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青岛版(五四制)数学二年级上册《信息窗一(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2.docx,共(6)页,341.731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35453.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森林聚会——平均分的认识•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今天老师领着大家去参加一场动物聚会,看看那里发生了什么?(二)探究新知:活动一分竹笋(1)找信息:观察情境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生:我发现了桌子上有12个桃子、6根竹笋
、16根萝卜、15个松果。问:1、孩子们,你们知道这些食物是给谁准备的吗?预设生1:竹笋是给熊猫吃的......。1.我们先来帮两只小熊猫分一分2.活动要求:六个竹笋分给两只小熊猫,有几种分法,用你喜
欢的方法记录下来,请你拿出学具框里的竹笋,帮两只小熊猫分一分吧!(学生自己动手分竹笋)1.汇报交流:请这同学说一说(展示学生的分法,边说边做)1.看一看这位同学的分法,你有什么想说的?1.这种公平的分法是怎样分的?1.六个竹笋,分给2只小熊猫,也就是分成了两份,每一份都一样多,在数
学上叫做平均分。2.突然,又来了一只小熊猫,6个竹笋该怎么分?总结:也就是说这样分每只熊猫分得同样多。我们把每只熊猫分得的竹笋看作一份,也就是每份分得同样多。(板书:每一份分得同样多,叫作平均分。)(整理学具)设计意图:引入学生喜闻乐见的小动物分果子情境作为
切入点,提出问题,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动手分一分,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数学,发现数学,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所倡导的在活动中学数学的教学理念。通过让学生分一分、比一比,不仅认识了什么是平均分,
还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比较、表达等多方面的能力。(4)知道了平均分,那下面哪种分法是平均分?(自主练习1,学生判断,并说明判断地理由。)活动二分桃子活动二分桃子1、小熊猫的问题解决了,小猴也遇到问题了。你能看图提出一个数
学问题吗?“把12个桃子,平均分给3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到几个?”1.思考:要想保证平均分,我们应该怎么做?小组合作合作要求:先独立完成,在和同桌说说的想法,最后以小组为单位汇报。3、动手操作:(学生动手分,总结各种分法,教师巡视指导)4、汇报交流,学生上希沃白板展示边说自己是怎么分的:(在白板上拖
动)预设生1:1个1个地分。分了4次,保证了平均分,每只猴子得到了4个桃子。生2:2个2个地分,分了2次,保证了平均分,每只猴子得到了4个桃子。生3:3个3个地分,分了1次,又1个1个地分,分了1次,保证了平均分,每只猴子得到了4个桃子。生4:4个4个地分,分了1次,保
证了平均分,每只猴子得到了4个桃子。5、大家发现了什么?(每只小猴都分到4根桃子)小结:不管是1根1根地分,2根2根地分,还是4根4根地分,每只小猴都分到4根桃子,每份分得同样多,也是平均分。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完整的叙述问题
,并且继续利用学具分一分,进一步体会平均分的意义,提高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加深了对平均分的理解。(整理学具)活动三分萝卜1.看来分东西有大学问呢,要想分的公平公正,我们可以平均分。森林里的聚会还没结束呢,
看小兔在想什么呢?2.你能根据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出示信息窗,出现小兔的信息:“16个萝卜,每只小兔分4个萝卜,可以分给几只小兔子?”)2、学生现在作业单上圈一圈,再到黑板上分一分,边分边说是怎么分的,得到的结论(可以
分给4只小兔)。预设生:我直接是4个4个地拿给小兔子,结果分成了4份,说明可以分给4只小兔子。3、16个萝卜,每只小兔分4个萝卜,可以分给4只小兔子。这种分法是平均分吗?预设:是的,因为每只小兔都分到四只萝卜,每份分得的同样多,所以是平均分。(整理
学具)设计意图:通过分竹笋知道平均分的概念,通过分桃子,知道平均分可以怎样分通过分萝卜,知道平均分的另外一种分法,就这样层次递进,进一步巩固对平均分含义的理解,从而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与此同时,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5、
大家在森林聚会中学到这么多关于平均分的知识。我们再来用平均分的方法分一分其他的物品吧!练习:1.想一想:15个松果能平均分给两只小松鼠吗?(五)课堂小结这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你对自己哪些方面的表现满意?设计意图:这一环节,
是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总结的过程,使学生学会总结知识,把所学知识变成自己内在的东西。自己对自己的及时评价,使得孩子们发现自己的优点,培养孩子的自信和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六)课后作业1、小华家来了两位客人,妈妈拿了一些水果招待他们,小华想把这8个苹果分给两位客人,该怎么分?有几种不同的分法?你
认为哪种分法更好?•板书设计平均分每份分得一样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