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青岛版(六三制)五年级数学下册《信息窗一(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设计4.doc,共(5)页,872.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41439.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能在具体情境中用数对表示位置,并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经历由实物图到方格图的抽象过程,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发展空间观念。情感态度价值观
:结合具体学习内容,体验确定位置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探究确定位置的方法,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教学难点:理解抽象的数对,并能准确的表示出方格图中某一物体的位置。教学准备:练习纸、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设疑导入。师:今天我们要研究的主要内容是确定位置,老师想
告诉大家。我们的小伙伴小强就藏在了队列里面,你能猜出小强的位置吗?生:学生大胆猜测。师:到底哪个是?好猜吗?不好猜的话你需要老师告诉你一些什么信息。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说出第几行,第几列。直接给出
表示小强位置的数对(3,2),让学生根据数对猜可能是哪个。小组讨论交流。二:大组汇报,教师点拨。学生交流后,引导学生大组汇报,发现给出数对后找到了好几个小强,教师发问:问什么老师给了一个数对,你们却找到这么多
呢?生:因为我们找的方向不一样,找的顺序也不一样。师:到底哪个是正确的呢?引发学生思考后,给出数对(2,1),并标出所表示的位置。引导学生根据新数对来确定小强的位置。学生小组交流,明确答案。在学生进行汇报时,教师结合多媒体课件,讲解行和列,以及先确定行,再确定列的顺序,
以及从左往右从前往后的顺序。学生掌握方法后适时利用队列人物图进行方法练习。三:变式演练,抽象提升。在学生掌握用人物图确定位置后,利用多媒体课件,将人物图转换成点子图,再将点子图转换成格子图,让学生经历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并进行一系列的变式演练,巩固提升。四、联系实际,练习巩固。师:下面,我想再提高要求,我直接报数对,请符合要求的同学迅速起立,看谁的反应最快。(5,1)(2,2)(5,3)(5,4)(5,5)。(相应的五名学生一一起立)师:奇怪,怎么就齐刷刷地站起来
一队?生:因为你报的数对有规律。师:是吗,说来听听?生:这五个数对列数都是5,说明他们都在第5列,当然就站起来一队了。师:说起来挺容易,如果也让你来出几个数对,你有本事也让一队同学站起来吗?(能!)谁来试试?生:(3,1)(2,2)(3,3)(3,4)(3,5)。师:不错!不
过,有没有谁能说出点不一样的?生:(1,3)(2,3)(3,3)(4,3)(5,3)。师:发现了什么?生:这回站起来的是一行。师:有变化了。能说说为什么吗?生:这回的五个数对虽然列数变了,但行数没变,所以站起来的自然就
在同一行了。师:真不错!要是我说,我只给一个数对,就可以请一队同学站起来,该如何说呢?学生大胆猜测,教师对学生的猜测给予肯定和鼓励,并引导学生说出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生:(4,x)表示第四列。(x,4)表示第四行。师;那如果是(x,x)呢?师:来,符合要求的
请起立(全班同学都站了起来)。嗯,让我来看看,当x等于1时,该谁站起来?(数对为(1,1)的同学举手示意了一下),不错!当x等于2呢?数对为(2,2)的同学也示意了一下,此时,有部分同学开始犹豫,也有同学重新坐了下来。师:奇怪,有人开始坐下去了。采访一下,你为什么又不站了?生:一开始我觉
得(x,x)应该包含所有人,但现在看来,我不算。师:不是说字母可以表示任何数吗,你怎么就不算了呢?生:字母是可以表示任何数,但我发现,当x等于1时,只有(1,1)可以站,同样,当x等于2、3、4时,只有(2,2)(3,3)(4,4)等可以站,所以其他人都
不能站。师:说得有没有道理啊?生:有!生:我还有补充。虽然字母可以表示任何数,但两个相同的字母只能表示两个相同的数,这样的话,就不是所有人都能站起来了。(此时,剩下的同学陆陆续续都坐了下去,只有符合要求的6位同学站着)生:我知道了,可以用(x,y)。引导学生通过生活实际进一步体会数对的含义,进
一步巩固用数对确定位置。五:总结延伸,情感升华。教师出示多媒体课件,学生找出相应的字母组成IAMGOOD!适时的情感升华,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希望我们用智慧的双眼去发现,体会社会生活中数学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