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艺术【教科版】五年级下册8.2《中西合璧的探索者》教案2.docx,共(5)页,15.947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89196.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八单元主题2《中西合璧的探索者》-------《我跟大师学国画》一、教学目标:1、欣赏徐悲鸿的美术作品,了解徐悲鸿大师的艺术经历和对中国美术的卓越贡献,培养对艺术家崇敬的情感。2、能结合徐悲鸿的作品和创作思想,感受和理解徐悲鸿把中国的水墨形式和西方绘画的准确造型较完
美结合所作的探索。对中西文化的异同及中国美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基本内涵有初步感受。3、运用水墨的形式和笔法创作自己喜欢的主题,感受中国画的乐趣。二、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中国画的兴趣,敢于拿起画笔任意挥洒。三、教学难点:学生敢于表现教师没有示范的题材。四、教学活动:1、简介
徐悲鸿中国著名画家,画“马”名家,被誉为“现代中国绘画之父”。早年留学欧洲,学习西方绘画。他把西方艺术手法融入中国画中,形成了独特的风格。他的创作题材广泛,山水、花鸟、人物、动物无不入画,栩栩如生。2、欣赏徐悲鸿大师绘画作品。1>《奔马》:徐悲鸿大师学贯中西,在绘画技巧上,他融古今中外技法于一体
。他的中国画在以线为主的基础上融入西洋画法,别具特色。他生活在旧中国动荡的时代,对国家的兴亡持有“匹夫有责”之痛。他的作品反映了深深的爱国之情。这幅《奔马》是他在国外听到日本人再次攻打长沙时,忧心如焚,挥笔画下
的。和历代的勾线方法不一样,马在荒原大漠上奔跑,只用大的墨块,几笔就完成,充满了激情。2>《雄鸡》:他的画作表达了对民族危亡的忧愤和对光明解放的向往,给人以生机和力量,表现了令人振奋的积极精神。3>《鹅》:徐悲鸿画的动物都充满了勃勃生机,使人振奋。他画的鹅都是张开双
翅奔跑的,充满了活力。4>《松树》、《芭蕉》:欣赏时注重观察墨色的浓淡变化。5>《巴人汲水》:画作中充满了爱国主义情怀和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人物的肌肤质感突出,融入了西洋画法。3、初步尝试中国画的基本技法:点、线中国画技法有很多,如
:皴、擦、点、染。对于刚开始接触国画的孩子不可介绍太多,以免其难度会使学生望而却步,失去兴趣。基于学生在日常的写字课中学习过毛笔书法,因书画同源,所以先讲授两种基本技法——点、线。1>点的学习:(1)教师示范,学生找其变化—
—大小、尖圆、浓淡等(2)学生练习点的画法。(3)“点”可以表现哪些事物——树叶、蝌蚪、雨点等。2>线的练习:(1)教师示范“线”的画法,学生找其变化——粗细、曲直、浓淡等。(2)学生练习各种线的画法。(3)“线”可以表现哪些事物——树枝、房屋、河流、花朵等。教师总结:线可以表现万事万物。4
、以点、线完成一幅作品。1>教师示范:以点和线这两种基本技法画一棵大树。以线画枝干,以点画树叶。2>学生作业:自由表现自己喜欢的事物,完成一幅完整的画。3>色彩表现:鼓励学生大胆用色,注重湿度,达到水墨淋漓的效果。5、作业点评:初学国画以放胆为
主,鼓励大胆作画的学生。展示作品,互相学习。教学反思赵霞我讲授的内容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标准教科书《艺术》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主题二《中西合璧的探索者——徐悲鸿》一课。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了解徐悲鸿的艺术经历和其作品的艺术特色;初步学习国画的基本技法并自由完成作品,感受中国画的乐趣。教学重点是
激发学生敢于拿起画笔任意挥洒的胆量和兴趣。教学难点是发挥学生想象力,敢于表现自己喜欢的题材。对于本课教学,我是这样设计的:一、以大师的艺术经历影响学生。本课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徐悲鸿的艺术经历及艺术特色,感受其艺术魅力。使学生明白笔墨当随时代,他可以表现自
己的思想、兴趣,将国画这一中国特有的艺术形式传播下去。二、轻松入手,培养胆量。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本课是第一次接触国画。由于国画工具的特殊性可能会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同时也充满了好奇。而国画対技法的要求又很高,如皴、擦、点、染等,只听到这些名称,就可以使学生望而却步。所以,
我只概括了最简单的点和线这两种基本技法。学生在儿童画中也常用到这两种基本技法。所以学生画起来轻松自如,既能大胆作画又充满了兴趣,仿佛在游戏一样。三、恰当示范,放宽要求。我选取大树为示范内容。因为学生对于“树”比较熟悉。而且平时的课堂中,我也带领学生写生树木,
便于学生领悟。同时,我对绘画内容不做统一要求。因为只要掌握了基本技法,任何事物都可以入画。所以,我让学生画自己喜欢的事物。这样学生就会充满创作的热情,从而喜欢上国画。四、点评作品,激励学生。本科教学,学生初学国画。一位艺术家说过:“画
画须放胆”。只有大胆作画才有可能画出好画。所以,在技法上不提过高要求,点评作品以鼓励为主。对于大胆用墨、构图饱满的学生作品给予表扬。五、优点与不足。教学开始的讲授部分不紧凑,不流畅,减少了学生的作画时间,以至于学生感到意犹未尽。
优点就是学生作画兴趣很高,很有胆量。下课了仍不愿收笔,这一点为后期的国画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