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青岛版(六三制)六年级数学上册《信息窗一(比的认识)》教学设计1.doc,共(4)页,28.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4154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比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青岛2011课标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第一课《比的认识》。教材分析:《比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学过除法的意义、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基础上学习的,是《比的认识》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比在数学中是一个重要的概念,体会比的意义和价值是
教材内容的数学核心思想。教材没有采取给出几个实例,就直接定义“比”的概念的做法,而是以系列情境为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提供了丰富的直观背景和具体案例。本课的教学设计是“相片的长于宽的比例”“速度与水果价格”等生活情境,让学生充分体验生活中的比,引发学生
的思考和讨论,在这样的基础上再抽象出比的概念,这样处理更能让学生体验比的意义、价值和引入比的必要性,为今后学习比的应用,以及比例的知识奠定基础。学情分析:有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或使用过比,并有一些相关的活动经验。但学生对比的
理解仅仅停留在形式上。因此,教学力求通过具体的材料帮助学生达成对比的概念的真正理解。学生喜欢探索有趣的、自己熟悉的有挑战性的问题,喜欢探究的、合作的学习方式。因此,教学设计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借助多个情境,设计了各种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合作探究,
使学生在丰富的学习背景中逐步体会比的意义和价值。教学目标:1、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体会认识比的必要性,理解比的意义。2、能正确读、写比,会求比值。3、能利用比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中的问题,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教学重点:经历比产生的过程。教学难点:理解比的意义。教具准备:
多媒课件、答题卡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出示姚明图片师:你们最喜欢的体育明星是谁?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他的图片(姚明)。2、老师想和姚明比身高,怎么比?你有什么好办法能知道老师的身高到姚明得到哪?二、探究新
知,构建模型。1、出示姚明的照片(5张不同的)师:这些照片有不同的样子,我们一起看看。哪几张照片与A比较像。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但是只是用眼睛判断究竟是否准确?现在我们将这些照片移入相应的方格之中,找出与照片相应的长方形的长和宽。我们来一起研究一下,这些长方形的长与宽之间有什么关系呢?2
、学生观察思考小组合作:(1)四人小组合作,组长做好记录,填入表格,。(2)研究长与宽的关系,可用算式表示。(3)小组内交流发现。3、汇报:(1)、三个长方形A、B、D的长都是宽的1.5倍,宽是长的、2/3,
所以他们比较像。(2)、两张照片的长的倍数关系和宽的倍数关系形同,所以他们比较像。4、师:刚才我们解决像与不像的问题,用的是什么方法?三、揭示课题,探究比的意义。1、揭示课题师小结:看来,除法(板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问题。除法还可以用另外一种形式来表示。师:在实际生活中
具有相除关系的两个数量进行比较时,都可以说成两个数的比。板书:比。今天我们来认识比,板书课题:生活中的比。2、探究比的意义6÷4如果用比来表示,你知道怎么写吗?请知道的学生来前面写。教师再进行示范写,边写边强调比号写两个小圆点,
在两个数的中间。它读作:六比四。3、师:这四组比都是谁与谁的比?4、求比值。师:你能求出比值吗?怎样求?四、拓展运用,巩固新知1、你说出下列水果的数量之比吗?2、说说下列比表示的意义。3、下面两个量能用比表示吗?如果能,请写下来。4、求速
度师:在日常生活中像这样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的例子很多,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课件)师:要比较谁快必须求什么?(速度)怎样求?(速度=路程÷时间)那你能分别口算出马拉松选手和骑车人的速度吗?(根据汇报出示课件)师:通过计算我们比较出谁的速度快了吗?(
生汇报)4、介绍“照片泄密事件”——王进喜照片事件。五、质疑问难,归纳总结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在这个收获的季节里,你们也收获了许多知识,老师真的为你们高兴。比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让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比的有关知识还有很
多,下节课我们一起继续探讨。六、板书设计生活中的比两个数相除,又叫做这两个数的比。图上身高实际身高长宽总价数量单价路程时间速度22.6÷226=1016÷4=1.550÷5=1050÷5=10167×101=16.7(厘米
)12÷8=1.56:4=6÷4=46=1.5前比后比项号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