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青岛版(六三制)五年级数学下册《信息窗一(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设计2.docx,共(12)页,12.339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41435.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信息窗1【教材分析】本课主要学习数对的含义,以及用数对在方格图上确定位置。教材呈现的是确定队列中小强的位置,通过让学生描述小强的位置,明确“列”和“行”的含义,
以及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描述规则。学生在以前已经学习了用上、下、左、右、前、后确定位置,东、西、南、北等词语描述物体方向,并且在生活中也有类似的经验,但是对物体位置的描述还没有形成特定的规范。本课主要对这种经验加以提升,用
抽象的数对来表示位置,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提高抽象思维能力,同时也是学生以后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的重要基础。【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行与列,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能在具体情境中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并能在方格图上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2、在解
决问题的过程中,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发展空间观念,培养观察、推理与表达能力。3、感受方向和位置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兴趣。4、注重了解数对数学符号产生的历史。【教学重点】探究确定位置的方法,理解并掌握数对的含义。【教学
难点】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位置。【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创设情境,谈话导入谈话:在暑假的夏令营活动中,少年军校吸引了许多同学参加,看,他们正在进行队列比赛呢,在比赛中,小强的表现最为出色,谁能说一说
小强在队列中的位置?预设:从右向左数第四排第二个谈话:谁还想说?预设:从左向右数第三排第二个;从前往后数第二行第三个......谈话:怎么同一个人的位置有这么多种说法?预设:因为大家的标准不一样。谈话:刚刚大家在描述小强位置的时候,你有你的说法,他有他的说法,虽然都有道理,但是老师有点晕了,
你们感觉呢?怎么办?谈话:看来我们需要一种既准确又简单的方法来描述位置,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如何确定位置。(板书:确定位置)【设计意图】通过谈话,创设夏令营中队列比赛的情境,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通过让学生先尝试描述小强的
位置,感受到不同的方法,感受统一标准的必要性。•逐步抽象,掌握方法(一)明确列与行谈话:刚刚同学们在描述小强位置时,老师听到同学们用了“排”“个”“行”等这样的词,在数学上,我们是怎样规定的呢?接下来,请同学们仔细听,认真看!(教师讲解,课件闪动演示)谈话:你听到了什么?预设:确
定位置时,竖排叫列,横排叫行;列要从左往右数,行要从前往后数。(板书:竖:列,左→右)(板书:横:行前→后)谈话:你说的非常好!在这里,老师要给大家补充,在数列的时候,我们要站在观察者的角度从左往右数。谈话:现在你能描述小强的位
置吗?预设:第2行第3列谈话:还有不同说法吗?预设:第3列第2行谈话:非常正确!确定位置时,也是有规定的,要先说列再说行,所以小强的位置应该说在第3列第2行(板书:第3列第2行)•认识点子图由实物图到电子图,初步认识数对。谈话:请同学们注意观察,发生什么变化了?预设:
人都变成圆点了。谈话:用圆点来代替每一个同学,你认为这样有什么好处?预设:看起来更加清楚了。谈话:确实,这样比原来更简洁清楚了。在这幅图中,你能找到小强的位置吗?(一名同学指一指)谈话:大家同意吗?谈话:图中小青和小亮的位置谁能描述一下?预设:第1列第5行第4列第3行【
设计意图】通过课件动态呈现出实物图抽象到点子图的过程,让学生初步感知用小圆点代替人物比较简单,看的更加清楚。在抽象的过程中,让学生明白从具体事物到符号演变的过程。(三)学习用数对表示位置1.感知数对产生的必要性谈话:看来用第几列第几行来描述位置这个方法真不错,让我们有
了一个统一的说法。同学们现在准备好练习本和笔,我来指,请用刚才这种方式记录下点的位置,现在开始。教师指图中圆点的位置,速度先慢后快(第1列第1行、第2列第3行、第3列第2行、第5列第4行)谈话:同学们写完了吗?找同学来说一下,记录的这几个点的位置。(随学生汇报,课件依次
呈现这几个位置)预设:①第一个点在第1列第1行;第二个点在第2列第5行……(这时能说出点的位置的同学越来越少)②老师指的太快了,跟不上。1.创造数对谈话:同学们跟不上了,怎么办?有没有办法记得更快呢?比如说这里小强的位置可以怎么表示呢?请同桌两人交流,把你的想法写在练习
本上,看谁的方法最简便。教师巡视,搜集不同的想法。谈话:老师收集了一些同学的表示方法,大家一起看一下。预设有以下几种:•3列2行;②3L2H③3︱2—④3.2;⑤(3,2)学生分享想法,教师及时给予评价。预设1:我们觉得“第”笔画太多,所以把“第”字省略了。
预设2:L是列的首字母,H是行的首字母,所以我们用3L2H预设3:我们是用︱代表列,—代表行,这样写起来更简单。预设4:我们也不想写字,就在3和2之间写个点来隔开。谈话:大家的方法都非常棒,且各有特点,那以后表示位置时,
各人用各人的方法,可以吗?预设:不可以,一定要统一。谈话:对,我们必须要统一起来。老师这儿还有一位同学写的,你能看懂吗?(展示第⑤种)他在书写的时候先写数字3,再写数字2,为了加以区分中间用逗号隔开,外面加上一个小括号,说明它是一个整体。像这样的一对数,数学上叫做数
对。谈话:数对(3,2)读作:三二。那从现在开始,咱们就可以用数对确定位置了。(板书补充课题)谈话:这里的3和2分别表示什么?预设:3表示第3列,2表示第2行。教师再板书一个(2,3)谈话:2表示,3表示?那这两个数对表示的位置一样吗?引导学生
明确:数字相同顺序不同,表示的位置也不相同。谈话:通常情况下,数对中前面的数表示第几列,后面的数表示第几行。所以,小强的位置就可以用数对(3,2)表示。谈话:同学们一起来看,从最开始描述小强位置的好几种说法到第3列第2行,再到现在的(3,2),你有什么感受?学
生交流后,教师指出:由繁化简,体现了数学的简洁美。谈话: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用数对表示出小刚、小芳和小华的位置。(教师巡视,集体纠正)【设计意图】“我来指,你来写”的环节,速度由慢到快,让学生感觉这种方法还不简便,为教学数对做伏笔。作为教
师,应当在课堂中创造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让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释放。在这里设计让学生创造更简练的方法表示出小强的位置,为学生提供自主思考的空间。同时让学生经历符号化的过程,经历用数对表示位置
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用数对表示位置方法的优越性。(四)由点子图抽象到方格图,深化对数对的认识和应用谈话:同学们再来仔细观察,发生了什么变化?(课件展示点子图到方格图的渐变过程)预设:变方格图了预设:位置都在交点上了谈话:还有其他变化吗?预设:
多了一个0谈话:你观察的可真仔细。在方格图中,表示列与行时,都是从数字0开始的。在这个方格图中,下面的数字表示什么?旁边这些数字呢?0呢?预设:下面的数字表示列数,旁边是行数,0既是第0列又是第0行谈话:你们能根据数对(3,2),在方格图中找到小强的位置吗?预设:能谈话:你是怎样找到的?(
学生板指)预设:先找到第3列再找第2行,交叉的地方就是小强的位置。谈话:你能在图上标出小军和小力的位置吗?(课本51页)(教师巡视,集体纠正)谈话:哪位同学说一下,你是怎样找的小军的位置?小力呢?【设计意图】学生体会将点子图抽象成方格图
的过程,发现它们的异同点,感受0的产生。认识了方格图之后,进一步尝试用数对确定方格图中的位置。同时,引导学生将视野认知拓展到生活中,进一步感受用数对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解决问题,加深理解1.联系生活,感知数对谈话:其实,数对知识的应用就在我们身边。请看大屏
幕,这是班级的座位图,图中的第一列在哪里?那回到我们现在的教室中,我们班的第一列在哪里?第一列同学请起立。预设:学生可能会产生疑惑,左右两边各站起来一列。谈话:想一想,在咱班里,谁是观察者?如果你想观察到全班的座次情况,应该站在哪里观察?谈话:想象一下,自己站在老师这个位置。第一列应该在哪
里?第一行呢?请同学们在本子上用数对写出你的位置。谈话:下面老师要用游戏的形式检查你写对了吗?游戏规则,我这里准备了数对卡片,当你看到的是你的数对时,马上站起来,大声说:是我。其他同学也别闲着,马上喊出那位同学的名字。我们比一比,是他自己反应得快,还是我们大家反应得快。
准备好了吗?(出示3组数对)谈话:自己的位置能用数对表示了,那你好朋友坐在哪里呢,请你用数对说一说好朋友的位置,我们大家猜一猜是谁?(出示2组)谈话:看来难不倒大家,老师要提高难度了!请位置是(4,x)的同学起立。疑问:怎么齐刷刷的一列站起来了?预
设:因为X是未知数,我们不知道是哪一行的同学,只能第四列都起立。谈话:你分析的非常有道理!同学们看屏幕中的座位图,如果我将第4列的同学用圆点代替,所有的点连起来,就会变成一条线。在这条线上是不是只有这6个同学?(课件显示数对和点一一对应,连成一条线。)谈话:在这条竖线上的所有的点,我都可以哪
个数对表示?预设:(4,x)谈话:老师想让咱班第2行的同学都起立,你能用一个数对表示吗?谈话:你是怎么想的?预设:(x,2)不知道是哪一列,所以列数就用x表示,行数就用2。谈话:你真是太聪明了!在屏幕中的第2行同学老师同样用圆点代替,所有的点连起
来又将变成一条横线,在这条横线上的所有的点,有什么特症?预设:都可以用(x,2)表示。谈话:游戏继续,老师这还有一个数对,请符合要求的同学起立(x,x)预设:(x,x),生可能全部起立。谈话:老师再给你们一个机会,思考一下。给学生充足时间思考、交流。谈话:奇怪,有的同学开始坐下去了,我采访一下,你
为什么又不站起来了?预设:(x,x)是两个相同的未知数,表示数对中的列数和行数是相同的,所以应该是列和行相同的同学起立。谈话:是这样吗?我们请这几个同学依次来报一下他们的数对。结合屏幕中座位图,继续连成一条斜线。接着追问:老师这还有最后一个
数对,请符合要求的同学起立(x,y)预设:全班起立谈话:你们真聪明。总结:从平面图中可以看出,当数对中列数相同时,所对应的位置会在同一条竖线上;当数对中行数相同时,所对应的位置会是一条横线;那如果数对中的列数和行数都是相同的,在
平面中就会形成一条斜线。在数对中缺了列和行,都不能准确的表示出一个人的位置,因此,同学们以后写数对的时候一定要仔细认真。【设计意图】为了继续保持学生积极的学习状态,特别设计游戏练习,活跃课堂气氛。通过用数对描述自己的位置,以及好朋友的位置,根据某一列、某
一行、列数行数相同的数对总结规律,进一步巩固对列、行和数对含义的认识,对数对知识的应用和巩固有实践、有提炼、有总结、有提升。2.谈话:数对知识不仅可以确定一个人的位置,在日常生活中又有哪些应用呢?课件出示自主练习5阳光小区平面图谈话:请用数对表示每个场所的位
置。完成第2、3小题(课本53页)谈话:前面三个问题同学们很快就解决了,真好!不过老师这里还有一个问题,恐怕就不容易了,观察平面图,怎么了?预设:有出格的地点了;还有游乐场在两行中间。谈话:你还能用数对表示出游乐场、银行和餐
馆的位置吗?预设:可以,游乐场这一段再分一分可以用小数表示;方格往外继续画,就可以知道银行和餐馆的位置了。谈话:你这个办法非常好。可别小看这一个小办法,这可是我们的突破。只要确定了方格图,平面中的任意一个点,咱们都可以用数对来确定它的
位置。【设计意图】进一步解决一系列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数对知识的应用,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空间观念,孕伏与“坐标”知识的联系。3.介绍经纬网谈话:同学们,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个地球仪,你知道地球仪上的经纬网也是运用了数对的知识吗?(课件呈现:你知道吗?
)谈话:通过这段文字,你有什么感受?预设:感受到数学知识与我们的生活紧密联系。谈话:在中国地图上,有一条线是东经119°30’,另一条线是北纬35°35’,两线相交在一点,你们知道这是哪个城市吗?谈话:没错,就是我们所在的城市---青岛。【设计意图】通过经
纬线知识的介绍,使学生感受到用“数对”这种思想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价值,学生会获得丰富的材料,外延更加丰富,有利于学生充分体验数对知识的广泛应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知识、思想、方法的时效性和重要性。四、回顾整理,小结提升谈话:今天这节课我
们学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引导学生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三方面进行交流。预设1:我学会了用数对确定位置。预设2:这节课我们是先从平面图开始,然后抽象出点子图,最后转化成方格图,越来越清楚了。预设3
:我感到数对的知识与生活关系很紧密。总结性语言:同学们,我们这节课先从平面图出发,再抽象到点子图又到方格图,一步一步的探究了如何用数对确定位置。在之前的学习中,大家已经知道了用一个数字可以表示线段中的一个点,今天我们学习了用两个数字表示平面中的点,有没有用三个数字确定
位置的呢?那又是一种什么情况呢?以后你们就能学到了。谈话:我们生活中,其实还有很多地方也利用了数对的方法和思想。同学们课下可以搜集一下。【设计意图】在回顾梳理的环节中,帮助学生回顾从一维到二维确定位置的方法,进一步引导学生大胆猜想空
间中确定位置的方法,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