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信息技术【大连理工版】四年级下册《习俗文化博览》PPT课件 (6).ppt,共(9)页,1.076 M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82212.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春节端午习俗文化博览——传统节日中秋重阳春节春节,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春节和年的概念,最初的含意来自农业,古时人们把谷的生长周期称为“年”.传统意义
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春节放鞭炮的来历古时候,有一种叫作“年”的凶猛怪兽。每到腊月三十,便挨门窜户,觅食人肉,残害生灵,有一年腊月三十晚上,“年”到了一个村庄,适逢两个牧童在比赛牛鞭子。“年”忽闻半空中响起了啪啪的鞭声
,吓得望风而逃,后来人们就用放鞭炮来驱走“年”。按照民间的传统习惯,中国各地的年夜饭食俗各不相同:北方人吃饺子,南方人吃米团子、水磨年糕,江浙和闽粤等地初一吃元宵,或炸或煮;福建漳州人初一早上吃生蒜和皮蛋;广东潮州人初一吃当地特有的“腐圆”;回族人正月初
一吃面条和炖肉,初二才吃饺子。除夕美食2/4/2023端午节的民间传说纪念屈原:据说,屈原于五月初五自投汨罗江,死后为蛟龙所困,世人哀之,每于此日投五色丝粽子于水中,以驱蛟龙。又传,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
马上划船捞救,千直行至洞庭湖,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看来,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与纪念屈原相关,后来这习
俗传遍了全国,甚至还传到了朝鲜、日本、东南亚各国。纪念伍子胥:江浙地区端午节最早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期吴国大夫伍子胥。吴王夫差因听信谗言,赐伍子胥宝剑自刎。伍子胥死前对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东城门上,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
夫差听说后大怒,命令把伍子胥尸体在五月五日投入河中。为纪念伍子胥,苏州民间后来自发在端午节形成了一系列的民俗活动。2/4/2023賽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
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2/4/20232/4/2023秋与月九月的小雨似乎下到了尽头,凉风伴着清雨,又催促了一地的秋叶,行在路上,脚下踩着刚刚飘落的黄
叶,一阵秋风,惊起一层波动,随着脚步前行,又停息在另一片落叶下。在那座废弃的房子外墙,覆满了浓郁的爬山虎,这几日,也发现一道红叶分外显眼了。每当此时节,总能想起郁达夫《故都的秋》,他说中国的诗文里都带着浓厚的颓
废色彩,所以在文字中,对秋的赞颂特别的多,或者需在这凋零的季节,总能勾起人们怀秋悲伤的情感。而秋意正兴时,迎头的明月,又牵起无尽的思绪。2/4/2023《静夜思》作者: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2/4/2023重阳赏菊重阳节正是一年的金秋时节,菊花盛开,据传赏菊及饮菊花酒,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旧时文人士大夫,还将赏菊与宴饮结合,以求和陶渊明更接近。北宋京师开封,
重阳赏菊之风盛行,当时的菊花就有很多品种,千姿百态。民间还把农历九月称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阳节里,观赏菊花成了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清代以后,赏菊之习尤为昌盛,且不限于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阳节前后最为繁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