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高中美术-美术鉴赏《第十一课 感受中国古代恢弘的雕塑群--中国古代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教学设计2-人美版.doc,共(3)页,27.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13189.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教学目标学生了解雕塑的概念及其分类学生了解中国古代雕塑的两大类及其代表作品的艺术特征开阔学生眼界,增进知识,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学情分析大部分作品学生在历史书上或电视上都见过,但是没有从艺术的角度了解过,这节课主要从艺术的角度,用艺术语言来鉴赏它们重点难点重点:学生了解中国
古代两大类雕塑(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及其艺术特征难点:学生自己会独立鉴赏古代雕塑作品教学过程第一学时活动1【导入】中国古代雕塑教师提问:大家都知道中国古代哪些雕塑作品?学生回答秦始皇陵兵马俑乐山大佛云冈石窟莫高窟等师
:我们知道这些作品都是从电视上或历史书上了解的,今天我们要从艺术的角度,用艺术语言来分析鉴赏它们,要鉴赏这些作品,就要了解雕塑的基础知识活动2【讲授】讲授雕塑基础知识雕塑的概念用各种可雕可塑的材料,创造出具有三维空间形象的艺术雕塑的分类按材
料分:石雕木雕玉雕泥塑等按空间分:圆雕浮雕高浮雕按表现手法分:写实写意活动3【讲授】中国古代雕塑的两大类中国古代雕塑主要是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陵墓雕塑:中国古代帝王贵族希望在死后还能享受奢华、享乐的生活,不惜花费大量的人
力、物力、财力来修建陵墓,同时还会制作许多陶俑进行陪葬代表作品:秦始皇陵兵马俑霍去病墓前石刻宗教雕塑:主要是为了传播宗教教义,以宗教相关的故事、人物为题材代表作品:云冈石窟龙门石窟莫高窟麦积山石窟乐山大佛活动4【讲授】陵墓雕塑代表作
品:秦始皇陵兵马俑霍去病墓前石刻秦始皇陵兵马俑:秦始皇陵兵马俑是1974年在陕西临潼发现的,共分为三个坑,1号坑最大,其次是2号坑,3号坑最小,1号坑呈长方形,中间的是承重墙,兵马俑整齐地排列着,后面还用许
多碎片没有被修复,据推测,三个坑的兵马俑全部被修复好后,大概有8000多件兵马俑。每个兵马俑都与真人真马大小一致,陶俑一般1米8左右,陶马有1米6左右,每个兵马俑都是根据真人真马雕塑的,一般先做好底座,然后在底座上制作兵马
俑,雕塑方法主要采用泥条盘绕发,就像我们小时候玩泥巴,把泥搓成长条,然后一圈一圈地盘绕起来,比较宽的地方绕得圈大一点,窄的地方,绕得小一些,这样身体就形成了,然后单独制作胳膊,和躯干连接起来,手和头采取泥条盘绕发制作成空心或者用整块泥制作成实心后,再雕刻出
五官、发饰,最后和身体连接起来。雕塑部分完成后,再进行彩绘,烧制每个兵马俑在雕塑完成后,陶工要在兵马俑上刻上自己的名字,如果烧制好后,哪个兵马俑出现问题,相应的陶工就要受到处罚,所以每个陶工在制作兵马俑时都会一丝不苟,认真制作,发挥
出自己的最高水平,秦始皇陵修建了38年,兵马俑制作了10几年,如此大规模的兵马俑世间少见,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霍去病墓前石刻:我们都知道霍去病是西汉时期抗击匈奴的著名将领,曾6次带兵击退匈奴,被称为“骠骑大将军”,但英年早逝,23岁就去世了,汉武帝
刘彻为了纪念他,就在自己陵墓的东侧修建了霍去病墓,并在墓前放了许多石刻作品,有石柱、石人、石兽等,当时放的时刻作品具体数量已经无法考证,因为在明代这里发生了大地震,有的被损毁,有的被掩埋,现在仅存16件,均为花岗岩雕成代表作品有:卧马、卧牛、马踏匈奴等
马踏匈奴:作品表现一匹昂首屹立的战马,四足下踏着一名手持弓箭的匈奴首领,以战马象征西汉政权的声威和霍去病的战功,群雕中没有出现霍去病的形象,却更加强了象征性和纪念意义。战马既警惕又安详,既善良又含讽刺
的神情,似乎在讥笑被踩的失败者,仰卧马下挣扎的武夫露出绝望的神情,反衬出马的英雄气概,构图别具匠心,造型特征鲜明。马的腿粗而坚实,犹如四根巨大石柱,与马身浑然一体,构成永久性的柱石建筑感。由于象征手法的
运用也使它具备了浪漫的特色,使观者联想的领域更加开阔。活动5【活动】秦始皇陵兵马俑与霍去病墓前石刻的艺术风格有何不同?学生讨论秦始皇陵兵马俑与霍去病墓前石刻的艺术风格有何不同?师生一起总结:秦始皇陵兵马俑给我们感觉很像,
很逼真,每个细节都雕刻得淋漓尽致,这种表现手法叫写实;霍去病墓前石刻相对而言,没那么重视细节,只是用了几根线条,来表现动物的整体动态,这需要很深的艺术功底,来概括总结出主要线条,并表现出来,我们把这种表现手法叫写意。活动6【讲授】宗教雕塑教师讲授宗教雕塑的代表作品及艺术特征我国宗
教雕塑主要以佛教雕塑为主,代表作品有云冈石窟、龙门石窟、敦煌莫高窟、麦积山石窟云冈石窟:云冈石窟佛教艺术按石窟形制、造像内容和样式的发展,可分为早期、中期、晚期三个阶段。以早期石窟:第16~20窟,亦称为昙曜五窟最为著名。其
平面为马蹄形,穹隆顶,外壁满雕千佛。主要造像为三世佛,佛像高大,面相丰圆,高鼻深目,双肩齐挺,显示出一种劲健、浑厚、质朴的造像作风。其雕刻技艺继承并发展了汉代的优秀传统,吸收并融合了古印度犍陀罗、艺术的精华,创造出具有
独特的艺术风格。龙门石窟: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孝文帝年间,之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宋等朝代连续大规模营造达400余年之久,南北长达一公里,今存有窟龛2345个造像10万余尊,碑刻题记2800余品。奉先寺是龙门
石窟规模最大、艺术最为精湛的一组摩崖型群雕,洞中佛像明显体现了唐代佛像艺术特点,面形丰肥、两耳下垂,形态圆满、安详、温存、亲切,极为动人。主佛莲座北侧的题记称之为“大卢舍那像龛”,这里共有九躯大像,中间主佛为
卢舍那大佛,为释迦牟尼的报身佛,据佛经说,卢舍那意即光明遍照。这座佛像通高17米,头高4米,耳朵长达1.9米,佛像面部丰满圆润,头顶为波状形的发纹,双眉弯如新月,附着一双秀目,微微凝视着下方。高直的鼻梁,小小的嘴巴,露出祥和的笑意。双耳长且略向下垂,下颏圆而略向前突。圆融和谐,安详自在,身着
通肩式袈裟,衣纹简朴无华,一圈圈同心圆式的衣纹,把头像烘托的异常鲜明而圣洁。整尊佛像,宛若一位睿智而慈祥的中年妇女,令人敬而不惧。有人评论说,在塑造这尊佛像时,把高尚的情操、丰富的感情、开阔的胸怀和典雅的外貌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因此,她
具有巨大的艺术魅力。活动7【活动】如何鉴赏雕塑作品在了解了这么多雕塑作品,学生讨论总结鉴赏一件雕塑作品从哪些方面来鉴赏师生一起总结:从材质、空间、表现手法,与其相关的历史背景、故事等方面来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