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青岛版(五四制)数学二年级下册《信息窗三(万以内的加减法(一次进位、一次退位)的笔算)》教学反思.doc,共(5)页,45.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35635.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三位数加三位数(一次进位)笔算》教学反思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100以内的口算加法,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的基础上教学的,学生已经基本掌握加法计算法则,所以本节课我本着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
探索的原则获取知识与计算技能。新课前的知识热身:由简单的拨计数器开始,感受满十进一。接着复习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的竖式计算,巩固了竖式计算中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的方法,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这样即巩固了旧
知又为新知作铺垫。你问我答、探索新知:让学生从信息窗里发现数学信息,提出问题,列式解决,先独立估算,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养成对计算结果的大致范围进行估算的习惯。有了上节课三位数加三位数的不进位加法、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基础,学生用类推
的方法很容易就能够自己学会三位数加三位数的一次进位加法,所以我引导学生尝试先独立计算,再交流算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算法的精神。虽然在计算中一次进位稍有难度,但是遵循的是相同的运算规则,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学会了进位加法的计算,同时也体
会到了成功的喜悦。从而更好的巩固了竖式计算注意的要点并强调“哪一位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我在探究算理以后安排了两次笔算过程的比较,培养学生比较概括、总结能力的同时,懂得了科学借助类推迁移的数学方法能够解决新的知识。在习题的设计上,我安排了改错、解决实际问题、拓展思维
训练。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加深印象。改错题中学生通过计算很快发现错误原因,再进行改正,有利于强化学生对进位加法特点的认识。同时在教学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遗憾之处,第一,课堂上的语言还有待进一步锤炼,比如环节之间的过渡语,对于学生的
评价语等,在细节上完善了才能使整堂课更好。第二,学生汇报的少,重点地方应该尽量让学生多说,多讨论。《三位数加三位数(一次进位)笔算》观评记录今天听了刘老师这节课,她教学了《三位数加三位数的一次进位加法》。我能看到刘
老师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交流。在教学中,运用类推迁移的有效教学方法,它使学生在已有的知识技能基础上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产生积极的促进影响。从而,学生在捕捉联系和发现窍门的“顿悟”过程中经历了知识经验的迁移与
同化,使学生的认知结构得以拓展。这样的学习方式,学生既获得了知识,又发展了思维,培养了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精神,同时也体验了成功,体验了学习的快乐。在教学中,刘老师注意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分析、概括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善于觉察知识间的关系,掌握新旧知识的共同点。
教学设计过程中能看到刘老师努力挖掘知识本身的魅力,吸引学生注意力,促使学生“乐学”,使教学过程对学生的注意力始终有一种吸引力,组织了富有成效的学习活动,了解了学生的需要,根据学生的求知欲望与自尊心的特点组织了教学活动,从而培养兴
趣,激励进取。“课堂就是一种不完美的艺术”,本节课欠妥的地方是:练习的量不够。计算毕竟是一种技能,要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还是应该通过大量的练习。计算教学全部是贯穿于解决问题中进行的,这节课的巩固练习题目很少,而且缺少形式多样化。建议补
充一些典型的题目。另外学生汇报交流中说得太少,语言组织能力、表达能力有待调高。《三位数加三位数(一次进位)笔算》评测练习一、有空我帮忙1.计算三位数加三位数时,()数位要对齐,从()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2.比578多114的数是()。3.甲数
是156,比乙数少262,乙数是()。二、脑筋转转转,答案全发现1.加法竖式计算中,当个位相加满十,就应向()位进1。A、个B、十C、百2.最大的三位数加1是()。A、最小的三位数B、最小的四位数C、最大的四位数
3.小春家养了347只鸭子,养了561只鸡,鸡和鸭子共有()只。A、808B、927C、908三、列竖式计算下列各题:386+207=469+490=764+154=四、综合应用:1.学校商店上午卖出215根冰棒,
下午卖出392根冰棒,一天共卖出多少根冰棒?2、超市一共卖出615箱豆奶,还剩下145箱豆奶没有卖出,超市原来有多少箱豆奶?《三位数加三位数(一次进位)笔算》效果分析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不再是数学学习的传授者,而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
、引导者与合作者。我注重学生学学的过程,课堂上体现学生的智慧,思维的灵动,体现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理念,渗透数学的核心素养和德育目标。(一)创设了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在猜想、验证、梳理与概括的过程中,发现并概括出笔算方法。在导入
新课时,老师从信息窗引入,通过情境让学生自由提出问题并解答。激发学生兴趣,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有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二)尊重学生的个性需求,为学生留下更大的思考空间。在学生解决问题时,学生充分发表自己想法的同时,教师组织学生讨论比较,找出规律,总结算法。例如老师这样引导:“你
听懂了他的想法?能给大家解释一下吗?”“大家认为他的方法怎么样?”等,在这样适时适当的引导下,学生才能了解算法、理解了算法的合理性、培养了优化意识。老师充分放手,让学生在讲台上,与其他学生交流,其他学生提出质疑,然后讲台上的学生回答,形
成学生之间的互动,代替以前教师的提问学生的回答。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体,教师在旁边适时的引导、总结、辅助。教学方式的转变,真正的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变成课堂的指导者,教师教起来省事,学生也会更有兴趣,学得也会更好。(三)注重实质,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构建和表达算法。
学生只有理解了计算的道理,才能“创造”出计算的方法,才能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才能正确迅速地计算,所以计算教学必须从算理开始。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对计算的道理进行深入的研究,帮助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领悟计算的道理。(四)重视错例分析
,注重培养学生验算的习惯。教学时要关注学生中出现的错误,帮助学生分析错误原因,并设计一些针对性的练习,要保证一定的训练时间和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