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高中美术-篆刻《第五课 形态风神 见诸刀笔--刀法是完成篆刻的手段》PPT课件1-人美版.ppt,共(17)页,5.296 M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13042.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三课实用印章的发展演变(一)第四课实用印章的发展演变(二)图②,朱文古玺图①,白文古玺图3.秦官印图4.秦私印图①.汉官印图②.汉私印图③.魏晋南北朝官印图④.隋唐官印图⑤.宋元官印■白文古玺•图中“计官之玺”、“司寇之玺”、“左中军
司马”、“荀伯尹之玺”为官玺;“秦是”、“牛君”为私玺。•通过比较可以看出,“计官之玺”和“左中军司马”从字形到章法都显得端正整齐;而“司寇之玺”和“荀伯尹之玺”则字形之间有大小、正欹的差异,布局也有疏密、虚实的变化,显得比较灵活和自然。返回■朱文古玺•图中
“勿正关玺”、“军市”、“左桁廪木”、“阳州左右□司马”为官玺;“司马参”、“正行亡私,(“亡”借用为“无”)为私玺。•在朱文古玺中,布局章法的变化处理更为明显。如“左桁廪木”基本打乱了字形之间的界限,四
个字看起来像是六、七个字,解决了原来字形之间笔画多寡悬殊的矛盾,达到了整体上的平衡;又如“阳州左右□司马”与“司马参”两印中的“司马”虽然都采取合二为一的手法,但具体处理又不相同,体现了古玺在文字运用上的返回■图3.泰官印•秦官印的特点是文字规范,布局匀称,不仅用界格将每个字的位置均分,而
且在每个字形中各部分的配合也力求均衡,同时对字形都采取点画平直,形态方正的处理。这些特征在与古玺相对照比较时会看得更清楚。返回■图3.泰私印•秦私印比官印稍小,印面形状也更丰富多样。私印与官印的最主要差别在于私印在制作上
不像官印那样严谨庄重。虽然都是用摹印篆,而且都是用凿刻方法,但私印比官印稍显自由和粗率。正因为如此,秦私印在艺术上更有一种轻松率意的趣味。如图中“赵御”和“虞年”两印很有新奇稚拙的效果。返回■图1.汉官印•图中“未央厩丞”、“武德长
印”和“新西河左佰长”三方为铸印,点画粗细均匀,浑厚饱满,布局端正平稳,字形规范,体现汉印的典型特征。“部曲督印”和“都乡”两方为凿刻而成,点画具有粗细、虚实的自然变化,字形和布局则在总体均衡的前提下,富有疏密、正欹的率意趣味,体现
了古朴自然的艺术特点。返回■图2.汉私印•图中的六方私印各具特点。“杨延寿印”风格与官印相一致,在文字排列上采取回文读法,这是后来一直延用的姓名印习惯排列形式;“潘刚私印”的字体为鸟虫篆,一般多见于私印;“杨子方印”采
用白文、朱文相间的形式,目的是使笔画疏简的“方”字形成较大块空白,与其他三字出调均衡;“王德”为朱文印;“赵多”为四灵印;“长贵富乐毋事”为吉语印。这些都反映了汉私印种类丰富,形式多样的特点。返回■图3.魏晋南北朝官印•从图中四方官印可
以看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官印基本上承袭了汉印的样式与风格,但在技艺上已不如汉印严谨成熟。如“建春门侯”在点画的分布排列上疏密不当,字形之间也缺乏统一的体势和相互联系,整个布局显得生疏稚拙;“平难将军章”和“宁远将军章”从线条形态到布局效果都有一种朴实洒脱的意趣
,这种面貌颇受后世篆刻家的推崇。但这两方将军章在文字结构上不够严谨,如后者中的“宁”、“将”、“章”三字都不准确,反映了当时印人文字水平的低下。返回■图4.隋唐官印•古代官印发展到隋唐产生了一个巨大的风格转变,印面加大,形式从白文变为朱文,字体由缪篆改用小篆.制作方法从铸凿改为蟠条,由上
述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一种全新的样式。尽管后世对隋唐官印的艺术价值评价不高,但这一时期的官印毕竟代表了印章发展史上的一种风格类型,在没有形成宋代以后整齐呆板的面目以前,隋唐官印的新颖形制和制作方法,使其具有明显的古拙
奇逸的趣味,这对后世篆刻中朱文印的创作有一定借鉴参考价值。返回■图5.宋元官印•宋元官印虽然延续着隋唐官印形制巨大和用朱文小篆字体的习惯,不过在字形和布局的处理上越来越趋于僵化和死板,特别是将点画任意延伸并重复曲折,造成了风格的单调、平庸和乏
味,所以艺术性不高。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