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北京版数学六年级下册《观察与思考—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学设计1.doc,共(3)页,167.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37901.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图形的放大和缩小》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材59-60页例4及做一做,练习十一1、2、3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意义;能在方格纸上按一定的比画出放大与缩小的图形;通过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体会图形的相似。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理解、动手操作等数学活动
来体验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体会图形的相似,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习,让学生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习兴趣。教学重点:理解图形如何的放大和缩小,能利用方格纸把
一个简单图形按指定的比放大或缩小。教学难点:学生在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感受图形放大、缩小,初步体会图形的相似。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堂练习纸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出示一张图
片,这儿有一张图片(多媒体显示,图片很小),看得清楚吗?为此,要对图片进行了处理(师动态演示长放大宽不变,宽放大长不变,长和宽按相同的比放大),你更欣赏哪一种?生:(可能说第三种,因为第三幅图片不仅看得清楚,而且形状没有发生变化)师:说出了我们心中的感
觉,真是英雄所见相同。2、以图片形式呈现教材59页生活中的一些放大与缩小的现象。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举例说一说还有哪些?像这样:图形变大或缩小了,但形状没有发生变化,在数学上才被称为放大和缩小(板书:放大和缩小),图形在放大和缩小的过程中蕴藏着怎样的变化规律呢?
二、自主合作,探究问题(一)感知图形的放大1.课件出示:(方格纸上的平面图形,例4.)我们已经认识过许多的平面图形了。老师这把正方形、长方形和直角三角形分别画在了方格纸上。大家看一看画在方格纸上的三个图,我们能获得哪些相关的数学信息?思考:按2:1放大是什么意思?他是如何将正方形按2:
1放大图形的?(1)他是怎么样才能把正方形按2:1放大呢?先独立观察思考,同桌之间相互讨论。2(2)汇报:原来的边长是3个方格,放大后图形的边长是6格。小结:将一个图形按2:1的比放大,只需把图形各边的长度放大到原来的2倍即可,但图形的形状没变。2、经历画长方形和直角三角形的过程。(1)让学生自
己动手试着画出剩余两个图形的放大图形(可以用刻度尺,也可以查方格)。先观察,然后动手操作(师巡视,给以指导)(2)学生汇报画法(3)观察放大后的直角三角形,相邻的两条直角边放大了2倍,那么他的斜边也放大了2倍吗?你怎么知道的?汇报测量结果。3、观
察一下放大的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比较他们的内角、边长、周长?什么变了?什么没变?(二)感知图形的缩小。课件出示,观察变化后的长方形和原来的长方形有什么关系,得出图形是如何缩小的(就是把长方形的每条边都缩小到原来的二分之一)。然后,把刚才放大后的这组
图形的各边再按1:3缩小,图形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在方格纸上将放大的正方形按1:3,长方形按1:4,三角形按1:2缩小。各个图形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在方格纸上画一画。归纳方法:一个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或缩小,形状不变,它的每条边都按相同的比放大或缩小。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在今天的学习过程中,你有什么体会?课堂练习:1.60页做一做2.将练习纸上的梯形按要求放大3.练习十一第二题学生独立完成后,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做的,并及时纠正出现的错误。作业:练习十一第1题板书设计:图形的放大和缩小大小发生了变化,形状没变3课堂练习纸1、按2:1画出上面三个图
形放大后的图形。2、将放大的正方形按1:3,长方形按1:4,三角形按1:2缩小3、将上图中的梯形按2:1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