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高中美术-书法《第五课 宽博朴厚 开张雍容--隶书书写指导》教学设计5-人美版.doc,共(7)页,11.270 M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12881.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宽博朴厚,开张雍容——隶书书写指导一、教材分析本教材为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书法的基本理论,篆书的知识与赏析,篆书的书写方法,以及隶书的知识与赏析的基础上开展的。汉代的碑刻,简牍和帛书都保留大量的隶书书迹。但是,我们学习隶书,最好还是选
择东汉时期的隶书名碑。在这里,我们以<<礼器执碑>>为例,从结体、章法、点画几个方面谈谈如何学写隶书。二、学情分析我校是淮安市一所三星级高中,学生文化成绩比较薄弱,更多的学生需要通过艺考走入大学。我所执教的学生为
有意参加书法高考的高二年级学生。这些学生对于书法基本处于零基础阶段,但是他们对书法的学习兴趣相对浓厚,对书法有较强的好奇心。高二年级学生在前面的课程中学习过篆书的书写方法,在篆书的基础上学习隶书显得相对容易些。
由于我所执教的学生是艺考生,不能仅停留与像与不像的基础上,应教授学生更深入的观察方法,让学生通过对字法、章法、笔法、墨法的综合理解,达到形神兼备的效果。三、教学理念学习兴趣是学生倾向于认识、研究获得某种知识的心理特征,是推动学生求知欲的内在力量。学生对书法专业有兴趣,就会持续
地、专注地钻研它,从而提高学习成效。作为多年从事书法高考辅导的教师,更应该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以兴趣培养为切入点,通过丰富的书法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书法,逐步提高学习兴趣,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通过各种措施诱发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有效学习,改变不良的学习习惯,并看到
自己的学习成果和取得的进步,变“要我学”为“我要学”。通过实现教师高效地教,学生高效地学,让学生不断地树立自信,提高学习效率,实现最终有效育人的目标。四、教学内容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隶书发展过程及隶书的风格特点,通过对教材上文字与图片材料
的研究性学习,初步了解隶书的产生、发展的社会、文化、历史原因以及它在汉字与书法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审美特征。过程与方法目标:尝试了解隶书用笔的基本技巧与方法和结构规律,并能基本正确地运用到临摹书写中去,能较为准确地掌握隶书的笔画特征和结构特征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自主学习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书法艺术的探究兴趣,并使之初步掌握隶书的书写技巧、方法以及结构规律。培养学生热爱中国文化艺术之情,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书法精神。2、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隶书的结体2.隶书的章法教学难点:通过横画的学习体会用笔丰富的变化三、教学准备:教具:隶书作品、课件、书法用具。学具:教材、字帖、书法用具。四、教学方法直观演示法、讲授法、启发式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练习法。五、教学过程一、直观演示,引
入新课同学们,前面几节课,我们学习了篆书的书写方法,这一节课我们将学习隶书。新课之前请同学们看老师为大家示范隶书的书写,书写的同时,请同学思考一个问题。隶书和篆书的区别在哪儿?设计意图:教师的示范在教学中
具有能动性、过程性、直观性的特点。教师书写出形神皆备的范作,从直观上引导学生对书法的兴趣和激情。二、讲授新课1、隶书的结体教师:请同学们对比老师书写的木字的篆书和隶书的结体有什么不同?学生:篆书是长字,隶书是扁字。教师:篆书木字外形呈长方形,比例大体
3:2。隶书的木字结构偏扁。那么我们来做一道判断题。判断:隶书的字形是扁的吗?观察这一页隶书我们会明显的发现,字形很多既有扁字也有方字,也有长字。教师:请同学指出哪些是长字,哪些是方字,哪些是扁字?学生回答。教师:因此,隶书都是扁字,这个答案是错误
的。请同学们一起读ppt上的要点学生:隶书横取势不等于隶书都是扁字。教师:那么隶书和篆书结体上的区别到底在哪儿?再次回到老师书写的篆书和隶书的木字中。教师:说文解字里写道,篆者,引也。篆书主笔画是向上下方向运动。因此篆书取纵式,隶书主笔从两边展开。因此,隶书横
势。设计意图:通过对比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获取知识。激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语言表述的能力。2、隶书的章法那么,由于隶书的横取势,隶书的章法跟其也有非常密切的关系。请同学们观察张迁碑字帖以及老师临
摹的这一段。思考隶书章法上的特点?学生:隶书字距大,行距小。教师:正确。请同学一起读一遍ppt上的要点。学生:由于隶书的横取势,隶书字与字之间的距离大于横与横之间的距离。教师:同学们还有没有新的发现?(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南京艺术学院博士生导师黄惇教授临摹的礼器碑,思考还有什么被遗漏的地方)学生:隶书
横向高低起伏。教师:正确。请同学们一起读一遍ppt上的知识点。学生:隶书横向高高低低,字距大于行距。切忌上齐下不齐。教师在黑板上讲解如何做到横向高高低低,避免上齐下不齐。应以阴影部分为重心书写。不可将所有字顶长方形格子的上边缘线书写
。设计意图:通过演示教学,把名家作品和教师作品展示给学生看,使学生在实际观察中获得生动而直观的感性知识,加深对本环节的印象。发展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3、隶书笔画书写方法由于隶书用笔是从篆书演变而来
,我们之前学过篆书,再学习隶书用笔会非常容易。对比教师书写的篆书和隶书两个有字,很明显,隶书的用笔比篆书丰富。教师和学生一起回顾隶书的基本笔画有哪些。隶书的笔画大体上可以分为点、横、竖、撇、捺、折、钩。这节课我们只学习横画的书写方法。隶书的横画
包括两种。一种是有波挑横画,一种是没有波挑的横画。我们把没有波挑的横画称之为平画。(1)平画的写法请同学回答隶书平画的书写过程。学生:逆锋入纸,然后将笔锋转向右行,注意要做到中锋行笔。收笔时提锋回收。教师:正确。这位同学回答
的是平画的书写过程,有了篆书作为基础,平画不难书写。我们本节课,主要讲解平画书写的变化。教师:请同学们观察老师书写的年字中出现五个横里面,有没有一样的起笔?学生:没有。教师:那么平画起笔的变化到底有几种?请同学们看图片。平画起笔
的变化教师:第一组是对的,是以带有斜度的起笔分类。分为以方为主的斜起和以圆为主的斜起。第二组也是对的,是以平起分类。分为以方为主的平起和以圆为主的平起。第三组对吗?学生:错误的,因为隶书的起笔中不能出现楷书的顿笔。教师:正确。那么,隶书的起笔
的变化只有这四种吗?学生回答。教师:隶书的起笔的变化可以在图片上四类的基础上,根据起笔的形状、方圆、粗细、藏露锋等等的不同可以衍生出无数种变化。教师:书法的用笔的变化是在对比中产生的。比如,第二横行的第一个起笔相对于右边的起笔,它是偏方的,但是相对于上面的起笔,它又有
点偏圆了。所以,没有绝对的方,没有绝对的圆。下面老师举个有趣的例子。经常有朋友跑过来跟我说,哎呀,娇娇,你现在多胖呢。我说,是的呢,人家比上个月胖了十斤呢。请同学们注意,这是在对比中产生的。那么我到底胖不胖?如果将我放在你们这个班,那我一定是胖的,如果
把我放在唐朝,那不见得呀,那么如果把我放在相扑运动员里面,哇,人家好瘦呢。再次强调,我们写字一定要有对比,有了对比才能知道我是胖还是瘦;有了对比才能知道你们的字写的好还是不好;有了对比才能知道笔画是以方为主还是以圆为
主;有了对比,才能知道斜度大还是斜度小。因为我们不能只注重描摹字形,更要关注字的神采。对比出来了,神采也会跟着出来。教师:下面请同学们继续观察老师书写的年字。年字中出现的五个横里面,有没有一样的收笔?学生:没有。教师:那么平画收笔的变化有几种?请同学们看图片。平画收笔的变化教师
:第一组是对的,为平收。第二组也是对的,笔尖向上收笔。第三组也是对的,笔尖转向中间收笔(偏向中上、中下都可以)。第四组对吗?学生:错误的,因为隶书的收笔中不能出现楷书的顿笔。教师:正确。那么,隶书的收的变化只有这三种吗?学生回答:不是。教师:
隶书的收笔的变化可以在图片上三类的基础上,根据收笔的形状、方圆、粗细、藏露锋等等的不同可以衍生出无数种变化。注:此环节教师重点强调平画的起、收笔的变化(形状、方圆)。教师:同学们有没有发现一个问题,在右边一竖排,
老师画出的笔画里,老师为什么用的是虚线?教师:因为老师是想表现书法用笔收笔处笔短意长这一特征。(教师在黑板上的水写布上为同学们示范收笔的笔短意长。)教师:我们以唱歌举例,先找位麦霸为我们唱一段。(教师带动同学鼓掌)学生唱歌。教师:(教师
给与表扬并带动同学鼓掌)同学们有没有发现这位同学唱的一句话的末端有一个向后延伸的气息出来。同学:是的。教师:教师故意唱出一段没有气息延伸的反例。强调笔画的收笔跟唱歌是一个道理。要做到笔短意长。(2)波挑的写法(雁不双飞)教师:请同学们观察车中出现的五个行笔的过程,没有一个是一样的。
学生:没有。教师:因此线条内部会因为斜度、弧度、粗细、方圆、提按、锋势等的不同衍生出无数的变化。在一个字里不要出现一模一样的起收笔,一模一样的行笔。教师通过范字的对比以及在水写布上示范,表现行笔的斜度、弧度、粗细、方圆、提按的变化,(
锋势变化对于初学者有难度,本节课不做强。)以及雁尾的变化。要点:1、起笔的形状2、线形(斜度、弧度、粗细、方圆、提按、锋势等变化)3、顿角的轻重4、顿角到末端的长度5、收笔的方向、形状设计意图:“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
安详的课堂气氛。”本环节教师利用自己专业以外的爱好,以及与学生契合的特长,如和学生互动唱歌环节、风趣幽默的举例环节,教师与学生心心相印,师生关系和谐,同学感情奔放、妙趣横生,有助于学生有效地排解压力的同时促进学生学习思维、智能的培养,推动
高质量的教学,实现突出的教学效果。三、课堂练习临摹课本33页,写出五个不同的“二”字。要求:明笔法,解笔意。(学生书写10分钟,教师指导,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布置作业:思考并书写出10种不同的“二”字设计意图:此环节通
过练习法,旨在巩固知识,引导学生把知识应用于实际,发展学生的能力。四、学生互评教师选取部分存在问题的作品以及优秀作品,置于黑板上,教师根据今天所教知识点的顺序引导同学互评,请同学谈谈字的优缺点,好在哪里,问题又在哪里。最后教师总结。设计
意图:此环节,我采用让学生互评,教师总结的方式。抓住几份有代表性的习作,引导学生从结体、章法、笔画的变化三方面评述,表扬优点,指出不足。教师鼓励学生互相评价,能够更直接被学生接受,评价别人的同时,自己也会加深认识,甚至是对问题的理解上了一个层次,从而提高学生的比较和
分析能力,同时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五、课堂总结:1、隶书的结体2、隶书的章法3、隶书横画的写法设计意图:此环节把本节课所学的内容与前后知识进行联系,从而帮助学生更灵活更深刻地理解掌握所学的知识,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并通过归纳总结,把相关知识
融会贯通,是教学环节更完整,学生思路更清晰,从而圆满的完成教学任务。总结词:书法是一门艺术。我们不能把它程式化,如果所有的起收笔都一样,那就像美术字了。直接用电脑打出来就好了。如果我们把艺术程式化了,它就会变成科学,便失去了艺术本身应有
的魅力。书法艺术是在变与不变之间的。最后老师送同学们一段文字。“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付诸笔则为书。以技论书,其称也小;以意会之,则通大道,逝者如斯,其变与不变恰如水与月乎!与同学们共勉!六、板书设计:水写布多媒体学生作品展示区
七、教学反思:“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在课后我反复的回放自己录课过程并及时认真听取老教师的意见。这节课还有很多地方可以改进,比如自己有些地方语速较快,教态还需要改善等。另外,由于学生基本是初学者,很容易养成写字的陋习,若老师不及时指出,很容易养成不好的习惯,如部分学生喜欢描字,一定要及时的纠
正。因此在指导学生书写的过程中,需要我们不停地反复的强调坐姿,强调规范书写。我深信:只要不断的实践就能发现问题,引发思考,使我校的书法教学尽善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