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必修二第四课《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知识点总结-【新教材】人教部编版

DOC
  • 阅读 75 次
  • 下载 1 次
  • 页数 4 页
  • 大小 93.000 KB
  • 2022-12-16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喜鸽】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高中政治必修二第四课《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知识点总结-【新教材】人教部编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高中政治必修二第四课《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知识点总结-【新教材】人教部编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在线阅读已结束,您可下载此文档阅读剩下的2 已有1人下载 下载文档0.99 元
/ 4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高中政治必修二第四课《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知识点总结-【新教材】人教部编版.doc,共(4)页,93.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20792.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四课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第一框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一、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1、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1)我国现阶段实行的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2)原因: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

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这就决定了我国现阶段必须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2、按劳分配(1)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①地位: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是由生产资料公有制所决定的。②范围:公有制经济范围内。③主体

:有劳动能力的社会成员。④尺度:在做了必要的扣除后,以劳动者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收入,实行多劳多得、少劳少得。(2)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因:①必然性: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②前提:生产资料公有制③物质基础:社会主义公有制

条件下的生产力发展水平④直接原因: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3)按劳分配意义:①实行按劳分配,劳动者的个人收人与自己付出的劳动数量和质量直接联系在一起,有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②实行按劳分配

是对人类以往几千年来不劳而获的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3、按要素分配(1)按要素分配的种类: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等。(2)按要素分配的意义:有利于让一切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推动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经济发展。4、居民收入的

来源:(1)从个人获取收入的途径看,居民收入主要包括劳动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①劳动性收入:是指通过劳动所获得的收入,包括工资、奖金、津贴等。②财产性收入:是指通过自己所拥有的各类财产获得的收入,包括银行存款所得的利息、房屋出

租所得的租金等。(2)其他收入途径:经营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①经营性收入:是指通过生产经营活动所获得的收入。②转移性收入:是指国家、单位、社会团体对住户的各种经常性转移支付和住户之间的经常性收入转移,包括养老金、社会救助和补助、政策性生产补贴、政策性生活补贴、救灾款等。5、劳动的重

要性、要求劳动是财富的源泉,我们获取的任何收入都是来自人们的劳动创造。要弘扬劳动精神,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要鼓励全体劳动者通过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守法劳动致富。二、完善个人收入

分配1、收入分配的原因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是改善民生,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最重要、最直接的方式。2、完善个人收入分配的措施:(1)完善个人收入分配,要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2)完善个人收入分

配,在初次分配方面,要坚持按劳分配原则,完善按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促进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在再分配方面,要完善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3)完善个人收入分配,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

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4)完善个人收入分配,必须坚持消除贫困。消除贫困是保障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消除贫困,要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把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做到脱真贫、真脱

贫。第二框我国的社会保障一、多种多样的社会保障1、社会保障的必要性:现实生活中人们可能遇到的疾病、失业、养老、灾害、生活贫困等各种问题,国家依法建立起由政府和社会承担主要责任的社会保障“安全网”。2、作用:(1)社会保障作为精巧的“社会减震器”,通过防

范和化解社会成员的生存危机,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权利,能够有效维护社会生活秩序的稳定。(2)社会保障通过收入再分配,能够调节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和冲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3)社会保障通过风险分摊与责任共担,充分发挥社会互助功能,同时通过社会成员的自助与他助,推动

社会持续健康发展。3、构成: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组成,还包括其他社会保障形式,它们共同构成了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1)社会保险①地位: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②概念:它通过政府、单位、个人三方共同筹集资金,保障劳动者在因年老、疾病、

工伤、失业、生育等因素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从而失去劳动收人来源时,能够依法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③主要内容:社会保险主要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等。(2)社会救助①地位:是最先

形成的、历史最悠久的社会保障形式。②概念:它是政府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对因自然灾害或其他经济社会原因而无法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公民给予无偿帮助,以保障其最低生活水平,是保障社会成员生活安全和生存权利的“最后一道防线”。(3)社会福利是政府

和社会向老年人、残疾人、妇女、儿童和其他社会成员提供社会化的服务、实物供给或者福利津贴,以满足社会成员的生活需要并促使其生活质量不断得到改善和提高,是最高层次的社会保障。(4)社会优抚是国家和社会依法对现役军人、复员退伍军人以及军烈属等优抚对象实行物质照顾、生活和工作安置、精神抚慰的褒扬性、补偿

性、优待性、综合性的特殊社会保障。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措施:(1)完善社会保障,要公平对待每个公民并确保其享受相应的社会保障权益。为此,要建立起覆盖全民、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体系,形成没有漏洞的“安全网”。同时

,完善社会保障要更多地维护好弱势群体的利益,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和谐发展。(2)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要坚持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只有建立起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保障适度的社会保障体系,才能使

社会保障持续发展。(3)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要做到权责清晰。必须明确各方的权利与责任,严格依法监管。(4)加强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要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小喜鸽
小喜鸽
好文档,与你分享
  • 文档 161806
  • 被下载 27268
  • 被收藏 0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