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青岛版(六三制)三年级数学下册《信息窗(对称现象和轴对称图形)》教学反思.doc,共(2)页,24.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4098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热闹的民俗节——对称》课后反思《热闹的民俗节——对称》,是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教学内容,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人,就必须在数学活动中学习数学,也就是在创造数学中学习数学。以此为依
托,我将本节课教学情况反思如下:1.创造性学具吸引学生入迷我从为受伤蝴蝶找翅膀为它疗伤,引导学生认识“对称”。由金鱼、风筝、脸谱有什么特点并折一折,从而激发学生探索求知的欲望,加深由“折”的动作到“完全
重合”这个结果,让学生体验对折后完全重合的过程,并逐渐学习用数学语言来描述:如:把金鱼图的上下两边对折,发现完全重合,所以金鱼图是轴对称图形;把风筝图的上下两边对折,发现完全重合,所以风筝图是轴对称图形......找翅膀游戏和活动情境相结合,使学生的学习具有形象性、
趣味性。使学生在情境中发现数学信息,找出数学规律,渗透“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新的“数学思想”。2.动手动脑创造性尽情发挥通过大量的动手操作,如剪一剪、折一折、画一画等活动,力图让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开放地去探索、去发现、去
再创造,以张扬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通过大量的感性经验形成表象,进一步体会轴对称的含义,变“学”数学为“做”数学,提高了动手实践能力,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有教师创造性的教,学生才能创造性地学,一旦学生的学习活动充满创造性的时候,学习过程便充满
美的魅力,成为学生积极进取、自我完善的过程。3.数学语言精确适当数学是思维的王国,数学美还体现在语言逻辑思维的过程中。本课时的教学通过学生“观察发现——实践验证——操作应用”的方式由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并用合
理的数学语言来描述,有动作有语言,学生边折边说,既开发了创新思维又培养了数学语言能力。轴对称的现象在生活中随处可见,能运用所学将看到的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准确的描述出来,体会对称带给我们不可替代的美。在教学过程中也有些许不足与困惑:1.本节课的评价手段不能尽情发挥,本就是操作
性极强的课堂,评价手段有所单一,没有发挥评价的最大价值。2.本课时整个教学过程,始终以学生动手操作为主导,通过对称图形图片展示,加深理解。让学生在观察中感悟,在活动中体验,使学习知识和提高能力同时得到发展。大量的让学生动手操作,以至于学生乐此不彼,如何将理
论总结与多方位操作合理衔接是我要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