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青岛版(五四制)数学二年级上册《信息窗一(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4.doc,共(9)页,628.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35457.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青岛五·四学制20011课标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要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和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选取学生成熟的日常生活情境素材进行加工,让学
生体会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进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本单元是青岛版课程标准教科书第三册的教学内容,这节课是本单元学习除法的开始,是进一步学习除法计算的基础。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是学习本单元内容的重要前
提,而学生对平均分很陌生,对分一分却很熟悉,因此在教学中应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通过分一分探索平均分的方法,从直观和真实感受中充分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教材通过森林里的故事——森林宴会,引导学生在给小动物们分食物的活动中来充分感知平均分,
使学生在有趣有意义的情境中主动地展开学习,体验学习的快乐,并为后续学习除法的初步认识打下基础。二、学情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已有了分东西的生活经验和数的分成及相同加数相加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除法是数学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则是认识除法的重要前提。三、教学内容: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森林里的故事——除法的初步认识信息窗一(认识平均分)四、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通过观察比较,感受并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
步建立“平均分”的概念。2.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动手操作,掌握“平均分”的方法,借助表达,明确“平均分”的含义。3.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及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数学学习兴趣。教学重点:理解平均分的含
义,探究“平均分”的多种方法,并会运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难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掌握“平均分”的方法,建构平均分的语言模型。五、设计思路1.创设森林里开宴会熊大熊二分苹果的情境,提出问题。情景导入2.同桌合作动手分一分。3.交流结果,观察分苹果特殊的分法
,揭示平均分的概念。活动一:分桃子,探究平均分的不同方法。1.创设猴子分桃子的情境,提出问题。2.小组合作,动手分一分。平3.汇报展示不同方法,台上学生讲解,下面学生质均疑、补充、反馈、评价。分探究新知4.教师小结,播放视频,优化四种方法。活动二:分萝卜
,探究平均分的包含分。1.创设小兔子分萝卜的情境,提出问题。2.同桌交流解决的方法。3.汇报展示:白板圈一圈、摆一摆、想乘法算式的方法,评价,小结。基础练习1.填一填,分一分巩固练习2.圈一圈,分一分。拓展练习1.说说生活中的平均分收获总结2.你收获了哪些
果实六、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媒体资源:多媒体课件、希沃电子白板、视频、音频、希沃手机助手拍照上传、班级优化大师等。教学准备:圆片、信封、动物图片、学习合作单、作业单、学习用品。七、教学过程: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信息技术运用设计意图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一、创设情境,初步建立“平均分”
的概念师:同学们,森林里的小动物正在举办一场PARTY,想不想知道有哪些小动物参加了?快打开1号信封看看。1.PPT出示情境图:看,熊大熊二它们看着又红又大的苹果在想什么呢?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预设问题:把6个苹果分给两只熊怎样分呢?2.小组合作分
一分。要求:(1)同桌合作,拿出6个圆片代替苹果分一分。(2)1人说,1人分,时间1分钟。3.学生展示:谁愿意分享一下你们的分法?学生上黑板用圆片分,老师板书。预设:熊大熊二分苹果的情况有以下几种:06学生根据获得的信息,自己提出问题。学生读合作要求,同
桌合作动手分一分,解决提出的问题。学生上台摆一摆,展示不同的分法和想法。出示森林聚会的情境图片。出示合作要求。创设情境一,有趣的情景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在感受中理解。通过分苹果的所有分法,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最特殊的一种情况
。感受“每1524334251604.提问:观察这几种分法,你觉得哪种分法最特殊?说说为什么?5.揭示概念:每份分得同样多,在数学上我们叫做平均分。(板书:平均分)6.小结:其它的分法是平均分吗?谁来再说一说什么叫平均分?(板书:每份分得同样多)7.练习:判断下面是平均分吗?为什么?如果不
是平均分,你能帮它们平均分一下吗?学生通过比较、观察所有的分法,自己得出平均分的含义。学生先判断,并说说想法。学生在白板上通过拖移,把不是平均分的变成平均分。份分的同样多”,认识“平均分”,诱发对“平均分”的理解,
培养了学生观察比较的能力。通过直观有趣的判断题,巩固平均分的含义。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方法最优化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师: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还有谁参加了这场PARTY?打开2号信封。它们在分什么东西?活动一:分桃子,掌握平均分的方法。1.PPT出示情境图
:把12个桃子平均分给3只猴子。提问: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PPT出示问题:每只小猴子分到几个桃子?2.小组合作动手操作要求:(1)4人小组合作用12个圆片平均分一分。(2)小组长说,组员摆,记录员在小组
合作单上做好记录,时间3分钟。(3)讨论时要轻声细语,不要影响其他人。3.学生动手操作,师巡视。4.学生小组展示不同的分法。我们小组的分法是:()个()的分。猴子猴子猴子第1次第2次学生根据获得的信息,自己提出问题。学生听合作要求,小组合作动手分一分,讨论交
流,填写小组合作学习单。展示汇报的同学上台讲解本组的方法,下面的学生质疑、补充、评价。新课程标准提倡方法多样化,学生通过采用音频播放小组合作要求,学生听的更认真。希沃授课助手拍照收集不同方法。切换至希沃白板,展示学生合作单上的不同方法。用班级优化大师对学创设情境二,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自主探究和独立思考中解决问题。通过合作想到了平均分的不同方法,而且比较出最优的方法。借助表达,明确“平均三走进生活解决问题1.分一分,填一填2.圈一圈,填一填。拓展提高:3.12个桃子还可以怎样平均分呢?观察表格中的数据,你有什么发现?我的发现是:。4.想一想,圈一圈16
个萝卜,每只小兔还可以分几个,可以分给几只小兔?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几个学生在作业纸上完成。学生在作业纸上完成。学生讨论交流自己的发现。全班反馈,在白板上圈一圈,填一填。汇报时在希沃白板上填写出结果,学生观察起来比较直观,容易发现规律。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感知和体会到分成的份数越多,每份的个数就越
少,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四生活中的平均分找找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平均分?学生想到了世界杯等球类比赛,队员的人数要平均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紧密相连,生活中平均分处处可见。五回顾小结如果今天学习的知识是一棵硕果累累的苹果树,你收获了哪些果实?学生说完收获,教师把苹
果摘下来送给学生。本环节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就像收获了树上的果实。八、板书设计五、平均分16个萝卜444412个桃子444九、教学反思《平均分》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讲授法、观察法、合作法、讨论法、发现法,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本课有以下几大亮点:1.创设学生感兴
趣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有趣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知识。充分运用教材的单元主题——森林里的故事,创设有小动物参加宴会的情境贯穿教学,利用信封出示参加宴会的小动物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投入,自己提出问题,以此为基础展开思考。2.采用小组合作动手操作,讨论交流,展
示质疑的形式自主探索新知。动手实践、合作交流、自主探索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课堂上我转变角色,给学生提供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究性学习。通过情景图让学生自己发现信息,提出问题,再动手实践分一分解决问题,并在全班进行展示质疑,注重学生对
平均分的感受和体验。在活动中学生进行了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掌握了平均分的多种方法,并潜意识的进行了比较优化。整节课让学生亲身经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学习的乐趣。3.注重把数学知识和生活联系起来。数学知识和生活密不可分。不仅要知道数学知识,重要的还
要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在每节数学课都要想到学习的数学知识向生活拓展,所以我设计了找一找生活中哪些地方还用到了平均分。在生活中,学生有“平均分”的感性认识,那怎么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就要求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让学生通过丰富的实践活动,多次经历“平均分”的过程
,在知识“再创造”中,形成新的体验,新的感悟,使他们真切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并获得成功的体验。4.练习重视知识的拓展和迁移。通过对知识的拓展和迁移练习,把学生潜在的能力释放出来。在基础练习后,我设计了拓展练习,在学习了平均分后增加了难度,没有固定平均分的份数,让学生用探究到的平均分的方
法,找到其他平均分的份数和每份的数量,能够灵活的运用平均分。5.适时应用信息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节课课件用希沃白板制作,课件中穿插了音频播放小组合作学习单内容,打破平时学生读合作要求的乏味,使学生听的更认真。利用希沃白板
制作了微课视频,形象直观的回顾总结学生探究出的四种方法,让全班同学对平均分的不同方法更加清晰,并提出哪种方法更简便。在小组合作的环节还用到了希沃授课助手,移动讲台的功能,学生合作生成时,拍照收集学生的不同方法,在白板上展示
,学生边看边讲解,使学生思路表达的更清晰。教学中用班级优化大师对学生及时进行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节课我也有很多的不足,需要改进的地方:教师在教学中有重复学生的话,没有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时间思考。今后在教学中要注意,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