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小学美术【苏少版】六年级下册《第15课 有生命的石头》教学设计3.doc,共(5)页,34.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80613.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有生命的石头教学内容:本课属于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划分中的“欣赏•评述”学习领域。它是一节在本册教学中起到提高审美水平、增加文化内涵作用的课。也是一节文化内涵很深的课,需要老师掌握丰富的知识,厚积薄发,同时又不能讲得太深,要深入浅出,知识点要点到为止,引起
学生的兴趣即可。同时,它也是一节影响深远的课,不会立竿见影,但会在学生的心中种下一粒石文化的种子,很可能会在若干年以后的某些学生心中发芽、长叶,开出绚丽的花朵。学生情况:六年级学生处在青春期早期,爱面子,渴望老师的表扬和大家的肯定,所以上课时很少有学生会主动发言,生怕自己说错
了,会遭到同学耻笑。所以课堂总是静悄悄的,很安静。了解到学生的这个特点,老师就要注意课上对于学生的发言、学生的作业,不要轻易否定,要以肯定为主。即使说错了,也要先肯定再婉转地提出改进意见,千万不要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教学方式、手段:1.充分发挥多媒
体的作用。这节课由于文化内涵比较深厚,为方便学生理解,一定要图文结合、视频文字结合来讲解。2.注重趣味环节的设计。学生对于石文化的知识几乎是空白的,就全靠教师的生动讲解,帮助学生头脑中建立石文化的意识。但枯燥的知识讲解多了,学生会反感。就需要老师设
计一些有趣味的环节,如猜猜哪些属于石头以及说说关于石字的成语等等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点。教师准备:PPT、石头、水粉颜料、调色盘、水桶、铅笔、勾线笔、水粉笔、抹布学生准备:石头、水粉颜料、调色盘、水桶、铅笔、勾线笔、水粉笔、抹布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重点了解石头在人类生活历史和
文明进程中的作用;2.通过对中外历史上不同时期石刻作品艺术特色和造型特点的欣赏,了解中外石刻艺术的相关知识,了解中外石刻艺术作品和石头本身具有的艺术价值和考古价值;3.用鹅卵石进行石头联想绘画;4.了解
石刻艺术的多种拓展技法和应用。在了解石刻知识的基础上,深刻感受石头的价值,引导学生参与石刻文化的传承和交流。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石头历史和石刻基本知识的学习,能够创作绘制简单的石头联想绘画作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
学生感受石刻艺术的乐趣,能运用学到的石刻知识大胆创作,激发学生热爱石刻艺术的情感。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重点了解石头在人类生活历史和文明进程中的作用;2.通过对中外历史上各个时期石刻作品艺术特色和造型特点的欣赏,了解
中外石刻艺术的相关知识,了解石头具有的艺术价值和考古价值。教学难点:通过对石文化和石刻基本知识的学习,能够用颜料在石头上创作绘画作品。教学设计:一、引导观察感觉导入(5分钟)1.师:同学们,首先我们来做一个猜一猜的游戏。下列这些选项中哪些属于石头?(A.青石B.鹅卵石C钻石.D.水晶.E.蓝宝石
)每小组各给出一个答案。2.师:同学们,不管是普通的青石、鹅卵石还是名贵的钻石、翡翠,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大名字:石头。3.师:你们平时有没有观察过石头啊?(没有)请你们来摸一摸:石头摸上去什么感觉?生:冰凉的。再闻一闻:有什么味道?生:没有味道。拿
笔敲一敲,什么声音?(生自由发言,如冰冷、光滑、清脆)4.师:你们的感受都非常真实。你们认为石头有生命吗?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抚摸着石头走进石头的生命里,了解石头的前世今生,感受石头的生命奇迹。ppt课题:有生命的石头。板书:有生命的石头设计
意图:导入新课,引导用眼睛的视觉观察石头的形状、色彩、肌理,用手的触觉抚摸石头,用耳朵的听觉感受石头,用问题引起学生对石头的兴趣,从各种感觉入手引导学生对石头的关注度,有利于学生很快进入本课关于石头的学习。二、走进博物馆——石头的历史(5分钟)师:说到石头,我想起了许多关于“石”的成语,比如:
水落石出、一石二鸟、滴水穿石,我们来玩一个成语接龙的游戏好不好?生:(海枯石烂石破天惊)师:有这么多的石字成语,说明古人对石头一直情有独钟,它跟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博物馆,去了解石头的历
史。1.PPT石器时代。石头早就是人类的好朋友。金属工具出现以前,远古先民使用天然的石头做工具,后来学会了将天然的石块打磨成更考究的工具,考古学家将这段约250-300万年漫长的年代称为“石器时代”。
2.师:经过石器时代后,石头又经过了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电气时代和当今的信息时代,虽然石头不再是历史舞台上的主角,但它的价值从未泯灭,并且与时俱进,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在不断进步和发展。历史上的各个时期,中外都出现过许多
的石雕作品,它们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考古价值。设计意图:了解石头的历史变迁,感受石头的发展变化,了解石头的人文知识。三、走进博物馆——石头的价值(15分钟)PPT中外石雕作品欣赏1.古代非洲石雕(你们知
道这些远古的石雕有什么用呢?那个时代没有照相机,也没有摄像机,靠什么记录那个时代特征呢?就全靠这些历千万年而不朽的石头了。)2.师:这是中国历史上最古老的石制打击乐器和礼器,由玉、石、金属制成。最早的磬是石磬。约三千多年前,古人就挑选质地坚硬、声音清脆悦耳的“灵璧石”来制作磬这
种打击乐器了。3.石人(唐代):在新疆和内蒙的草原上发现了用整块石头雕刻的石人,它们是谁?又有什么作用?说法不一。4.那么一块巨石可以雕刻成一件艺术作品,你见过用一整座山雕刻成的艺术作品吗?(生说)我们看到约70多米高的四川乐山大佛雕凿于距今1500年的唐代,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
遗产名录”。——乐山大佛(唐代)5.再看看咱们江苏,就有很多石头雕刻的杰出艺术品。在咱们江苏的南京、丹阳、盱眙等地有许多古代石雕杰作。其中麒麟和辟邪等动物是参考狮虎等猛兽的形象和神态而想象出来的神兽。①这座麒麟坐落在南京市栖霞镇狮子冲,是现在能见到的1700多年前南北朝时期
最精美的石雕。它是传说中的神兽,古人认为它们能显示尊贵、避灾镇邪,因而受到崇敬。早在1000多年前,神兽就被雕刻安置在帝王的陵墓前守卫皇陵。石刻保存完好,昂首扩姿,通体纹饰精美,是南京南朝陵墓石刻的代表作之一。②距今600年的南京明孝陵石刻,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
化与自然遗产名录”。——石象(明代)③在江苏省连云港的孔望山上,也有一座花岗岩雕成的巨大石象,它憨态可掬、浑然天成,汉代雕刻,已经约两千岁了。(讨论:你认为把这块大石头雕成大象的样子,设计得怎样?雕刻得怎样?同样是将一块巨大的石头雕刻成一头大象,和明孝陵的石刻石象相比呢
?说说你的观察和比较。连云港的石象古拙可爱,明孝陵石象气象雍容,有皇家气派。)6.师:你们想不想知道一件石雕作品是怎样诞生的?(想)这是明祖陵神道边将军像,一看就知道这是用一整块大石头雕刻而成的。像这种将军、使者像还有未完成的作品,正好让我们见证了石雕
作品的雕刻过程。以明代的石人石马像为例,看看石雕是怎样雕刻的呢?——引出雕刻步骤——牵马石人未完成稿(古代雕刻是石雕艺人先在石头前后左右画上简单的轮廓线,将作品大体雕出,再雕刻细部。)设计意图:欣赏历史上不同时期,中外经典石雕作品,了解其艺术价值和考古价值。四、儿童美术馆——我来
延续石头的生命(10分钟)如果让同学们在课堂上雕刻出一件石雕艺术品,恐怕不太现实。但让我们画一件石头艺术品还是能够做到的,对不对?(对)下面让我们走进儿童美术馆,欣赏一些美丽的石头画。PPT石头联想绘画,边讲边
分析。1.同学们有没有兴趣画一个石雕艺术品呢?(有)2.别着急,我们先来看看在石头上画画需要准备哪些材料?PPT边看边讲材料:石头、水粉颜料、调色盘、水桶、铅笔、勾线笔、水粉笔、抹布3.老师专门制作了一个画石头的小视频,你们想不
想看?(想)4.播放视频,讲解。5.教师提示:可在石头上铅笔画出草图,选择一个满意的上色。先勾线再涂色,也可以先涂色再勾线,还可以直接涂色不勾线,都可以。6.学生作业练习:按照老师教的方法进行石头联想绘画创作。7.学生作业展评:在实物投影下放大
展示。学生点评、自评和教师点评相结合。设计意图:欣赏石头联想绘画作品,学习其绘制方法步骤,进行石头联想绘画创作。五、生活中的设计——生活延续石头的生命(4分钟)石头和我们的生活有什么联系呢?1.PPT靠枕2.
PPT鹅卵石凳子。3.PPT石头衣服:看似很沉,实则只是普通服装的重量。4.PPT石头建筑:回归大自然的感觉设计意图:启发学生的设计灵感,鼓励学生用石头作品美化生活,扮美人间。七、结束语(1分钟)学习完这一课,同学们觉得石头离我们遥远吗?老师希望同学们
今后多观察我们身边不起眼的东西,用自己的智慧将它们变成美丽的艺术品。设计意图:用更深远的意义启迪学生,拓展眼界,延续石头的生命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