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苏少版】二年级上册《第13课 虾和蟹(一)》教学设计1

DOC
  • 阅读 58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5 页
  • 大小 100.000 KB
  • 2023-02-01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喜鸽】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小学美术【苏少版】二年级上册《第13课 虾和蟹(一)》教学设计1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小学美术【苏少版】二年级上册《第13课 虾和蟹(一)》教学设计1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在线阅读已结束,您可下载此文档阅读剩下的3 已有0人下载 下载文档0.99 元
/ 5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小学美术【苏少版】二年级上册《第13课 虾和蟹(一)》教学设计1.doc,共(5)页,100.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78623.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教学基本信息课题虾和蟹(一)类型造型·表现教学背景分析教学内容: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学习的内容是让学生表现生活中常见的虾和蟹。虾和蟹既普通又特别,普通在于市场上、家庭中经常能见到,离学生的生活特别近;特别又在于虾和蟹的造型比较奇特,种群特别庞大,许多虾和蟹都有着奇特的身体结

构和色彩,给了学生很大的探索、表现的空间。学生情况:二年级学生经过一年的美术课学习,已经具有了一定的造型能力。初步掌握了用线条和色彩表现事物的方法。学生虽然在生活中经常接触虾和蟹,对虾和蟹的造型有一定印象,但是,许多学生只能说出虾和蟹有两只大钳子,对虾

和蟹的细节特征并不太清楚。教学方式、手段:1.让学生学会观察的方法,通过近距离、多角度观察,了解虾和蟹的细节特征。2.通过写生、创作,让学生学会表现虾和蟹的特征和细节。教师准备:教学课件、两张示范作品、颜料工具、。学生准备:记号

笔、油画棒、水粉颜料等绘画工具。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引导学生近距离接触、观察虾和蟹的形态、色彩和质感等特点。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在创作过程中体验线条和色彩的变化,表现出虾和蟹的体型特征和细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带领学生体验与虾和蟹近距离接触的乐趣,养成观察、表现的创

作习惯。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写生了解虾和蟹的外型及主要特征。2教学难点:学生创作过程中能通过线条和色彩表现出虾和蟹的细节特征。教学设计一、唤起记忆、虾蟹印象(用时5分钟)1.出示钳子,提问:这是什么?谁想上来摸一摸?请上

来体验的同学说说:摸上去什么感觉?夹一下什么感觉?2.这让你想到了什么?(螃蟹、龙虾)揭示课题,板书:虾和蟹。3.第一次作业:画画记忆中的虾或蟹。试着将你记忆中的虾或蟹画出来,老师给你三分钟的时间。PPT出示作业要求:【唤起记忆、虾蟹印象】用炭笔或油画棒画出记忆中的虾和蟹。4.学生进行第一次作

业,播放音乐。教师整理黑板排放磁铁后进行巡视。用时3分钟。5.作业展示。画好的同学将作品展示到黑板上。6.点评小结。(1)三分钟的时间,我们就将印象中的虾和蟹表现了出来。看一看,比一比,说说你最欣赏哪一幅作品,还要说说欣赏的原因。学生评价过程中,适当进

行造型和线条表现的引导。(2)还有一些作品,没有得到同学们的赞美,你能说说原因吗?(点出构图不当、缺乏特征、没有细节等问题)(3)我们怎样才能将虾和蟹表现得更加精彩呢?(多观察)想不想近距离,仔细观察虾和蟹呢?二、观察虾蟹、再现细节(

用时15分钟)1.掀开鱼缸上的遮盖物,出示装有虾和蟹的小鱼缸。瞧,老师将虾和蟹请到了我们的课堂上。2.这些小龙虾和小螃蟹可是带着问题来的,让我们先来看看它们有什么问题吧。PPT出示观察要求:小龙虾的问题是:仔细观察,找找我俩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小螃蟹的问

题是:找找我俩有什么不同之处呢?3.下发实物。学生分组进行观察、讨论。教师巡视,引导学生观察方法及角度。34.小组汇报:先说说小组讨论发现的小龙虾和小螃蟹的相似之处。结合学生的回答,PPT出示文字提示:(1)外壳:外壳坚硬。(2)身

体:左右对称(3)足:五对步足,其中前两对足是鳌足(大钳子)。(4)眼睛:有眼柄,可以转动。5.小组汇报:再来说说鱼缸中的小龙虾和小螃蟹的不同之处。结合学生的回答,PPT出示文字提示:(1)身体形状:小龙虾的身体是长的、一节一节的,小螃蟹的身体是

扁的。(2)尾巴:小龙虾的尾巴是扇形伸展的,小螃蟹的尾巴是藏在肚子下面的。(3)触须:小龙虾有长而柔韧的触须,小螃蟹没有触须。6.第二次作业:表现细节。哦,原来观察就是通过比较相同和不同,找出虾和蟹的特

征,那么,锋利的大钳子、坚硬的外壳、一节一节的虾的身体、柔软而有弹性的触须、灵活会动的眼睛等等,这些特征,我们又应该如何去表现呢?老师给你三分钟的时间,对着鱼缸中的虾和蟹,画一画你最感兴趣的一处特征。PPT出示作业要求:(

观察虾蟹、再现细节)观察虾和蟹,用炭笔或油画棒画出你最感兴趣的一处特征。作业用时3分钟。播放音乐。学生进行观察表现,教师整理黑板,留出示范的位置后进行巡视。7.自我评价:选择两名学生进行自评。将自己所画局部与上一次作业中的局部进行对比,说说自己的画

有进步吗?进步在哪儿?教师示范:老师跟你学线条。根据学生作品示范不同质感的线条表现方式。8.走近大师:通过仔细观察,我们学会了用变化的线条表现虾和蟹的细节特征。其实,大师也是这样进行创作的。PPT出示齐白石虾蟹画。中国画大师齐白石爷爷,特别擅长画虾,

他在画虾之前,曾经深入观察、研究过虾。所以,才能变化莫测的线条和墨色表现出活灵活现的虾和蟹。9.教师示范:(1)出示第一次作业:这是老师凭印象画的一只螃蟹,你们觉得我画得怎么样?学生在教师画中找出问题:构图偏、没有表现出细节特

征、线条僵硬没有变化。4(2)出示第二次作业:经过仔细观察后,我又画了一张。这张和上一张相比,我有进步吗?学生说出教师范画中的进步之处:构图合理,具有螃蟹的特征、线条有变化,还有通过点和线表现出了螃蟹的质感。(3)示范色彩:我

还想为我们的螃蟹穿上一件漂亮的外套。教师示范干湿画法着色。(色彩夸张)10.小结过渡:这些绚丽的色彩并不是我凭空想出来的,而是在虾和蟹的大家族中找到的。不相信?那就跟我一起走近虾蟹世界一起欣赏一下吧。三、走近水族,大胆

创作(用时20分钟)1.欣赏远古虾图片。PPT出示远古虾图片:这是虾的祖先,生活在5.3亿年前的寒武纪。2.欣赏不同的虾和蟹。PPT出示连播图片:经过几亿年的进化和发展,虾和蟹的外形和色彩都发生了奇异的变化。播放中介绍直行的和尚蟹和2012年发现的双色龙虾。3.有不少和你

们差不多大的孩子,也非常喜欢神秘的生物,瞧,这是他们笔下的虾和蟹。你想欣赏哪一幅?PPT出示学生作品。点击放大其中一幅进行欣赏。提示:(第一幅作业)这只大龙虾看上去真是威武(第二幅作业)这只虾有点特别,站立起来,挥动着大钳子。真神奇。换个

角度观察,我们的虾和蟹或许更加有趣,在同学们眼里,虾和蟹也是有表情、有个性的。(第三幅作业)有了变化的线条,就算没有色彩,我们的虾和蟹也一样生动、精彩。4.同学们是不是也想画只特别的虾和蟹啦?别急,先看看我们的好朋友虾和蟹有什么要求:PPT出示作业要求:【走近水族,大

胆创作】选择自己喜欢的绘画工具,创作一只属于你的的虾或蟹。可以写生鱼缸中身边的虾和蟹,也可以根据图片中的虾和蟹进行创作。5.为了能帮助大家更好地表现虾和蟹,老师还带来了一份小礼物。请组长将组内的信封发给每个组员。6.第三次作业。PPT连播虾蟹图

片,播放音乐,学生进行创作。教师将展板放置到位后进行巡视指导。四、展示作品,学会欣赏(用时3分钟)1.教师出示展板,指导张贴作品:每组都拥有一块自己的水域(展板),将本组作品贴到自5己的水域中。2.PPT出

示评价要求:(展示作品、学会欣赏)(1)小组内成员相互欣赏作品,推选出一幅最棒的作品,介绍给全班同学。(2)介绍推荐作品时,要说清楚这幅作品好在哪里。(从造型、质感、色彩等方面进行介绍)五、学习总结、课后拓展(用时2分钟)1.教师小结:同学们,这

节课与虾和蟹亲密接触,你是不是更加喜欢这些神秘的生物了?只要抓住了虾和蟹的特征,我们不仅可以用绘画的方式表现虾和蟹,还可以巧妙地利用身边的材料制作虾和蟹。瞧!PPT出示手工、泥工作品。2.教师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学会了观察和表现,我们就可以让虾和蟹成

为我们设计的源泉。瞧,这些生活中的精彩设计都是设计师们从虾和蟹身上受到的启发。PPT出示生活中的虾蟹设计图片。3.同学们,细心观察、大胆创作,你就是下一个虾蟹设计师。希望每个同学都能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善于观察、乐于表

现、敢于创作。下节课,我们又将与虾和蟹一起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让我们一起期待吧。作业要求第一次作业:【唤起记忆、虾蟹印象】画画记忆中的虾或蟹。作业要求:在三分钟的时间内,试着用炭笔或油画棒画出记忆中的虾和蟹。第二次作业:【观察虾蟹、再现细节】观察虾

和蟹,用炭笔或油画棒画出你最感兴趣的一处特征。作业用时3分钟。第三次作业。【走近水族,大胆创作】选择自己喜欢的绘画工具,创作一只属于你的的虾或蟹。可以写生鱼缸中身边的虾和蟹,也可以根据图片中的虾和蟹进行

创作。

小喜鸽
小喜鸽
好文档,与你分享
  • 文档 161806
  • 被下载 27261
  • 被收藏 0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