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小学美术【苏少版】五年级上册《第6课 水墨山水画》教学设计5.doc,共(9)页,7.148 M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80262.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苏少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第6课《水墨山水画》(苏少版)小学美术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中国山水画以山川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形成于魏晋南北朝,独立于隋唐,五代、北宋时趋于成熟。传统上中国山水画按画法风格分为青绿山水、金碧山水、水墨山水、浅绛山水、小青绿山水、没骨山水等。中国山水
画是中国人情思中最为厚重的沉淀。以山为德、水为性的内在修为意识,一直是山水画演绎的主线。从山水画中,我们可以集中体味中国画的意境、格调、气韵和人的性情、情感。本课教材展示了各类名家山水画,通过赏析和尝试,让学生了解水墨山水画基本的“勾、皴、擦、染、点”的用笔、用墨和用色的笔墨
技法,培养学生关注自然,从文化情境中感受水墨山水画的意境之美。学生情况:五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动手能力相对较强。通过系列水墨画的单元学习,对于水墨工具和“笔墨”有一定的了解。初步掌握了基本的笔墨技法。但同时,学生对水墨山水画的“意境”了解不多。创作时,如何大胆表现自然风
光,同时具备山水的意境之美,成为本课教学的关键。教师准备:毛笔(狼毫、羊毫)、各类纸材(生宣、毛边纸、元书纸等水墨画纸)、调色盘、墨汁、毛毡、笔洗、抹布、镇纸、PPT课件、实物投影仪、作业展板。学生准备:毛笔、调墨盘、洗笔桶、抹布、毛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初步掌握水墨山水画的笔墨技
巧。掌握山石“勾、皴、擦、染、点”的基本方法和树木“点叶”多样方法,以及山水小品的表现形式。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欣赏、讨论、游戏、练习等教学活动,体验水墨山水画欣赏表现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感受
水墨山水画意境之美,提升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习山石“勾、皴、擦、染、点”的基本方法以及多种“点叶”的方法。教学难点:感悟水墨山水画的笔墨、虚实、意境之美。教学过程一、导入揭题(一)游戏导入1.PPT课件出示游戏规则:看视频,抢
答。2.PPT课件播放《富春山居图》视频剪辑,学生观察。3.PPT课件出示问题,学生抢答。设置问题:(1)用一个词语说说看过的感受。(2)视频中出现了哪些内容?(学生回答时,教师可逐个板书,并将“山”“水
”两字突出。)(3)画面用()工具画的?(毛笔、墨汁……等水墨画工具)(4)出现过这些“笔墨”吗?(墨线、墨点、墨块,干、湿、浓、淡、焦?)(教师适时板书“笔墨”技法)(5)这些画叫做水墨()画?(学生回答时:教师课适时板书“水
墨山水画”)4.教师小结,并适时板书。二、欣赏互动导语:各位同学!今天咱们也来效仿古人,神游于天地之间,一起感受大自然的丰盈吧。(一)观察比较1.PPT课件出示图片和问题。图1图2问题:①它们有什么相似之处?(表现内容相似,都是“自然风光”)(一幅,图1是摄影)②用一个词语描述观察图
1的感受。(逼真……)风景③用一个词语描述观赏图2的感受。(意境悠远……)山水2.学生观察讨论,回答问题。3.教师小结,并板书。设计意图:本环节教师通过设置观察比较和互动讨论等活动,启发学生自主探究,找出风景与山水的联系和区别。教学时,要关注学生课堂生成,灵活教学。
(二)讨论发现1.PPT课件出示问题,学生思考。问题:从“风景”到“山水”,画家是怎么做到的呢?2.PPT课件出示图片,学生观察,师生互动讨论。眼:观察、发现(形态)心:感受、提炼(虚实)手:取舍、表现(笔墨)意境之美3.
教师小结:画家摄取风景中最精华的部分,创造出山水画的意境。(板书)设计意图:本环节教师通过观察思考和互动讨论等教学活动。启发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发现水墨山水画从观察到表现的具体过程和方法。(三)访问艺术家、儿童美术馆1.石涛山水山水小品石涛2.陈子庄山水山水小品陈子庄山水小品石涛
3.儿童美术馆①PPT课件出示石涛山水,学生欣赏。②简介:作者石涛,清代初期画家。③设置连线题,学生思考回答。山石、树木(简单、生动)简人物、房舍(虚无缥缈)虚水雾、云烟(具体、丰富)实④教师揭晓答案。山石、树木(简单、生动)简人物、房舍(虚无缥缈)虚水雾、云烟(具体、丰富)实儿童水
墨山水画作品①PPT课件:出示陈子庄山水及儿童山水画作品,学生欣赏。②教师小结:同样的山水,各个画家都有不同的表现方法,呈现不同的意境。设计意图:本环节从两个层面来进行欣赏。第一层面:从摄影作品到石涛山水小品。学生通过观察思考
等活动,层层递进,体验、探寻画家面对真实风景如何取舍,选取最精华部分,运用虚实表现出富有意境的山水画。第二层面:系列作品(大师作品和儿童美术作品)欣赏。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水墨山水画可以有不同的表现方法,呈现不同的
意境。三、示范练笔导语:我们就从一石一涛,一草一木,开始我们的水墨山水画之旅吧。(一)山石的画法1.教师出示图1,请学生观察思考。图1问题:山石完成没有?还缺少些什么?有什么小建议?2.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此环节设置问题,启发学生仔细观察。通过自主发现,找出画山石的过程和方法。并引出“皴擦”概念。)3.教师示范:山石“皴”的技法。(示范“皴”法时,提问:如何用笔?墨量、水量多少?教师可以边画边互动。)4.PPT课件视频
演示:播放“山石”的点染的完整过程。5.教师小结,归纳方法,并板书。勾——形象、姿态——湿皴——纹理、结构——干擦——毛燥、质感——干染——色泽、整体感——湿点——苔草、生机——浓6.PPT课件出示各种山石以及大师作品中山石细节图
,学生欣赏。名画中的山石细节7.教师小结:大师这样画,你能怎样画山石?想一想。(二)树叶的画法(点叶)水墨画树三年级已经学过,为避免重复,本课教学主要关注水墨画树中不同的点叶方法。1.PPT课件视频播放:大师及学生山水作品中不同的树和叶。大师名画中的树木细节儿童山水画中的树木细节2.设置问题
,对比欣赏。看看,说说。问题:看过大师和同学们各不相同的点叶法,你能创造出新的“点叶法”吗?(三)小练笔(山石、点叶)1.学生尝试练笔,教师巡视,选择典型作业展示。(此环节采用实物投影展示,便于学生观察笔墨细节。)2
.师生互评,教师小结。(此环节关注作业中出现小问题。评价时,重点在于找出解决小策略。)设计意图:此环节为本课教学的重点。在教学时设计了欣赏、示范、练笔、评价等系列活动,使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动手——评价”的循环过程,充分体验表现山石和树木的技
法以及水墨的无尽变化。四、作业环节导语:画过不同山石、树木,咱们热身得也差不多了,下面就该大展身手了!(一)作业内容及要求PPT课件出示作业内容(作业菜单)及作业要求。作业菜单:1.根据练笔的作业进行添画,创作
一幅山水小品。2.根据大师或小朋友作品,加上自己的想法画一幅山水小品。3.根据学案资料图片,组合创作出一幅水墨山水画小品。(作业部分,提供学习菜单,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作业内容。教师教学时,可根据本班实际情况,酌情控
制作业难度。)作业要求:形态、笔墨、虚实、意境。(二)学生作业(学生作业时,教师巡视。如发现共性问题,可以及时互动讨论,或者师生互评。)(三)作品展示师生互动,将作品展示于展示区域。(鼓励学生积极展示作品,同时,提醒学生注意潮湿宣纸的取和贴,避免破损。)五、互动评价(一)评价要求PPT课
件出示评价要求,学生观赏作品。(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评价要求进行有针对性地评价,交谈感受。)问题:(1)对自己的作品满意吗?(哪里最满意?)(2)最喜欢哪幅作品?为什么?(3)对哪幅作品有小建议?(4)有什么小困难?有什么小妙
招?(二)互动评价师生互动评价作品、交谈感受。设计意图:在作业和评价环节,设置了不同难度的作业菜单,学生可自主选择作业方式。关注到不同学情的学生,都能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方式来完成作业,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同时在评价的环节,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并要求学生根据板书的教学要点来
评价作业。在此基础上,引发学生思考,说学习方法谈学习感受。而从在完成知识和技能的教学目标的同时,实现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使审美和技法的同步提升。六、总结拓展(一)拓展:欣赏水墨视频动画视频菜单:①PPT视频演示水墨动画《爱延续》(剪辑)(二)总结:
如果说“水墨山水画”是一本厚重的书。今天,我们只是一窥封面。以后我们要一起打开封面细细翻看,领略山水之美。设计意图:通过拓展环节,进一步让学生感悟水墨山水画是把大自然融入笔墨之中,表达的天人合一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