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鄂教版】心理健康 第十二课《经得住诱惑的考验》教案5

DOC
  • 阅读 74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4 页
  • 大小 26.000 KB
  • 2023-02-02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喜鸽】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小学五年级【鄂教版】心理健康 第十二课《经得住诱惑的考验》教案5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小学五年级【鄂教版】心理健康 第十二课《经得住诱惑的考验》教案5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在线阅读已结束,您可下载此文档阅读剩下的2 已有0人下载 下载文档0.99 元
/ 4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小学五年级【鄂教版】心理健康 第十二课《经得住诱惑的考验》教案5.doc,共(4)页,26.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79442.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个别学生心理辅导个案黄埔小学温晓帆辅导对象:姓名:小林,班级:六(1)班健康状况:良好存在的行为问题:屡次有偷窃行为。学生自述:“我知道偷东西的行为很不好,我也很怕被老师和同学发现。但我就是控制不住自己,只要看到有钱,我就的手就不

听使唤。周一到周四,我偷钱的冲动还不会很强。但一到周五,心就特别痒,因为这是一周在校的最后一天了,如果我不“下手”,我周末就不能去打机,也没钱去逛街、吃喝。加上班上同学平时对我的那嚣张样,我就要让他们尝尝不见钱的滋味。现在除了偷自己班上,我还到其他班上去偷。我当然

怕被人发现,特别是爸爸知道的话,又一顿毒打。”说到该生为什么这么喜欢打游戏机,他讲了非常关键的原因:只有在打机的时候,我才可以尽情地发泄,我的思想和行为都不受干涉和限制。在网络世界里,没有人打我和骂我,我想干什么就什么,我还发现我“战斗”的功力很多人都比不上,我不是其他

人认为的一无是处的人。针对小林出现的行为问题,进行分析原因及辅导方案。问题分析:1、病理性原因分析。“偷窃癖”心理学上称为“病理性偷窃”,是指病人有难以控制的偷窃欲望和浓厚兴趣,并有偷窃行动前的紧张感和行动后的轻松感。偷窃的目的不在于获得经济利益,甚至偷的东西并不是自己真正需要的。

而是内在需要得不到满足或者缺少他人认可,发现偷窃能获得兴奋愉悦的成就感时,就会形成一种习惯性行为。从该生的表述和状况来分析,该生偷窃的目标很明确——钱,他偷钱完全是为了打游戏机和吃喝玩乐,他享受钱能给他带来物质和精神上的满足,并不在于“偷

窃”本身的行为给他带来成就感和获得他人关注,所以可以排除该生是“病理性偷窃”行为。2、从个人主观原因分析①该生意志力薄弱,自我控制能力差学习上游手好闲,无所事事,于是过于旺盛的精力,在游戏机、吃喝玩乐的原始本能驱使下,放

纵自己的偷窃行为。②侥幸心理作祟该生由于第一次偶然的原因而得到成功,于是心存侥幸,屡次伸出贪婪之手。③心理缺失,自卑心理作祟父亲严厉、粗暴的管教方式,使该生从小就感觉不到父爱。学习成绩差,上课经常开小差,老师从来就没喜欢过他。偷东西的恶习被同学中视为“另类”,

对其退避三尺。最重要的三大“人际支柱”在他面前支离破碎,在得不到任何认可和肯定的情况下,网络向他伸出了“仁爱”之手。网络的虚拟性和匿名性在某种程度上使他的心理得到满足。心理学认为,在网络里,所有人都是平等的,学生可以在网络上随心所欲,

扮演自己渴望成为的角色,做着现实生活中受限制的事。网络游戏的虚拟平台让参与者重新塑造自己,并且他们在每一次胜利中都会得到嘉奖和赞扬。网络也容易使学生因为寻求人际关系而对其产生依赖。基于网络种种得天独厚的优势,正中了该生特别渴望自我得到肯定,建立

良好人际关系的愿望,迫于经济问题,该生便不顾一切地通过偷窃满足游戏带来的所谓的成就感和满足感。④报复心理当一个人受到挫折后,不将变化的思想、情感释放出来,长期压抑心中,久而久之转化为一种潜意识,有时会驱动其行为,产生报复性行为,借以释放被压抑的能量,获得心理上的轻松。偷窃

常常成为学生用来报复的一种手段。该生在家总感觉父亲不爱自己,经常饱受皮肉之苦,逆反心理使他的行为有增无减。缺乏信任和支持,出于对同学的不满,他通过偷窃来发泄对立情绪,喜欢看到同学因为失窃后难受的表情,以此

达到所谓的报复。3、客观原因分析①粗暴的家庭教育方式。心理学认为,在每个人的潜意识中,都有一种本能的原始冲动,比如我们都喜欢吃好东西,听美妙的音乐,但很多人不大愿意去辛苦工作。但当一个人受过教育后,就会有社会责任心,他就可以控制自己的这种原始本能。可正是在该生心理成长的关键期,

父母粗暴的管教使他没有认识到偷窃是可耻的,一味的打骂只会加强他的逆反心理。②学校教育策略问题:该生精力很旺盛,教师不会因材施教,只是强加管束,学生的精力得不到有效释放,便会寻找途径,在得不到正确引导的情况下,走向网络的魔爪。辅导过程:(1)第一次面谈:以该生倾诉为主,帮助他了解相关的法律知

识,说明偷窃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让他明白他自己必须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否则他将会受到社会和法律的惩罚。引导他检查和纠正报复的错误观念和不当的解决方式和途径。让他明白,游戏机只是他逃避现实的工具,长期沉迷网络势必给他带来严重后果,掉进更深的漩涡里。同时引导他,生

活中还有很多有意义的事情可以补偿他心理的缺口。最后,我采用角色扮演法,让他设身处地地想想同学被盗后的遭遇和感受。(2)第二次面谈:通过情景想象疗法激发他的耻辱感。(3)第三次面谈:厌恶疗法:这一次给了他一根橡皮筋。告诉他,每次他有偷东西的冲动时,就拿这根橡皮筋

狠狠地弹一下自己的手背,这就是心理治疗中著名的“橡圈厌恶疗法”。每次这种疼痛刺激,会伴随该生的冲动欲望重复出现,时间一长,他的大脑中就会留下一个印象,这种冲动伴随而来的就是一种痛苦。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就可以慢慢弱化该生的这种偷窃欲望。(4)约

见家长:面谈的主要内容是跟他们探讨该生偷窃的心理原因,让他们配合教育,特别是父亲要改变管教方式,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给予该生更多的关心,让他能真切感受到父母的苦心和爱心。另外可以适当满足该生的个人需要,适度配置零用钱

,教会孩子勤俭和储蓄习惯。

小喜鸽
小喜鸽
好文档,与你分享
  • 文档 161806
  • 被下载 27285
  • 被收藏 0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