:让学生介绍自己数主题次数的方法,锻炼了学生自己解决问题、互相学习经验的能力。】5、听辨演奏乐器介绍这首乐曲是我国著名指挥家
和作曲家彭修文先生根据传统“阿细跳月”的音乐改编的民乐合奏曲,民族乐器分为吹奏乐器、弹拨乐器、拉弦乐器、打击乐器,简介笙和大三弦的演奏姿势。举办一个小小演奏会,让学生听辨主奏乐器。4三、分段聆听,并参与舞蹈表
现。【设计意图:分段听赏环节启发学生通过音乐的速度、力度等特点展开音乐想象力,并通过舞蹈动作展现出来,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1、聆听引子与第一部分。提问:本段力度、情绪是什么?描绘了舞会什么画面?特点是什么?力度由弱渐强,像在夜晚大家陆续来跳舞。舞蹈表现:全班围
圈坐,教师用与学生拍手的形式邀请学生跳舞,音乐变强时,教师唱起“跳月歌”向更多的人发出邀请,学生用“赛啰喂”的歌声配合老师。2、聆听第二部分。提问:本段力度特点是什么?(强弱对比明显)有哪些不同的情绪?(优美、欢快)这样的对比像是描绘了有什么样的人来参加舞会?舞蹈表现:力度弱的、优美的旋
律可表现女性优美、柔美一面,力度强的可模仿男性弹奏大三弦的动作,表现阳刚、帅气的一面。3、聆听第三部分及尾声。提问:本段速度、力度特点是什么?(速度变快,力度渐强)加入了什么乐器?(打击乐器)使音乐的情绪变得怎么样了?
(变得热烈起来)好像舞会到了什么时候?(好像舞蹈到了高潮的时候)。舞蹈表现:学生围圈站,一起跳基本舞步,并加入呐喊声。4、全曲表现引导学生怎么样才能把欢快得舞会场景表现出来,可以通过有弹性而轻盈的舞姿、甜美的表情、欢快有弹性的歌声、弹性有力的呐喊声来表现,用心去感受欢
快的音乐情绪。四、小结教师:我们今天欣赏乐曲的名字是?(阿细跳月)它的演奏形式是?(民乐合奏)是几几拍的音乐?(四五拍)哪个民族的?(彝族)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希望大家今后能了解到不同少数民族的文化,并且喜欢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