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的工业》教学设计【课标要求】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工业分布特点,了解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状况。【教材分析】本节教材要求讲述“我国工业的分布特点”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工业是经济发展的主导,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命脉。正确认识我国工业的分布特点,有助于学生客观认识和了解我国基本国情,培养学生发现和总结规律的能力。在本节内容中,我国工业分布的特点及基本格局,是本节教学内容的核心部分,是掌握工业布局基本条件的基础。“蓬勃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主要是向学生介绍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状况以及取得的一些成果,扩展视野,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学情分析】:初二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一定的读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因此利用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探究方式激发学生的合作欲望及表现欲望,使学生能�
- 浏览量:0
- 下载量:0
- 价格: 0.90 元
- 页数:5 页
- 大小: 36.500 KB
- 时间: 2022-11-12
-
《地形、气候对河流的影响》教学设计【课标要求】运用资料说出地形、气候对河流的影响。【教材分析】本课时的内容在本节中占据非常重要的承前启后的地位。所谓承前,是要在我国地势、地形、气候等知识基础上才能更好地理解本节课内容。所谓启后,河流水文特征了解透彻后,对初中地理学科乃至也会为其他学科和今后高中的地理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学情分析】初二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一定的读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因此利用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活动探究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合作欲望及表现欲望,使学生能够自觉自愿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但是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分析能力毕竟有限,因而有些知识环节必须通过教师引领,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认知思路,指导学生通过对图片、文字、数据等资料的分析进而推断出正确的结论。【学习�
- 浏览量:0
- 下载量:0
- 价格: 0.90 元
- 页数:5 页
- 大小: 189.000 KB
- 时间: 2022-11-12
-
第三节黄河的治理与开发课标要求本课要求学生运用地图说出黄河的概况。黄河的概况不仅指黄河的水文特征,更指黄河的治理。通过探究性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在教学中运用地形、气候、河流等多种地图的对照,综合分析黄河的特征,提出有针对性的开发与整治措施。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读图说出黄河的发源地、流经省区、注入的海洋、长度和上中下游的分界点。了解黄河在我国河流中的地位。(二)、过程和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读图用图能力,学会用地图等资料,说明黄河的基本概况;能解释黄河各河段产生灾害的原因以及治理的基本措施,从而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分析河流概况的能力;归纳学习河流的思路和方法。进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分析�
- 浏览量:0
- 下载量:0
- 价格: 0.90 元
- 页数:4 页
- 大小: 92.000 KB
- 时间: 2022-11-12
-
1课题: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第三节民族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我国的民族构成,说出我国民族的分布特征;过程与方法:会运用民族分布图,培养学生读图、分析图表的能力;通过活动,提高学生比较、归纳、综合分析的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树立各民族一律平等的态度,共同维护祖国统一的正确观点。重点知道我国的民族构成和主要少数民族的分布;说出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难点会阅读专题地图的步骤和方法总结出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学法指导直观教学法、归纳法、启发式教学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法、利用口诀等教学资源PPT、《新课标教案》教材分析本节属于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与前两节一样,教学思路仍然是要体现伟大祖国的主题。前两节从世界的角度,展现我国疆域的辽阔、人口的众多,本节应尽显中华民族大家
- 浏览量:0
- 下载量:0
- 价格: 0.90 元
- 页数:3 页
- 大小: 50.500 KB
- 时间: 2022-11-12
-
《农业》专题复习教学设计【课标分析】《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学中运用已获得的地理基本概念和地理基本原理,对地理事物和现象进行分析,做出判断,进而形成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因地制宜的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以此为指导,在教学中运用已知的概念和原理,对不同情景下的地理事物和现象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因地制宜是经济发展的一条重要原则,是处理环境与发展问题的核心,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所以,在本节课的课堂教学中,要始终渗透因地制宜意识。【教材分析】农业是最早出现的人类生产活动之一,对自然条件依赖性较强,同时又受到社会市场、交通运输、政府政策、科技等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地域不同,自然条件不同,经济水平各异,在此基础上也形成了各具特色�
- 浏览量:0
- 下载量:0
- 价格: 0.90 元
- 页数:7 页
- 大小: 49.527 KB
- 时间: 2022-11-12
-
1《农业专题复习》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在中国土地利用分布图上准确说出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分布区域,并能分析说明各自的成长条件。2.分析比较南北方,西北青藏农产品的差别结合自然条件分析说明我国四大牧区畜牧业发展的不同特点。3.结合一个地区的自然与人文地理条件,分析说明该地区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以及应该采取的措施。4.表分析比较南北方,西北青藏农产品的差别。5.分析说明我国南北耕作制度的差异及原因。6.通过典型案例分析说明我国农业发展的方向。【学习重难点】1、结合文字材料、图表等地理信息,分析某区域的农业影响因素、农业地域类型、农作物分布、农业的发展方向等。2、在学习能力上,注重分析、比较、归纳、推理能力,对获取、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和阐释事物能力要求逐渐�
- 浏览量:0
- 下载量:0
- 价格: 0.90 元
- 页数:5 页
- 大小: 46.000 KB
- 时间: 2022-11-12
-
1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中国的地形》(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1.让学生理解山脉走向的概念,并在地形图上熟悉我国不同走向的山脉,理解山脉在我国地形分布中所起到的“骨架”作用。2.通过读地形图总结我国地形复杂多样的特点。了解我国大的地形单元的概况。3.通过阅读统计图表,总结出我国山区面积广大的地形特征。讨论山区开发、利用的有利和不利条件,分析不同地形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过程和方法1.培养学生从地图中提取有用的地理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加工和总结的能力。2.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初步掌握评价地理事物的一般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培养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观念,理解地理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并进行辩证的分析。2.树立人地协调发展的基本观念,建立正确的�
- 浏览量:0
- 下载量:0
- 价格: 0.90 元
- 页数:3 页
- 大小: 33.000 KB
- 时间: 2022-11-12
-
【教学设计】第三节河流—黄河的治理与开发1、课前准备导学案;谷歌地球软件;学生模拟实验材料:培养皿、粉笔末、针管、装有泥沙和水的矿泉水瓶;2、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同学们,知道我们山东省的面积在不断地增加么?与谁有关?(黄河)那么今天让我们一道走进黄河,从一起来探寻黄河与人类的关系。学生认真思考,带有极大的好奇心进入“黄河”的学习,想一探究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有极大的性质进行学习黄河的基本概况提出问题:根据长江的学习,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了解一条河流的基本概况从哪些方面着手?(及时做出积极的评价)提出问题:请同学们研读相关地图,自主完成表格,然后组内交流,填写一份。学生积极回忆相关知识,并回答;学生认真研读相关�
- 浏览量:0
- 下载量:0
- 价格: 0.90 元
- 页数:5 页
- 大小: 22.685 KB
- 时间: 2022-11-12
-
中国的自然资源—“水资源”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说出淡水资源的数量及存在形式;知道我国水资源在世界上的地位及我国面临的水资源问题;利用图表、数据等资料感知水资源紧张的现象,体会水资源的宝贵;认识到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的特点以及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运用实例,说出我国为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而建设的大型工程。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图表和数据,感知水资源紧张的现象,分析造成水资源短缺的原因;通过联系我国气候、河流等自然环境特征,分析我国水资源分布特征、原因及影响;结合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特点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问题的对策。3、情感与价值观培养节水意识,增强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逐步
- 浏览量:0
- 下载量:0
- 价格: 0.90 元
- 页数:3 页
- 大小: 23.200 KB
- 时间: 2022-11-12
-
《中国的耕地红线》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通过对前面中国自然资源的学习,学生已经认识到中国土地资源的特点,初步理解我国土地的基本国策。本节课的设置突出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和保护节约资源的教育。通过探究,让学生感悟到我国严守耕地红线的必要性,明确我国为什么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土地国策。教材中包括正文的文字资料、图片资料和活动。其中,“活动”是为了呼应正文,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可以当做参考资料成为小组合作的主题。一方面,这节课是土地资源的延续,另一方面,学生在学习土地资源过程中已经初步掌握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现状和措施的基本方法,综合分析方法对学习中国的耕地红线仍然适用,教材这种顺序上的安排体�
- 浏览量:0
- 下载量:0
- 价格: 0.90 元
- 页数:7 页
- 大小: 46.500 KB
- 时间: 2022-11-12
-
《疆域》教学设计一、课标解读:本节课程标准主要包括两部分:首先是地理位置,要求了解我国的范围,从世界宏观上了解我国的疆域辽阔,并能正确评价其优越性。其次是国土面积和邻国、濒临的海洋,由此可以体会我国既是陆地大国又是海洋大国,增强民族的自豪感。二、教材分析:本节教材是中国地理的开篇,其核心内容是关于我国的地理特点,教材从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和说明。我国在世界的位置,我国的经纬度位置、我国的海陆位置、我国与邻国的相互位置等。教材通过“中国在世界上的位置”示意图,使学生了解我国的半球位置,我国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对于我国经纬度位置特点的讲述是通过介绍我国领土的四端来完成的,我国南北跨纬度很广,这是造成南北太阳辐射、气候、自然和人文景观巨大差异的根本原因,我国东西跨�
- 浏览量:0
- 下载量:0
- 价格: 0.90 元
- 页数:8 页
- 大小: 41.000 KB
- 时间: 2022-11-12
-
《疆域》教学设计一、课标解读:本节课程标准主要包括两部分:首先是地理位置,要求了解我国的范围,从世界宏观上了解我国的疆域辽阔,并能正确评价其优越性。其次是国土面积和邻国、濒临的海洋,由此可以体会我国既是陆地大国又是海洋大国,增强民族的自豪感。二、教材分析:本节教材是中国地理的开篇,其核心内容是关于我国的地理特点,教材从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和说明。我国在世界的位置,我国的经纬度位置、我国的海陆位置、我国与邻国的相互位置等。教材通过“中国在世界上的位置”示意图,使学生了解我国的半球位置,我国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对于我国经纬度位置特点的讲述是通过介绍我国领土的四端来完成的,我国南北跨纬度很广,这是造成南北太阳辐射、气候、自然和人文景观巨大差异的根本原因,我国东西跨�
- 浏览量:0
- 下载量:0
- 价格: 0.90 元
- 页数:8 页
- 大小: 41.000 KB
- 时间: 2022-11-12
-
《水资源》课堂教学设计【课程标准】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的特点及其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结合实例说出我国跨流域调水的必要性。【教材分析】本节教学内容选自山东教育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的第三节,它和第二节《土地资源》是并列的,同时也是第一节《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知识的进一步深化和细化,同时可以加深学生对“人类、资源、环境”之间关系的理解,培养学生用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合理开发资源、利用资源,对于建立节约、低碳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也为今后学习农业、工业打下良好基础。教材主要介绍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时空分布不均,二是合理利用与保护水资源。本节课内容是将上一章《中国自然环境》中的《地形和地势》、《气候》和《河流》进行有机的整合,从而得出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的特点�
- 浏览量:0
- 下载量:0
- 价格: 0.90 元
- 页数:13 页
- 大小: 96.000 KB
- 时间: 2022-11-12
-
《地形和地势》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读图说出我国地形的主要特征,记住我国主要的平原、山地、高原、盆地和丘陵及其分布。2、阅读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说出我国的地势特征,巩固描述一个区域的地势特征的方法。过程与方法:结合图片、视频等资料,利用实验演示、合作探究、互动交流等活动,举例说明地势和地形对河流、气候及人们生产生活所产生的影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析地形影响当地的民俗,说出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树立因地制宜、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理念。评价设计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习过程评价:学生同桌展示绘制地形简图成果、课堂抢答的方式;知识应用评价:课本27页活动1、2。目标2:学习过程评价:学生自主完成和师生间问答;知识应用评价:课本30页活动1、2过程与方�
- 浏览量:0
- 下载量:0
- 价格: 0.90 元
- 页数:5 页
- 大小: 397.500 KB
- 时间: 2022-11-12
-
1整合主题交通运输业课题交通运输业课型新授课学科素养要求学科素养内容: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人地协调观学科素养体现:1.通过读不同交通运输方式有自己不同的特点,提升读图、用图能力(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2.通过研学旅案例分析,并能根据需要在日常生活中选择恰当的交通运输方式。(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课标要求1.比较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初步学会选择恰当的交通运输方式。2.运用地图说出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格局。课题分析“一带一路”让中国和世界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货物的运输,人员的往来都离不开交通工具,我们一起来认识现代主要交通运输方式,首先探究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再探究选择怎样的交通运输方式,再结合生活实际说出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并总结选择交通运输方式的规律。�
- 浏览量:0
- 下载量:0
- 价格: 0.90 元
- 页数:8 页
- 大小: 1.548 MB
- 时间: 2022-11-12
-
1《河流》复习教学设计课标要求: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长江、黄河的主要水文特征以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在地图上识别长江、黄河的概况(发源地、注入海洋、上中下游分界、支流、湖泊、主要水利枢纽、流经地形区)。2.运用流域图和地形图、气候图、干湿地区图、气温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表等资料,分析黄河、长江的主要水文特征(水量、水位、流速、汛期与枯水期、含沙量、结冰期等)。3.能够说出长江、黄河不同河段的开发利用价值、防治问题。了解长江航运与水能开发在三峡段的矛盾化解方法。比较黄河的水土流失问题,分析长江的水土流失原因。分析长江洪涝灾害的原因及治理办法。【过程与方法】1.通过复习黄河、长江流域水系图,培养学生认识一条河流概况的基本方法。2.通过根据流域图和�
- 浏览量:0
- 下载量:0
- 价格: 0.90 元
- 页数:10 页
- 大小: 14.167 MB
- 时间: 2022-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