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青岛版(六三制)二年级数学上册《信息窗三(认识“倍”,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教学设计6.doc,共(4)页,531.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40522.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87~88页。[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通过摆一摆、圈一圈,进一步认识“倍”,理解“倍”的意义。2.通过探索、发现,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掌握“求一个数
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3.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培养学数学、爱数学的情感。[教学重难点]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学具准备]小圆片、练习纸、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供
素材师:同学们喜欢海边吗?今天就跟老师一起去大海边看一看吧。(出示情境图1)看这些同学在干什么?师:请你仔细观察,从图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现在,丁明突然想到了这样一个问题:李飞拾的贝壳数是王丁的几倍?【设计意图】此环节借助大海边游玩的话题,引发学生对情景图的观
察,贴近学生生活,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分析素材,理解概念(一)进一步理解“倍”的意义师:同学们,想不想知道李飞拾的贝壳数是王丁的几倍啊?1.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师:那就借助手中的小圆
片,来研究一下吧。在这里老师给大家一个小小的提示,请你看大屏幕:a.摆一摆、圈一圈,整理到练习纸上。b.看一看、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c.想一想、说一说,把你的想法说给同位听。学生摆,教师巡视引导。图12.展台交流方法,教师适时引导
。3.小结。师:刚才我们通过摆一摆、圈一圈发现6里面有2个3,那我们就可以说6是3的2倍。(顺势板书)师:你们太棒了!这是咱同学们自己总结出来的小发现,我们大声来读一读。师:6里面有2个3,你能列个算式来算算看吗?【设计意图】
此环节采用直观手段进行教学,结合提出的具体问题,让学生利用学具摆一摆、圈一圈、比一比,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帮助学生理解“6里面有2个3,6就是3的2倍”。(二)探究计算方法师:有时候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那开
动你的小脑筋,看看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请你自主探索刘林拾的贝壳数是王晶的几倍?1.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索,或圈一圈,或分一分、画一画,教师巡视。2.组织交流。师:刚才我们通过摆一摆、圈一圈,发现8里面有2个4,也就是:8是4的2倍。那想一想求刘林拾的贝壳数是王晶的几倍?实际上是求什么?怎
么列式?预设:8÷4师:为什么这么列式?让学生对自己的做法作出合理的解释,引导总结形成正确的认识:要知道刘林拾的贝壳数是王晶的几倍,就是看8是4的几倍,也就是看8里面有几个4,可以用除法计算。在这里提醒大家注意:“倍”表示的是数量关系,不是单位名称,
所以这里不用写单位名称。师:那想一下,求李飞拾的贝壳数是王丁的几倍?实际上是求什么?怎么列式?同意吗?同学们真棒!下面用上自己的小发现,赶紧做做第1题吧!(见图2)圈一圈,算一算。有蓝色的正方体和红色的正方体,第一步
我们应该先干什么?(圈一圈)然后再列式,请学生自主完成。图2三、借助素材,总结概念师:刚才同学们通过摆一摆、圈一圈、算一算解决了前两个问题,那林杰拾的贝壳数是李飞的几倍呢?直接告诉老师怎么列式。你的理由是什么?
同学们回顾一下刚才我们解决的这些问题,你们发现了什么?引导揭题: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设计意图】学生的学习过程既是一个认知过程,又是一个探究过程。数学知识不仅需要“思”中学,同时也需要“做”中学。此环节通过圈一圈、分一分、画一画等实践操作,增加学生的学习热情。在亲历、体验的
过程中积累感性经验,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四、巩固拓展,应用概念1.数一数,填一填。(见图3)让学生先数一数,圈一圈,找出几个几,通过几个几找出倍数关系,然后列出算式。2.小明今年5
岁,妈妈35岁,妈妈的岁数是小明的几倍?明年妈妈的岁数是小明的几倍?(见图4)先让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时引导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进一步明确求“妈妈”的岁数是“我”的几倍,就用“妈妈”的岁数除以“我”的岁数。在解决第二个问题时,先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算出明年“妈
妈”和“我”的年龄,然后独立进行计算。3.我们的生活里也藏着许多关于“一个数是另一个数几倍”的问题,请你用数学的眼睛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集体汇报,列式解答。【设计意图】练习题的设计由易到难,层层深入,由“扶”到“放”,满足不同学生发展
需求。先让学生借助直观操作体会“倍”的意义,并会运用“倍”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五、全课总结,回顾整理师: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了“倍”。你有什么收获?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图3图4我们可以怎么去想?用什么方法来计算?预设1:求一个数是另一
个数的几倍,就是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用除法计算。教师给与肯定。预设2:我会积极学习了。师:你哪个环节最积极?预设3:我学会提问了。师:你都问什么问题了?„„师:让我们满载着收获,下课休息一下吧。【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交流自己的收获,引导学生
学会梳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帮助学生积累一些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养成全面回顾的习惯,培养自我反思、全面概括的能力。通过回顾所学知识,学生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提升梳理、概括知识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