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1.等式与方程的含义》教学设计1.docx,共(5)页,81.604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25687.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等式与方程【教学内容】苏教版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1-2页例1、例2和“练一练”,第6页练习一第1-2题。【教材分析】《等式与方程》是在学生已经学过整数、小数的认识、四则运算和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展开的,为后面学习解方程、中学代数知识等做铺垫,有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同时方程作为一
种重要的数学方法,对丰富学生的解题策略,提高解决问题能力,发展数学素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教学目标】1.使学生联系具体情境认识等式,理解和掌握方程的意义,认识方程和等式之间的关系;能根据具体情境里数量间的联系列
出相应的方程。2.使学生经历将现实问题数量关系抽象成等式与方程的过程,体会方程是反映数量间相等关系的数学模型,发展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等能力,感受分类思想和模型思想。3.学生通过数学活动,体验现实情境中蕴含的数学内容与数学关系,提高数学素养,培养认真
观察、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认识方程的意义,用方程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教学难点】理解方程的意义。【教具与学具】教具:多媒体教学课件、板书磁贴;学具:26份同款纸片,学习单。【教学过程】一、认识天平,导入新课谈话:看!老师带来了什么?(天平)启发:你知道它是用来做什么的吗?(称物体的质量
、比较物体的质量。)追问:现在指针指向中间,表示天平如何?(平衡)【设计意图】:教师出示天平示意图,帮助学生直观认识天平。引导学生观察天平指针的位置,为后面学生自己观察天平判断两边重量大小做铺垫。二、认识等式与方程
1.操作演示,认识等式(1)实验一操作演示:如果把100克和50克砝码像这样分别放到天平两边,你觉得天平会怎样?引导:(天平会向左倾斜)说明了什么?追问:比较左右两边质量的大小关系,中间用什么符号?师生手势表示不平衡状态。(2)实验二操作演示:如果天平两边的砝码交换,会怎样?引导:(
天平会向右倾斜)说明了什么?追问:中间该用什么符号?师生手势表示不平衡状态。【设计意图】借助砝码,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出观察到的不平衡现象,为后面的关系表达做铺垫。(3)实验三提出疑问:要使天平平衡,左盘该怎么办?课件呈现:左盘
添上桔子50克。引导:现在天平左边和右边平衡,说明什么?(左右两边重量相等)2追问:你会用式子表示左右两边质量的大小关系吗?(50+50=100或者50*2=100)说说你的想法?揭示:像这样表示左右两边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设计意图】通过“要使天平平衡,左盘该怎么办?”这一问题,进
一步让学生理解只有左右两边质量相等,天平才会平衡,为后面的实验活动做铺垫。与此同时,通过学生关系表达,顺利揭示等式的含义。2.操作演示,引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1)实验四操作演示:把左盘的50克砝码换成一个苹果。课件呈现:左盘苹果和50克桔子,右盘100克砝码。启发:现在天平如何
?说明了什么?观察:左盘谁的质量是已知的?(桔子)板书:已知数苹果的质量知道吗?(不知道)不知道就是一个未知数。板书:未知数追问:未知数可以怎么表示?(可以用不同的字母表示)【设计意图】在连贯的情景中,自然引出已知数和未
知数,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趣味性。通过追问帮助学生简单回顾用字母表示数的知识,为后面丰富含有未知数式子的表达做铺垫。(2)实验五:调整天平,从不平衡到平衡启发:要知道苹果的质量,你觉得天平应该如何调整?(右盘加砝码)课件呈现:右盘加100克砝码,
现在怎么样?(右盘重了,不能确定苹果的质量)那该怎么办?右盘换50克砝码,现在怎么样?(平衡了,能确定苹果的质量)思考:为什么前面两次不能确定苹果的质量,最后这次可以确定?(天平平衡)天平平衡说明什么?(左右质量相等)小结:看来相等关系非常重要。【设计意图】方程和
算术思维一样都是为了求解出答案。在连贯的情境中让学生体会到只有天平平衡才能确定苹果的质量,其中隐藏的信息就是方程可以求解出未知数的值。顺利成章地引出相等关系非常重要,为后面找寻生活情景中的等量关系做感性铺垫,渗透方程的本质含义。(3)你能用一个式子把左右两边相等的关系表示出来吗?反馈交流不同的表示
方法:x+50=150、y+50=150、50+a=150……引导:为什么这些同学要用字母?比较:写出的等式不同,它们表示的等量关系相同吗?都表示什么?追问:现在将苹果的质量定为x,那用哪个等式来表示呢?【设计意图】通过反馈交流、比较不同的表示方法,帮助学生进一步丰富对未知数和等
式的认知。(4)仔细看,如果右盘的砝码200克不变,更换左盘的物体,天平如何?课件呈现:左盘两个苹果,右盘200克砝码。3.用式子表示天平两边物体质量的大小关系呈现三幅图,你能用式子表示这三幅图天平两边质量的大小关系吗?交流:你是怎样写的?依次板书:50+x>100,50+x
<100,x+x=200,2x=2003小结:刚才,我们根据天平两边质量的相等于不相等,一共得到了7个式子。【设计意图】要求学生将观察到的关系进行表达,为后面进行分类比较,揭示方程含义提供学习素材。4.分类比较,认识方程(1)看看黑板上的这些式子,你
能把它们分分类吗?预设一:含有未知数和不含未知数预设二:相等和不相等说明:像这样表示左右两边相等的式子是等式,那么表示左右两边不相等的式子可以叫什么呢?(不等式)【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自主分类,引导思考多种分类方法,拓展学生的思维,并顺利引出不等式。(2
)你还可以把等式进一步分类吗?指导学生挪动磁卡分类。含有未知数的等式:2x=200;50+x=150;x+x=200不含未知数的等式:50+50=100;50*2=100揭示:像这样的等式叫作方程。(板书
方程)思考: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方程吗?小结:像2x=200;50+x=150;x+x=200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板书定义)追问:谁能来说一个方程?【设计意图】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根据式子的特点进行分类,随着越来越细化的分类,方程概念的内涵也就越来越丰富和清晰。接着教师抛出“
什么是方程”的问题,学生顺其自然地就能想到“未知数”、“等式”这些关键词,自然揭示方程含义。5.发现等式与方程的关系引出课题:刚才我们一起认识了等式和方程。(板书课题)谈话:为了区别,请一位同学把黑板上所有的等式用一个大圈圈起来。再请一位同学,把黑板上
所有的方程圈起来。课件:动态呈现集合圈。启发:看看这两个圈,你觉得方程和等式有什么关系?【设计意图】理解等式与方程的关系是一个难点,教师通过让学生用画圈的方式圈出等式与方程,然后将式子隐去,自然呈现集合圈,这样做从具体到抽象,更容易让学生直观理解等式
与方程的关系。PPT和板书相结合,学生很容易能理解“方程是等式的一部分”这个关系。三、练习巩固,深化理解1.下面的式子哪些是方程,哪些不是?6+x=1436-7=29y-28=358+x5y=403+▲=10x+4<1422-=
5(1)判断说理由,先找方程。(2)3+▲=10你能将方程中的未知数改写成字母吗?(3)22-=5什么情况下是方程,什么情况下不是方程?【设计意图】通过判断是否为方程的练习题,学生对方程的外在形式有了很深刻的认知。2.生活中的等量关系。谈话:刚
才我们通过天平认识了方程,那么离开天平,是不是方程就不存在了呢?其实生活中也存在这样的等量关系,不过生活中的等量关系没有天平这么直观,需要我们仔细分4析和辨认。(1)台秤启发:你能从图中找到怎么样的等量关系?追问:你会根据这个等量关系列出方
程吗?(3a=200)(2)线段图启发:你能先说说其中的等量关系吗?追问:会依据这个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吗?(x+850=2000)(3)电视机启发:你能找出里面的等量关系,自己列一个方程吗?预设一:原价-优惠=现价
,x-112=988预设二:原价-现价=优惠,x-988=112预设三:现价+优惠=原价,112+988=x引导:想要知道原价是多少,可以如何列式求解?追问:这是我们以前用的思路,看这三个方程中第几个与以前的思路一样?小结:第三个方程就是用以前的思路,未知数没有发挥作用就能算出结果所
以一般不这样写方程,不把x单独放在等号一边。比较提问:比较前两种方程,你更喜欢哪个?(因为第一个方程的思路符合事件发展的一般顺序,这样列方程思维更顺畅)【设计意图】如果一个学生碰到问题,首先思考的是“求这个问题怎么算?”那他还在算术思维当中;如果他先思考“要求这个问题与其他条件之间有怎样的相等关
系?”那他就已经初步能用代数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了。为了帮助学生初步感受代数思维,我设计了这两组比较。最后一问“为什么更喜欢第一个方程?”这里并不需要学生能清楚地表达出来,只是想留有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慢慢地悟,心中有所
感觉,等待代数的思维深入他们的头脑。(4)大树和小树提问:你能找出里面的等量关系,自己列一个方程吗?小结:主要我们仔细观察和分析,就能找到生活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3.方程里的故事谈话:你能根据这些方程,找到它背后的故事吗?(1)x
-17=25;(2)a+1=12;(3)6m=300邀请学生根据等量关系交流想法。启发:你也能用6m=300讲一个故事吗?【设计意图】在初步感知方程之后,借助四个生活中的情景,寻找隐藏的等量关系,并让学生将情境中的等量关系用方程表达出来,使学生经历由具体问
题抽象出等量关系的过程,初步构建方程模型。在这里,天平不仅仅起到引入新课、提供学习素材的作用,更是贯穿整节课的思想线所在。在学生交流汇报时,充分利用心中的天平引导学生找到等量关系,建构方程。四、全课总结,拓展延伸51.拓展题谈话:生活中很多事情都蕴含着方程。昨天,王老师去水果店买水果,其实这幅线段
图中隐藏了很多等量关系,根据这些等量关系你能写出哪些方程?【设计意图】日常教学中发现,学生的“兴奋点”就在表达上,一是写方程的表达上,二是方程中等量关系的表达上。设计这一环节让学生“脑洞大开”,根据线段图中隐藏的等量关系,写出不同的方程。
把准了学生学习的“兴奋点”,教学时便可围绕这一点充分展开,让学生可以有更多自由表达的机会和空间。2.全课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五、板书设计等式与方程未知数已知数等式50+x=15050+50=100x+x=20050×2=1002x=200
不等式50+x>10050+x<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