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西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没有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教案2.docx,共(4)页,818.096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3928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含两级运算的混合运算【教学目标】1、借助具体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在没有括号的情况下,含有两级运算的混合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进行计算。2、进一步强化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要求。3、培养学生知识迁移和用数学语言表达思考过程的能力,以及认真细致的计算习惯。【教学重点】学生
借助具体情境正确理解和运用含有两级运算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教学难点】理解规定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必要性。【教学整体思路】【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5分钟)根据情景图的数学信息,请你解决“一共有多少人?”师引导看图“同学们参加户外活动,有的同学
已经在玩跷跷板了,后来又来了一些人,现在一共多少人?”用集合圈显示出两组小朋友。生独立完成,师巡视。找出多种不同算法。呈现黑板,引发认知冲突。二、对比交流。(7分钟)1、根据学生算法,引导学生交流,“你是怎么想的?”根据学生“4×3=12,1
2+7=19”和“4×3+7”的回答,(1)确定方法的准确。【师说】“已经来的人数+后来的人数”=总人数。并板书(2)确定结果的唯一性。情境引入根据具体情景列出多种乘加混合的综合算式,引发认知冲突。对比交流对不同的方法进行对比,找出解题方法的区别和联系,总结出运算顺序并理解它
的合理性。迁移应用引导学生自主迁移到两级运算的所有情况。练习巩固巩固运算顺序强化书写规则2【师说】两种方法结果都是19,他们的总人数确实是19人。(3)针对“4×3+7”,初步感悟有乘又有加,应该先乘后加。【师说】他的运算顺序是什么?生或答:从左到右。(
可以不否定)2、出现“7+4×3”的认知冲突,引出统一顺序的必要性。引导学生出现:“后来的人数+已经来的人数”【师说】你能列出来综合式吗?这个算式的顺序应该是什么?“如果生说是从左到右,会出现与实际结果不符合。”“如果
生说是从右往左,则有加又有乘,有时候从左到右,有时候从右往左,不确定。”“如果生说要加括号,为了统一和简洁,4×3+7也要变成(4×3)+7,否则有时候要加,有时候不用加括号,也不统一。但,(4×3)+7有必要加括号吗?”【师说】看来,有必要统一有乘又有
加这种混合运算(板书:混合运算2)的运算顺序,大家认为统一先算加,还是统一先算乘?【师生总结】:有乘,又有加的时候,先算乘法,(板书)比较合理。完成总结后,强调格式。(1)“=”书写要求和例1一样。(2)分
步的结果按书写顺序,把未算和先算的结果写下来。三、迁移应用。(8分钟)迁移应用,和情景结合一起出示两步计算,加深对规定合理性的理解。(1)出示情景(根据对话的顺序)和列式,让学生说一说这个列式和解答的依据,再
次从解答的合理性和结果的唯一性上强调先算除法,再算减法的合理性。20-5×35×3=15=20-1520-15=5=5(2)脱式计算,20+15÷5,20-15÷5,和上面的题目ppt一起出现。师:你能....从上面两个算式的启发,...........判断.
.这两道题的.....运算顺序,然后计算吗?...........7+4×320-5×320+15÷520-15÷53引导学生回顾板书上各种算式,并对比例1,根据学生回答逐步补充板书:在没有括号的算..
.....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的时候,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四、练习巩固。(20分钟)1、不计算,说出下面算式的运算顺序。(4分钟)(1)18-18÷2(2)5×3+4(3)15+15÷5(4)2
7-7×32、独立计算.(7分钟)书本48页,做一做。(独立完成后,小组评一评)【设计意图】运算顺序的针对性练习,利用学生的自评,规范脱式计算中学生容易出错的格式和书写规范等方面。3、数学游戏(限时1分钟完
成)。(9分钟)小组合作完成。按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的顺序要求,添加运算符号,看谁写得多。8○4○28○4○2【设计意图】利用游戏的形式,巩固和拓展本课知识,强调尽管数一样,但是运算符号不一样,导致结果也不一样。板书设计4×3=124×3+77
+4×320-3×520-15÷320+15÷312+7=19=12+7=7+12=20-15=20-3=3-2=19=19=2=17=11、对比时。可以照相。2、添括号,强调运算的简洁性和结果的唯一性。学生没有分析今天学习的算式和昨天学习的知识的区别。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
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43、不需要板书错误的写法。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