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四节青藏地区前置探究探索藏地密码。请先绘画出一幅青藏地区的地图。然后选择其中一两个感兴趣的知识点,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思考,将相关知识内容写下来,并绘画在地图上。青藏地区地图我发现的密码另一把的钥匙
- 浏览量:0
- 下载量:1
- 价格: 免费
- 页数:1 页
- 大小: 41.500 KB
- 时间: 2022-11-13
-
1导学案一、学习材料,联系已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上课前纠正好答案)1、陕西省的简称是,行政中心是。2、陕西省自南向北的三大地形区分别是陕南的,关中的和陕北的。3、秦岭的地理意义。秦岭年降水量一月均温温度带干湿分区所属四大地理单元所处河流流域以北以南二、课堂作业,根据进度完成。位置类别自然特征人文特征地形气候生产(农业)生活(饮食)陕南(汉中)关中(西安)陕北(延安)三、课后作业。小组讨论确定一个区域,然后运用我们分析陕西地理特征的方法,比较其区域内的地理差异。并设计一条旅游线路,去感受区域内的地理变化。以小组为单位上交。
- 浏览量:0
- 下载量:1
- 价格: 免费
- 页数:1 页
- 大小: 16.130 KB
- 时间: 2022-11-13
-
《香港、澳门》习题1、香港和澳门共同支柱产业是()A、旅游业B、转口贸易C、建筑业D、博彩业2、为庆祝香港回归20周年,某中学初二(1)班的黑板报新增设了一个《是真是假》栏目,其中“真”的是()①香港是世界上重要的国际经济贸易中心②香港人多地少,寸土存金③香港由香港岛和九龙两部分组成④香港位于珠江口西侧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香港扩展城市建设用地采用“上天下海”方式的主要原因是()A、科技发达,增建旅游项目B、环境优美,大气状况良好C、人口密集,山地所占比例较大D、海岸线曲折,海底空间广阔4、香港回归以来,为祖国内地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祖国内地为香港繁荣提供了坚实的后盾和强有力的支撑。关于香港的叙述正确的是()①被誉为“东方之珠”②世界著名的自由贸易港③重要的国际金融
- 浏览量:0
- 下载量:0
- 价格: 0.90 元
- 页数:2 页
- 大小: 228.811 KB
- 时间: 2022-11-13
-
17.5陕西省新课导学案姓名:________________八年级________班学习目标1、看图说出陕西省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地形、河流)2、在图上找出陕西主要的河流、地形区,了解其概况3、了解陕西省关中渭河平原农业发达的原因4、结合资料,比较秦岭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差异学习重点陕西省的自然环境特征和三大地形区知识链接秦岭-淮河南北两侧的地理环境差异学习过程一、认识陕西省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阅读教材65-68页,把重点内容勾画下来,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1、陕西省的概况、理位置和范围(1)陕西省简称:_________________。省会城市——千年古都:______________,该城也是陕西最大的城市。(2)地理位置:陕西省位于我国______________,南北狭长。(3)在图上找出与其相邻省区,并说出其简称。2、陕西省的河流(1)主要的河流有哪些?_________、_____
- 浏览量:0
- 下载量:0
- 价格: 0.90 元
- 页数:2 页
- 大小: 147.021 KB
- 时间: 2022-11-13
-
1学习材料1《陕西省介绍》陕西省位于我国内陆腹地,南北狭长,自南向北划分三大地形区:陕南的秦巴山地、关中的渭河平原、陕北的黄土高原。秦岭山脉横贯陕西省南部,南北呈现完全不同的区域特色。一、陕南的秦巴山地陕西省秦岭以南地区属于长江流域,气候潮湿多雨。著名的汉江谷地是陕西省水稻和油菜的主要产区。大巴山脉是陕西省与四川省、重庆市的天然分界线。二、关中的渭河平原渭河平原位于秦岭以北的关中盆地,由黄河的最大的支流——渭河及其支流冲积而成。这里地势平坦、灌溉便利、气候温和,是我国小麦和玉米的重要产区。优越的自然条件使渭河平原成为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自西周以来,十多个王朝在此建都,历史文物和遗址众多,为陕西省旅游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三、陕北的黄土高原陕北的黄土高�
- 浏览量:0
- 下载量:0
- 价格: 0.90 元
- 页数:2 页
- 大小: 422.404 KB
- 时间: 2022-11-13
-
课题:第六章四大地理单元第四节青藏地区【方法指导】1、根据教学目标,结合问题提示,认真预习,仔细研读教科书,回答导学案中的问题。2、全体同学要主动参与,亲身实践,自觉完成导学案。小组长要督促、检查,确保每位同学及时、认真地预习。3、将预习中的疑难问题用红笔标出。课堂上积极思考,大胆质疑,合作探究,扼要点评。学习目标:1.通过读图了解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地形区和地形特点。2.了解青藏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以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3.理解青藏地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持续发展的方向。模块一:自主学习(10分钟)学法指导学习内容随堂笔记(整理归纳等)阅读课本P26-29内容,完成自主学习内容的学习。读图6.31青藏地区图完成任务一、二、三。1.说说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完成任务一。青藏地区�
- 浏览量:0
- 下载量:0
- 价格: 0.90 元
- 页数:4 页
- 大小: 1017.500 KB
- 时间: 2022-11-13
-
《青藏地区》粤人版·第六章同学们请跟随小优博士去青藏高原探一探它的精彩纷呈吧!!(组成考察团,分三站)去青藏高原考察喽!情境导入请您欣赏——青藏风光了解青藏——自然特征走近青藏——位置范围情境导入请您欣赏——青藏风光任务1读青藏地区地形图,描述青藏高原的位置、范围及“高原”为特色自然地理特征。通过课堂活动,说出青藏高原牧区的类型、主要畜种。青藏地区走近青藏——位置范围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四川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在图中找出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横断山,喜马拉雅山。指出青藏地区的位置。青藏地区的地形青藏高原位置:1.相对位置:喜马拉雅山以北;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以南;横断山脉以西。(第一级阶梯)2.经纬度位置:73ºE-104ºE,28ºN-38ºN3.海陆位置:位于亚欧大陆内部,中国西南
- 浏览量:0
- 下载量:0
- 价格: 0.90 元
- 页数:27 页
- 大小: 14.387 MB
- 时间: 2022-11-13
-
精选了初中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上册教案共19份,可以单独预览,打包下载,先预览再下载,否则不符合要求,后果自负!
- 浏览量:0
- 下载量:0
- 价格: 5.00 元
- 数量:19 份
- 大小: 4.739 MB
- 时间: 2022-11-13
-
1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汉武帝的大一统基本史实。2、过程与方法:多媒体展示,再现历史场景,寓乐寓教寓学;设置典型问题,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理解把握重点,突破难点。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汉武帝的大一统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他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重点和难点]重点: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难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教材分析]本节课要学的内容是第十一课指的是汉武帝的“大一统”,其核心是汉武帝时期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理解它的关键在于掌握以下几方面内容:汉武帝时期的改革措施,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文化统一措施,汉武帝时期的边疆政策。学生已经在平时的生活中通过�
- 浏览量:0
- 下载量:0
- 价格: 0.90 元
- 页数:7 页
- 大小: 2.604 MB
- 时间: 2022-11-13
-
第13课东汉的兴亡内容标准:光武中兴、外戚宦官交替专权、黄巾起义。认知提示:了解东汉的建立,知道东汉外戚宦官专权造成的社会动荡局面导致了黄巾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东汉政权名存实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东汉兴亡的基本脉络,了解光武中兴、外戚宦官交替专政、黄巾起义基本史实,培养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分析、比较、概括的能力以及论从史出的历史思维。2、过程与方法:通过文景之治与光武中兴对比,掌握比较法的运用。通过史料历史年表研读,了解中国古代纪年的主要方法,学习识读历史年表的基本技能。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了解,认识到中国古代社会盛衰的基本规律;现实生活,学会从历史中汲取智慧的批判和反思意识;强学生的成长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教学重点和难点:重�
- 浏览量:0
- 下载量:0
- 价格: 0.90 元
- 页数:4 页
- 大小: 21.966 KB
- 时间: 2022-11-13
-
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课标要求:通过“丝绸之路”的开通,了解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教材分析:本课介绍了丝绸之路的开辟、作用及从那里起中国就对“西域”地区进行管理,使之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共三个子目:第一子目,张骞通西域。第二子目,丝绸之路。第三子目:对西域的管理。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内容针对的是七年级学生,他们对历史的认知水平和对问题的分析能力还不高,学生只听说过丝绸之路和西域,但不知丝绸之路的路线和西域包括哪些地方。所以在授课时可以突破难点、把握重点,同时通过材料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归纳、分析、拓展能力。教学方法情境导入法:创设与本课有关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主动参与课堂。问题设置法:通过问题的设置,培养学生自主�
- 浏览量:0
- 下载量:0
- 价格: 0.90 元
- 页数:4 页
- 大小: 15.995 KB
- 时间: 2022-11-13
-
第16课三国鼎立【教材分析】《三国鼎立》这一课是七年级第四单元的第一课,主要介绍国家从分裂到局部统一的过渡时期的历史。三国鼎立是东汉末年军阀混战的必然结果,它的形成实现了几个大范围的局部统一,是历史的一大进步。这课内容为下一课学习“西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因此“三国鼎立”揭开了中国大分裂和大融合的序幕,起着承上启下的历史作用。教材简单介绍了两次重要的战役: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这两次战役与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因果明确,脉络清晰,易于被学生接受和理解。但是,这一历史事件时空跨度较大,增加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学情分析】在学习《三国鼎立》前,学生已经了解到东汉末年宦官外戚专权�
- 浏览量:0
- 下载量:0
- 价格: 0.90 元
- 页数:4 页
- 大小: 37.140 KB
- 时间: 2022-11-13
-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学设计课题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西晋的建立、八王之乱、北方各族的内迁的基本史实,了解北方游牧民族内迁的情况和北方十六国建立的背景。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课的学习,正确认识西晋灭亡的根本原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归纳史实的能力;通过识读历史图片、史料,培养学生获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西晋使我国从分裂复归于统一,这符合人民愿望,也适应社会经济、民族文化发展需要,从而肯定统一是中国历史最突出的特点。2.认识到“成由俭,败由奢”的道理和民族团结对巩固统一的重要性。教学重点西晋的统一、北方各族的内迁。教学难点西晋王朝短暂而亡的原因教具方法图示法、比较分析法、史料
- 浏览量:0
- 下载量:0
- 价格: 0.90 元
- 页数:3 页
- 大小: 1.593 MB
- 时间: 2022-11-13
-
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设计【课标要求】知道两晋南北朝的更替,初步了解人口的南迁和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目标】1.了解东晋的兴亡、南朝的政治,掌握江南地区的开发等相关史实。2.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认识较长时间段内历史发展的过程(朝代更替),提高把握发展线索的能力;通过了解东晋南朝时期的政治、经济特点,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分析南朝的经济为什么能够发展,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3.通过江南地区开发史实的学习,认识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认识劳动人民对于社会物质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认识到和平安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教学重难点】重点:江南地区的开发难点:江南地区的开发的原因【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讨论法问题探究【教学过�
- 浏览量:0
- 下载量:0
- 价格: 0.90 元
- 页数:4 页
- 大小: 24.500 KB
- 时间: 2022-11-13
-
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课程标准:概括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掌握北魏的建立和黄河流域的统一;北魏迁都洛阳、孝文帝进行改革的主要事实。2、培养学生理解和思考历史上的民族关系问题的初步能力,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念。3、培养学生追踪历史发展基本线索的初步能力。二、过程与方法1.以追寻历史的足迹为纽带,通过创设历史场境,把历史与现实联系起来。2.指导学生阅读、归纳、多启发设问,引导学生的自主、合作能力。3.采用图片、实物等演示,具体分析民族融合的表现;通过课堂辩论、历史课堂剧、分组讨论等方法,突破教学难点;通过图表演示、掌握关键词等方法,让学生理解掌握孝文帝的改革措施,采用讨论方式,对历史人物进行评论。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本课学
- 浏览量:0
- 下载量:0
- 价格: 0.90 元
- 页数:4 页
- 大小: 232.000 KB
- 时间: 2022-11-13
-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教学设计)课题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课标了解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成就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齐民要术》的作者,内容及地位;科学家祖冲之;书法、绘画与雕塑方面取得的成就等基本史实,思考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成就的取得,与此阶段的时代特征有着内在的联系。过程与方法研读相关引文及《相关史事》;赏析《兰亭序集》等,感受其文化魅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科学与人文的价值,培养对古代中国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接受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美的熏陶,提高欣赏美和鉴赏美的能力。重点《齐民要术》的内容和地位难点祖冲之的成就关键科技与文化成就教具书、多媒体板书设计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科技时代背景:政权并立、民族交融,文化多元上承两汉文明下启隋唐文明
- 浏览量:0
- 下载量:0
- 价格: 0.90 元
- 页数:3 页
- 大小: 51.000 KB
- 时间: 2022-11-13
-
部编教材七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教学设计活动内容:以“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为题,通过多种方式考察身边有哪些事物可以看出历史的发展变化,并通过搜集反映历史的各种资料,如文字资料、实物资料、图片资料等,身边的“历史”进行叙述和分析。活动目标:1.了解各种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都有着自身的历史,初步理解学习历史有助于对事物发展的认识。2.通过对有关材料的搜集、阅读、整理,以及运用调查、访问等手段,初步了解学习和认识历史的途径和方法。3.感受和了解历史与现实的关系,初步认识学习历史对认识现实社会生活的意义。活动重点:考察身边的人物、事件、物品。教授新课:(一)导入新课每当提起历史,我们就会想到那是很久远的事情。其实啊,我们就生活在历史中,只要我们对�
- 浏览量:0
- 下载量:0
- 价格: 0.90 元
- 页数:2 页
- 大小: 26.500 KB
- 时间: 2022-11-13
-
1《原始农耕生活》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课程名称:《原始农耕生活》,是2016年人教最新版教材七年级上册第2课的内容;2、本节课所需课时为1课时,40分钟;3、本课的学习对于学生理解中华民族的起源,产生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具有重要的意义。二、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能力(1)掌握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情况,包括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状况的基本特征,这是本课的重点;(2)初步理解原始农耕经济的生产发展水平,进而认识原始农业的出现对中国远古时代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物,培养学生的学史兴趣,激发起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2)通过观察历史文物图,寻找图中较为明显的、主要的历史信息,结合已有知识,初步分析、解释图中历史信息,做出简单的或主要的历�
- 浏览量:0
- 下载量:0
- 价格: 0.90 元
- 页数:4 页
- 大小: 330.000 KB
- 时间: 2022-11-13
-
第3课《远古的传说》教学设计【课标要求】知道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了解传说和史实的区别。【教材分析】《远古的传说》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中的第3课。这一单元是中国历史的开篇,讲述中华文明的起源。第1课《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北京人》和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主要是通过考古成就来反映我国远古居民和原始农耕生活的历史。而第3课《远古的传说》,主要是从传说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印证原始农耕文化的成就与特点,同时通过中华人文始祖、禅让和大禹治水的传说,一方面让学生感受中华文明的丰富多彩和源远流长,同时,让学生从传说中提取历史信息,认识传说和史实的区别与联系。【学情分析】初一学生对本课内容的兴趣较浓。教学内容中所涉及到的传说故事,�
- 浏览量:0
- 下载量:0
- 价格: 0.90 元
- 页数:3 页
- 大小: 29.500 KB
- 时间: 2022-11-13
-
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夏、商、西周的更替的脉络,掌握西周分封制;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去感悟历史;通过制作表格、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运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夏、商、西周历史的学习,认识到人民群众有权利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手段达到目的,树立民族责任感和法律意识。二、教学重难点。夏商西周的兴亡和西周的分封制。三、导学过程教师讲解,学生分析讨论相结合【情景导入】师:你知道嫦娥奔月的故事吗?我国神话传说里,嫦娥是后羿的妻子,她偷吃了后羿从王母那里求来的长生不死药,奔向了月宫。据说嫦娥和后羿是夏朝时的著名人物。夏朝经历了多少年?夏朝以后紧接着哪个朝代?下面你就学这些内容。�
- 浏览量:0
- 下载量:0
- 价格: 0.90 元
- 页数:2 页
- 大小: 20.500 KB
- 时间: 2022-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