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青岛版(五四制)数学五年级上册《相关链接(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教学反思.doc,共(2)页,24.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36601.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教后反思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体积和容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已经掌握了规则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而对于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却不知怎样计算。所以在本节课我紧紧围绕着转化这一重要的思想,首先,
我提出了如何求一个橡皮泥的体积,引出了把不规则规则物体转化成规则物体这一重要的数学思想,接着,出示一个土豆,提出能不能把它的体积也转化成规则物体来计算,在学生没有思路的情况下,我又出示了量杯、水槽等工具,让学生选择喜欢的工具测量体积,紧接着,我播放了一段微
视频引导学生如何用排水法来测量土豆的体积,而后让学生亲自动手,利用排水法测量鹅卵石的体积,学生在实验中发现计算鹅卵石体积的方法,在集体交流中,学生的思维碰撞,最后,总结出可以用总体积-水的体积或底面积*上升的高度来计算鹅卵石的体积。在总结环节,通过比较两种方法
又发现,其实这两种方法都是把鹅卵石的体积转化成上升部分的体积,接着交流不同方法,最后得出还可以把鹅卵石转化成下降部分体积或溢出部分体积。在练习部分我设计3个有坡度的问题,分别求一个小球的体积,不但达到的基本知识的
巩固,还达到能力的提升。我觉得本节课的成功之处有一下几点:1.教学环节设计的有坡度,如先是简单的橡皮泥引出转化,接着提出用转化求土豆的体积,而后又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来测量鹅卵石的体积,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2.微视频的加入,直观的引
导学生解决了如何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也为后面的实验操作起到了引领的作用。3.学生亲自利用排水法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不但让学生亲身经历整个实验过程,从中得出结论,也体现了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4.在学生的交流
方法的环节,抓住了上升部分体积就是鹅卵石的体积。5.练习题设计的有坡度,不但知识点得以巩固,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得到了提升。当然本节课也有不足之处:比如,在交流是忘记让学生提前在黑板上写好算式,浪费
的时间,还有就是最后的回顾整理环节课件出现了问题,有一屏内容没有出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