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必修二第四课《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综合探究践行社会责任促进社会进步》必背知识点整理-【统编版】

DOC
  • 阅读 78 次
  • 下载 1 次
  • 页数 5 页
  • 大小 92.000 KB
  • 2022-12-16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喜鸽】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高中政治必修二第四课《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综合探究践行社会责任促进社会进步》必背知识点整理-【统编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高中政治必修二第四课《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综合探究践行社会责任促进社会进步》必背知识点整理-【统编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在线阅读已结束,您可下载此文档阅读剩下的3 已有1人下载 下载文档0.99 元
/ 5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高中政治必修二第四课《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综合探究践行社会责任促进社会进步》必背知识点整理-【统编版】.doc,共(5)页,92.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20793.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四课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一、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一)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1、我国的分配制度内容、所有制基础(1)内容: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2)所有制基础: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2、按劳分配

(1)地位: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是由生产资料公有制所决定的。(2)基本内容和要求:有劳动能力的社会成员必须参加劳动;在做了必要的扣除后,以劳动者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收入,实行多劳多得、少劳少得。(3)意义:①实行按劳分配,劳动者的个人收人与自己付出的

劳动数量和质量直接联系在一起,有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②实行按劳分配是对人类以往几千年来不劳而获的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实行按劳分配,是由一定的经济条件决定的。生产

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3、按生产要素分配(1)内容:知识、技术、管理

、资本、土地、数据等。(2)意义:实行按要素分配,有利于让各种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推动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经济发展。4、居民收入的来源:劳动性收入、财产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转移性收入。5、劳动的重要性、要求劳动是财富的源泉,我们获取的

任何收入都是来自人们的劳动创造。要弘扬劳动精神,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要鼓励全体劳动者通过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守法劳动致富。(二)完善个人收入分配1、收入分配的重要性收入分配是

民生之源,是改善民生,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最重要、最直接的方式。2、完善个人收入分配的措施:(1)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的收入分配关系。(2)完善个人收入分配,要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在劳动生产率提

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3)完善个人收入分配,在初次分配方面,要坚持按劳分配原则,完善按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促进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在再分配方面,要完善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

节机制。(个人所得税是国家对个人所得征收的一种税种,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4)完善个人收入分配,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5)完善个人收入分配,必须坚持消除贫困。消除贫困是保障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

惠及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消除贫困,要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把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做到脱真贫、真脱贫。二、我国的社会保障(一)多种多样的社会保障1、实行社会保障的原

因:现实生活中人们可能遇到的疾病、失业、养老、灾害、生活贫困等各种问题,国家依法建立起由政府和社会承担主要责任的社会保障“安全网”。2、作用:(1)社会保障作为精巧的“社会减震器”,通过防范和化解社会成员的生存危机,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权利,能够有效维护社会生活秩序的稳定。(2)社会保障通过收

入再分配,能够调节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和冲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3)社会保障通过风险分摊与责任共担,充分发挥社会互助功能,同时发挥社会成员的自助与他助,推动社会和社会保障本身的持续健康发展。3

、构成: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等基本保障以外,还存在大量补充性的社会保障形式,如慈善活动、企业年金、住房保障、社区服务等。(1)社会保险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它通过政府、单位、个人三方共同筹

集资金,保障劳动者在因年老、疾病、工伤、失业、生育等因素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从而失去劳动收人来源时,能够依法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在我国,社会保险主要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的比较社会保险商业保险性质具有强制性和福利性质被保

险人自愿的市场行为经营目标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维护社会稳定保险公司追求利润最大化经营方式由国家经办市场交易活动费用来源由国家、单位和个人分摊全部由个人承担保障对象法律规定有权利和义务享受社会保险的人签订保险合同并按照约定缴费的人保障水平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需求满足被保险人

的较高层次的保险需求(2)社会救助是最先形成的、历史最悠久的社会保障形式。它是政府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对因自然灾害或其他经济社会原因而无法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公民给予无偿帮助,以保障其最低生活水平,是保障社会成

员生活安全和生存权利的“最后一道防线”。(3)社会福利是政府和社会向老年人、残疾人、妇女、儿童和其他社会成员提供社会化的服务、实物供给、福利津贴,以满足社会成员的生活需要并促使其生活质量不断得到改善和提高,是

最高层次的社会保障。(4)社会优抚是国家和社会依法对现役军人、复员退伍军人以及写烈属等优抚对象实行物质照顾、生活和工作安置、精神抚慰的褒扬性、补偿性、优待性、综合性的特殊社会保障。(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措施:1、完善社会保障,要公平对待每个公民并确保其享受相应的社会保障权益。为此,要建立

起覆盖全民、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体系,形成没有漏洞的“安全网”。同时,完善社会保障要更多地维护好弱势群体的利益,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和谐发展。2、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要坚持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3、完善社会保障要做到权责清晰

。必须明确各方的权利与责任,严格依法监管。总之,加强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要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综合探究践行社会责任促进社会进步1、弘扬劳模精神

、劳动精神(1)劳动是人类的本质活动,劳动光荣、创造伟大是对人类文明进步规律的重要诠释。(2)劳动模范是劳动群众的杰出代表,是最美的劳动者。劳动模范身上体现的“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是伟

大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3)劳动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任何-份职业都很光荣。广大劳动群众要立足本职岗位诚实劳动。无论从事什么劳动,都要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4)要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成功的创业者需要具备一系列素质:创业者从事经营活动,必须遵守法律法规

,遵守社会公德、商业道德,诚实守信,接受政府和社会公众的监督,承担社会责任。只有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才是最有竞争力和生命力的企业。企业既要追求经营利润,又要坚持诚信原则;既要讲求经济效益,又要承担社会责

任;既要实现自身发展,又要饮水思源、回报社会、造福人民。总之,要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2、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我们要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和绿色

社区。生活方式的变化推动着人们消费观念的更新,也带来不同消费观念的碰撞。我们要做理智的消费者,践行正确的消费原则:要坚持量入为出,适度消费;要避免盲从,理性消费;要保护环境,绿色消费;要勤俭节约,艰苦奋斗。3、实现精准脱贫、共同富

裕(1)是什么: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2)为什么: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促进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的重大举措,是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标志。(3)怎么办:

消除贫困是一场持久战役,需要动员全社会力量的参与。既强化政府的责任,又鼓励社会各界的参与;鼓励先富帮后富,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相互补充与协作的大扶贫格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归根结底要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建设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分配体系。

小喜鸽
小喜鸽
好文档,与你分享
  • 文档 161806
  • 被下载 27269
  • 被收藏 0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