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RJ·七年级语文上册1.理清文章的思路,读懂文章内容,理解作者对春天的赞美之情。2.理解比喻、拟人手法在写景中的表达效果。3.掌握多角度写景的方法。4.用心感受春天的美好,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春天是一个百花争艳的季节。春天是一个生机勃勃的季节,春天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季节……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号秋实,江苏扬州人,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曾任中学教师,后任清华大学教授。他的散文以语言洗练、文笔秀丽著称。散文代表作品《背影》《绿》《荷塘月色》等。迷藏朗润蓑衣烘托抖擞黄晕水涨酝酿应和薄烟巢mícánglǎngrùnsuōhōngtuōdǒusǒuyùnzhǎngyùnniànghèbócháo呼朋引伴:呼唤朋友,招引同伴。宛转:形容声音抑扬动听。现在多写作“婉转”。卖弄:有意显示、炫耀(自己的本领)。赶趟儿:本义是时间赶得上,这里指众多果树争先恐后地开花。花枝招展:形容女子打扮得十分艳丽。这里比喻姿态优美一年之计在于春:春是一年的开始,应该把全年要做的事尽早安排好。本文可以分成哪三个部分?⑴盼春:第1段——盼春。⑵绘春:第2-7段——绘春。描绘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花草树木争春癿景象。⑶赞春:第8-10段——赞春。赞美春天蓬勃癿生命力,强调它癿“新”“力”“美”。绘春这一部分描绘了几幅画面?描绘了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五幅画面。本文可以分成盼春、绘春、赞春。这三个部分,按怎样的思路写的?这三部分癿顺序呾作者思想感情癿发展是一致癿。春天尚未来临,热切癿盼望她癿到来;待到她降临人间之后,则尽情癿欣赏这美好癿大地回春癿景象;最后以赞美作结,用三个比喻句颂扬春天,深化题旨。春第一部分:春第二部分:春第三部分:春(2)春的总轮廓(3)春草图总分总结构:首尾呼应,条理清楚,结构严谨。(1)(2—7)(8—10)(4)春花图(开篇点题,总领全文)(5)春风图(6)春雨图(7)迎春图盼春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急切、喜悦的心情。第一段写盼春,运用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⑴“盼望着,盼望着”用反复癿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盼春心切癿强烈感情。⑵“东风来了,春天癿脚步近了”。把物当作人来写,叫拟人。宣告春天到来,表达喜春之情。绘春1.春的总轮廓一切都像刚睡醒癿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 浏览量:0
- 下载量:0
- 价格: 10.00 元
- 页数:46 页
- 大小: 5.045 MB
- 时间: 2022-12-03
-
《济南的冬天》教案【设计理念】教材分析:《济南的冬天》是老舍先生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下的一篇情辞并茂的写景散文,是现代散文中的精品。文章生动形象的描写了济南的冬天气候温和、冬日如春、美丽如画的景色。作为一篇老牌的经典散文,在我读书之时,已是中学语文课本中的重点课文。老课新讲,且要在一节课内完成两节课的内容,其实难于突破。经过反复的备课,试讲,最后确定教学的重点就应该在对文本的感知之上。新课程教学理念在呼唤语文教学回归文本,对文本语言的直接感悟与欣赏,所以,怎样把文本讲清、讲透,让学生初步学会自己解读文本,才应是本课最重要的目标。初备的时候,我曾经把文章的结构梳理作为一个必需的环节,这对于厘清文章的写作顺序来说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切入角度。但是由于时间限制,最后还是被大胆舍弃。最后回归到朗读之上,在讲读的过程中,反复诵读,多形式朗读,以训练学生从情感的角度感知文本的能力。学情分析:本文是本专题第二篇课文,第一篇课文是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给学生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前提。学生已经能够初步运用一定的方法(如从修辞的角度)去分析写景抒情散文的语言,并且能够通过反复地朗读感知文本,体会作者的感情旨在。老舍先生在文章中没有感情最直接的抒发,但处处渗透作者对济南的深切情谊。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故此对于文章的生字词以及作者的生平简介则交由学生课前自己预习完成,课堂不作为讲解内容。基于以上教材与学情分析,我讲教学目标设计如下:【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从整体上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2、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特征细致描绘,情景交融地表达对济南的赞美之情。3、揣摩、品味优美的语言。4、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把握阅读写景抒情散文的方法,特别是比喻和拟人手法的运用。【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对济南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了解情景交融的写法。【教学准备】1、学生熟读课文,掌握生字词,能准确注音,排除字词理解方面的障碍。2、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作者老舍的资料。【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理念一、导入问题导入法:让学生谈谈对冬天的感受。概括地说,冬天给人的感觉,概括起来就一个字“冷”。即使是江南的冬天,寒冷也是无处不在。今天我们要一起离开江南,去到北方,走进老舍先生的散文《济南的冬天》。学生谈感受二、朗读全文,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全文,说出
- 浏览量:0
- 下载量:0
- 价格: 2.00 元
- 页数:4 页
- 大小: 46.500 KB
- 时间: 2022-12-03
-
- 浏览量:0
- 下载量:0
- 价格: 5.00 元
- 页数:9 页
- 大小: 102.000 KB
- 时间: 2022-12-03
-
《朝花夕拾》教学设计一、导入。咱们已经花了小半个月阅读了《朝花夕拾》,相信每个同学在阅读的过程中,都在自己心里拼凑鲁迅的画像,想从中了解更多的关于鲁迅的事。今天,我们就来跟着鲁迅创作的自传体散文集《朝花夕拾》,穿越时光,重识鲁迅。二、阅读热身。1、PPT学生在梳理文章内容过程中,提出的各种问题,并请小组同学作答。(1)《狗﹒猫﹒鼠》:鲁迅为什么喜欢小隐鼠?P7-8:这是一只特别的小隐鼠,与我相处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它能快速复原,能与人亲近,还能舐吃了研着的墨汁。相当于我的墨猴,慰情聊胜无。(2)《阿长与<山海经>》:长妈妈到底叫什么名字?阿长是如何了解鲁迅的想看《山海经》的需求的?P13:她曾经说过,我忘记了。随意取名看出长妈妈在家庭中地位不高。P18:太过于念念不忘,导致阿长知道我想要《山海经》。《二十四孝图》:是谁活埋了自己的儿子?为什么活埋?为什么封建孝道这么蠢?P27:郭巨埋儿,因为家贫无法供养老母亲。因为封建孝道都是从成人角度出发,只讲究伦常,泯灭正常的人性。《五猖会》:父亲为什么要让鲁迅读熟背出《鉴略》才可以去看五猖会?为何鲁迅一开始如此想看五猖会,在背完《鉴略》后又提不起兴致了?P36:可能是看见我满心欢喜想去看五猖会,毫无目的性只是为了发泄心中郁闷而展现作为父亲的权威。P38:鲁迅在晚年回忆的时候,依然“诧异”父亲为何要强迫他被《鉴略》,机械地、无目的性地背完后,孩童想看五猖会的兴致早已消失殆尽,这符合儿童正常的心理,体现了父亲权威对儿童天性的压迫。《无常》:身为反封建斗士的鲁迅为什么要写鬼怪无常?他为什么喜欢无常?P48、52:无常因心软,暂放亲戚还阳,被惩罚。他爽直、爱发议论、有人情,是个真实的朋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为什么说百草园是他的乐园?寿镜吾老先生如此严格,为什么在鲁迅笔下却那么轻松、快乐?P56:百草园里有丰富的自然万物,有生动有趣的故事和长妈妈,有会雪地捕鸟的闰土父亲,有能满足儿童一切童年想象的东西。P64:他看见学生跑出去玩,从不大声责骂,他会有意思地读书,很有趣。《父亲的病》:鲁迅明明说给父亲看病的是名医,为何看了两年却没有效果?P67-74:这些名医只会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从他们给鲁迅父亲治病的方式可以看出。《琐记》:为什么鲁迅不喜欢衍太太?P78:鼓励小孩子吃冰,怂恿鲁迅看黄色书籍,唆使鲁迅去偷母亲的首饰并
- 浏览量:0
- 下载量:0
- 价格: 3.00 元
- 页数:7 页
- 大小: 22.614 KB
- 时间: 2022-12-03
-
《春》教案知识目标,朗读课文,把握重音和停连,理清行文思路。能力目标,品味优美语句,揣摩关键词句,积累语言;深入学习比喻的修辞手法。情感目标,体会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之情。第1课时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本文思路。(重点)2.把握春草、春花、春雨、春风等景物的特征。(重难点)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春天令人神往,春天充满生机,春天如诗情如画意。可记得孟浩然的《春晓》(放音乐,看投影,生背诗文);可记得杜甫的《春夜喜雨》(接着听音乐,看投影,生背诗文)。多少作家的笔下曾这样深情地描绘过春天,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现代散文大师朱自清先生的《春》,看他是如何通过自己的眼睛,用他的语言描绘春天、歌颂春天的。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理清写作思路1.课文主要是从哪些方面来写“春”的?你能划分出文章的结构层次吗?明确:全文围绕一个“春”字,写了盼春、绘春、赞春三个部分。作者运用总分总的结构,第一至二自然段盼春,第三至七自然段绘春,第八至十自然段赞春。2.细读第三至七自然段,交流讨论:作者具体描绘了春天的哪些景物?如果将这些景物看成一幅幅的春景图,你能不能分别给它们拟一个恰当的三个字的小标题?明确:作者分别从草、花、风、雨、人五个方面具体描绘春天,这五幅画面分别为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3.你认为作者笔下哪幅画面最美?美在哪里?你能为你最喜欢的画面配上一句古诗吗?明确:示例一:春草图——这是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令人见之则精神振奋。可配“浅草才能没马蹄”这句古诗。示例二:春花图——这是一幅百花争艳的画面,色彩明丽。可配“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或“乱花渐欲迷人眼”。目标导学二:把握景物特点1.比较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的特点,小组合作,完成下面的表格。图画名称,景物特征,描写角度(或顺序)春草图,嫩、绿、多、软,由景到人春花图,多、艳、甜,由高到低(树上—花下—遍地)春风图,和煦、芳香与悦耳,触觉、嗅觉、听觉、视觉春雨图,细密、轻盈,由物到人、由近到远迎春图,春到人欢,由景及人2.作者为什么把“迎春图”放在最后面写?明确:作者细致绘春,前面的草报春、花争春、风唱春、雨润春为人迎春做铺垫,用春的美好提醒人们“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年的计划要早早做好安排,告诉人们抓住人生的大好春光,奋发向上。目标导学三:拓展开放探究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四
- 浏览量:0
- 下载量:0
- 价格: 2.00 元
- 页数:4 页
- 大小: 39.500 KB
- 时间: 2022-12-03
-
- 浏览量:0
- 下载量:0
- 价格: 1.00 元
- 页数:2 页
- 大小: 21.500 KB
- 时间: 2022-12-03
-
课题:《记承天寺夜游》(第1课时)一、精确目标知识点(重点☆难点△)课标要求考纲要求实际学情细化教学目标1、☆掌握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水秀初二学生1、能流利地朗读课文,直至背诵。2、△联系写作背景,理解作者丰富微妙的思想感情。。2、学生能借助页下注释及工具书疏通文意3、联系写作背景,理解作者丰富微妙的思想感情。二、精选练习吻合度难度(梯度)例文例题课前预习1、自读课文,初步掌握重点词语的读音和句中停顿。1、95%12、逐句翻译295%1课堂练习课堂检测1、《伴你学》13——161、2、395%1课后作业1、背诵课文1100%12、《伴你学》1、3、6、9、17—202、385%3三、精谋过程(具体见“课堂教学结构要求”)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方法与策略一、导入新课1、今天我们来学习苏轼的一篇文章《记承天寺夜游》,请同学们先把文章读一遍。2、学生说一说对作者的了解。教师综合学生所说,投影。①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在诗词、散文方面都有杰出成就,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均在“唐宋八大家”之列。教师分析:这则资料告诉我们,作者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②苏轼给天下写出了四篇他笔下最精美的作品。一首词《赤壁怀古》,两篇月夜泛舟的前、后《赤壁赋》,一篇《记承天寺夜游》。——林语堂《苏东坡传》教师分析:看来这篇文章的确是一篇好文章啊,短短84个字就让无数读书人为之倾倒,那么这节课,教师激情导入就让我们好好来走近它,品味它。二、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1、学生能借助页下注释及工具书疏通文意,重点掌握文言实词:户,念,寝,步,寻;文言虚词:遂,盖,但,耳。2、用层进法反复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文句,读出文章的韵味。3、联系文章的写作背景,了解作者的有关情况,进一步理解作者丰富微妙的思想感情。三、讲读课文1、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第一次学法指导:读文言文首先要读准句读,读准字音,同时要初读读懂故事。听教师范读,学生齐读,自由朗读。学情预估:学生可能在朗读的过程中会读得比较快,所以他一下能感悟出自己的速度与老师朗读的速度有差别,在这里就可以进行指导,因为这是一篇比较宁静醇美的文章,需要细细品味,要把宁静的味道读出来,就必须要把语速放慢,音调放低。教师点拨:如:“月色——入户”,有一点寂寞的宁静之感,音节可以拖长,语速渐慢,音调放低。“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
- 浏览量:0
- 下载量:0
- 价格: 3.00 元
- 页数:6 页
- 大小: 70.000 KB
- 时间: 2022-12-03
-
- 浏览量:0
- 下载量:0
- 价格: 1.00 元
- 页数:2 页
- 大小: 27.500 KB
- 时间: 2022-12-03
-
- 浏览量:0
- 下载量:0
- 价格: 1.00 元
- 页数:2 页
- 大小: 36.500 KB
- 时间: 2022-12-03
-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1.掌握常用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大意。2.在读中品味语言,理解作品意境,把握作者情感。3.学习作者在遭遇人生困境时的旷达胸襟。学习目标走进作者本文作者是苏轼,我国北宋著名的散文家和诗人,出生于四川眉山。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三苏”。他的词雄浑豪迈,是宋代“豪放”词派的代表。你还学过他的哪些诗词?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听读课文xīnsuìqǐnzǎoxìng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温馨提示:声音亮,吐字清;像说话,有真情;重停顿,悟意境。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高兴地想没有共同游乐的人于是睡一起清澈透明水草交叉错杂原来是只是反馈练习1.解释加红的词语(1)欣然起行()(2)遂至承天寺()(3)水中藻荇交横()(4)盖竹柏影也()(5)相与步与中庭()(6)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2.结合课文注解,翻译课文(1)相与步于中庭(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走进苏轼的内心世界,与苏轼谈心•作者为什么会想着夜里去寺庙游玩呢?——因为月色很美,“月色入户”所以“欣然起行”赏析•“月色入户”:寒夜寂寥,“解衣欲睡”,这当儿,月光悄悄地进了门。“入户”二字,把月光拟人化。月光似乎懂得这位迁客的寂寞无聊,主动来与他做伴。•“欣然起行”:是作者的反应;写出他睡意顿消,披衣而起,见月光如见久违的知心朋友,欣然相迎。一个被朝廷所贬谪的“罪人”,我们可以想见他这时交游断绝、门庭冷落的境况;只有月光毫无势利之情,在寂寥的寒夜里,依然来拜访他。四字写出了作者的喜悦和兴奋。写作背景苏轼生活的时代大兴“新法”,改革之风大盛。本文写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当时,作者被贬官到黄州已经有四年了。元丰二年七月,御史李定等摘出苏轼的有关新法的诗句,说他以诗讪谤,八月将他逮捕入狱。经过长时间的审问折
- 浏览量:0
- 下载量:0
- 价格: 10.00 元
- 页数:20 页
- 大小: 735.500 KB
- 时间: 2022-12-03
-
课题《老王》课时1总课时1总第:日期教学目标1.通过作者与老王之间发生的几件事,了解老王,理解作者对其的同情和关爱。2.揣摩语言,深入领会语句的意味。3.让学生领悟到在帮助弱势群体时情感的关注远超物质的给予。教学重点目标1、2教学难点目标3教学准备课件预习要求1.查字词典,疏通字词意义。2.查阅资料,了解作家及其作品情况。3.了解课文内容,尝试分析老王这一人物形象。4.在文中有疑问的地方作上作批注。教学过程二次修改、旁注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写平凡人的文章,上课前,老师先请同学说一说在你的身边有哪些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的普通人,他们的哪些言行、举动打动了你?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百岁老人杨绛先生笔下的普通人——老王。二、预习检查1.投影显示生字词,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蹬绷捎惶恐肿胀荒僻取缔降格镶嵌门框滞笨侮辱愧怍2.走近作者。杨绛(1911-2016),原名杨季康,生于1911年。作家、文学翻译家。1932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1949年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外国文学研究所工作。代表作:散文集《干校六记》《我们仨》等,长篇小说《洗澡》,译作《堂·吉诃德》等。补充介绍:钱钟书(1910—1998),杨绛丈夫。学者,作家,著有小说《围城》等。3.写作背景:文章作于1984年。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散文,作者记叙了自己从前同老王交往中的几个片段,当时正是“文化大革命”时期,钱钟书、杨绛均被批斗,在干校劳动锻炼,之后又遭到迫害。在与老王的交往,老王对自己的尊重深给作者印象深刻。三、整体感知,了解课文内容1.默读感知,初认老王。思考:速读1-4段,同学们对老王的第一印象如何?这是一个怎样的老王?明确:职业——(三轮车夫(单干户)家庭——光棍,孤苦伶仃身体——残疾(眼睛残疾)居住条件——差(荒僻胡同,破破落落大院)一个字概括:苦2.研读思考,再识老王。思考:文章1-16段,写了老王与杨绛一家交往的哪些事?老王是一个怎么样的人?要求做好批注圈点。学生精读课文,讨论交流。明确:(1)我们照顾老王的生意(1)(2)女儿给老王送鱼肝油,治好了夜盲症(3)(3)老王送冰块,车费减半(5)(4)老王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6)(5)老王生计越发艰难,病后托人传话(7)(6)离世前,老王来给我们送香油和鸡蛋(8-16)一个字概括:善3小组合作,走近老王。思考:结合文中
- 浏览量:0
- 下载量:0
- 价格: 2.00 元
- 页数:3 页
- 大小: 72.500 KB
- 时间: 2022-12-03
-
《论语》十二章(教师版)一、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字词,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识记作家作品。2.品析语录体散文语言的特点。3.感受孔子光辉的人格魅力,联系自身实际,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提高自身修养,学习为人处世之道。二、教学重难点:1.积累文言字词,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2.学会分析文中的句式、古今异义。3.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并培养学生把所学知识、道理付之于实践的意识。三、资料链接: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誉为“万世师表”、“千古圣人”。是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共二十篇。四、自主学习:1.给加横线的字注音:论语()不亦说乎()愠()曾子()三省()好之者()怠()罔()传不习乎()一箪食()如斯夫()笃志()2.古今异义可以为师矣(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表允许,许可)有朋自远方来(古义:志同道合的人今义:朋友)不亦君子乎(古义:指有才德的人今义:泛指人格高尚的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古义:几个今义:数字三)温故而知新(古义:旧的知识今义:过去的,老的)3.词类活用学而时习之(名词作状语,按时)吾日三省吾身(名词作状语,每日)温故而知新(形容词做状语,旧的知识)(形容词做状语,新的体会)传不习乎(动词作名词,传授的知识)饭疏食,饮水(名词作动词,吃)择其善者而从之(形容词作名词,优点长处)五、合作探究:1.检查课前预习:分组朗读,根据文意读准节奏。2.字词翻译:学而时习之(按时学习)不亦说乎(通假字,同“悦”,愉快)人不知而不愠(生气)吾日三省吾身(每天)(反省)为人谋而不忠乎(竭尽自己的心力)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诚信)传不习乎(传授的知识)(复习)吾十有五而志于学(通假字同“又”,用于整数零数之间)三十而立(立身,有所成就)四十而不惑(迷惑,疑惑)五十而知天命(上天的意旨)从心所欲(顺从意愿)不逾矩(越过,超过)(规矩,法度)温故而知新(学过的知识)可以为师矣(当)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喜爱)(以……为乐)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感到迷惑而无所得)(疑惑)曲肱
- 浏览量:0
- 下载量:0
- 价格: 3.00 元
- 页数:6 页
- 大小: 43.500 KB
- 时间: 2022-12-03
-
《论语》十二章知识目标1.了解孔子及《论语》的有关知识。2.学习重点文言词语,解读各则语录。能力目标1.能流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语感。(重点)2.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难点)情感目标体会课文丰富精彩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第1课时1.能流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语感。2.学习重点文言词语,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3.了解各则语录的内容。一、导入新课有人说,若中国人不知道有孔子,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知道了孔子,而不知道《论语》,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半部《论语》治天下”,它形象地概括了这部儒家经典对后世的卓越贡献。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孔子,随着这位“万世师表”一起去探讨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以及如何修身做人。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多种形式朗读课文,注意读音和节奏。明确: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2.教师范读,强化解读文义的方法,其余部分由学生讨论交流解决。“单”变“双”。如:学——学习乐——快乐温——温习师——老师思——思考知——知道择——选择目标导学二:再读课文,疏通文义(一)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1.通假字(1)不亦说.乎(“说”同“悦”,愉快)(2)吾十有.五(“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2.词类活用(1)学而时.习之(名词作状语,按时)(2)吾日.三省吾身(名词作状语,每天)(3)温故.而知新.(形容词作动词,分别译为“学过的知识”“新的理解和体会”)(4)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意动用法,以„„为快乐)(5)饭.疏食,饮水(名词作动词,吃)3.古今异义(1)饭疏食,饮水.(古义:冷水;今义:泛指所有的水)(2)三.人行(古义:表示概数,表示多;今义:表示确数)4.一词多义乐不亦乐.乎(高兴)回也不改其乐.(乐趣)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以„„为快乐)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比)于我如.浮云(像)知人不知.而不愠(了解)温故而知.新(得到,懂得)而学而.时习之(连词,表并列,而且)三十而.立(连
- 浏览量:0
- 下载量:0
- 价格: 2.00 元
- 页数:5 页
- 大小: 46.000 KB
- 时间: 2022-12-03
-
- 浏览量:0
- 下载量:0
- 价格: 10.00 元
- 页数:12 页
- 大小: 369.500 KB
- 时间: 2022-12-03
-
- 浏览量:0
- 下载量:0
- 价格: 1.00 元
- 页数:2 页
- 大小: 38.500 KB
- 时间: 2022-12-03
-
杨绛唯有身处卑微的人,最有机缘看到世态人情的真相。——杨绛《隐身衣》走近作者杨绛生于1911年,享年105岁。中国女作家、文学翻译家和外国文学研究家,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教授。获得西班牙智慧国王阿方索十世勋章、最佳散文奖等奖项。丈夫钱钟书是知名教授、作家,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夫妻两人情感美满和睦。两人育有一女儿——钱瑗,北京师范大学英语系教授。懂事孝顺。读读写写蹬绷捎惶恐肿胀荒僻取缔降格镶嵌门框滞笨侮辱愧怍dēngbēngshāohuángkǒngzhǒngzhànghuāngpìqǔdìjiànggéxiāngqiànménkuàngzhìbènwǔrǔkuìzuò认识老王读完本文,用一个词来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赏析文段老王:我要的不是钱,而是。杨绛:我愧怍。探究文本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一个社会总有幸运者和不幸者,幸运者有责任关爱不幸者,帮助改善他们的处境。作者回想起来,觉得对老王的关爱还不够,所以感到“愧怍”。思念老王(17-22)文章作于1984年。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散文,作者记叙了自己从前同老王交往中的几个片段,当时正是“文化大革命”时期,钱钟书、杨绛均被批斗,在干校劳动锻炼,之后又遭到迫害。在与老王的交往,老王对自己的尊重深给作者印象深刻„„杨绛在文革中受尽折磨:杨绛被剃了“阴阳头”,即头发剃一边留一边,成为魔鬼似的半边发。单位不发工资给杨绛,她难以维持生活。杨绛被罚扫厕所,住牛棚,余下的时间作检讨、写认罪书等,而且不时还要接受各种各样的批斗,如戴“高帽子,挂“黑牌子”被迫参加群众活动。文革中,杨绛被下放到“五七干校”。“干校”始终是一个穷乡僻壤,烧砖建房、打井引水,也是足够让杨绛难受,没多久杨绛就被累病了。幸运者的不幸越是被压迫,越是懂感恩。越是被伤害,越是懂悲悯。爱的越多,愧疚也就越多。人性之美内容主旨这篇散文以“我”与老王的交往为线索,回忆了老王的几个生活片段,刻画了一个生活凄凉艰苦但却善良淳朴的人物形象,表达了作
- 浏览量:0
- 下载量:0
- 价格: 10.00 元
- 页数:21 页
- 大小: 1.246 MB
- 时间: 2022-12-03
-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人.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14年。孔子还是一位古文献整理家,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他正直、乐观向上、积极进取,一生都在追求真、善、美,一生都在追求理想的社会。作者简介《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论语》就自身而言主要还是记事文。但若从先秦诸子发展的整体背景上看,它无疑又是诸子论议之文的第一个阶段,为语录体。《论语》的最大价值,在于真实再现了孔子平凡、伟大的人格形象。第一章课文解读分析文义•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习按时(名词作状语)复习,温习同“悦”,喜悦并且转折却生气也是了解分析文义•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孔先生说:“学了并且按时复习,不也很喜悦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人们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吗?”课文探究•第1句讲•第2、3句讲学习方法个人修养第二章分析文义•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我每天名词作状语多次反省替谋划转折,却转折诚信传授的知识动词作名词分析文义•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曾先生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人家谋划却不真诚吗?和朋友交往却不诚实吗?传授的学业复习了吗?”本章强调治学的人重要视品德修养,多自省。分析文义•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同“又”迷惑立身自然规律超过规范,规矩第三章分析文义•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就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就能不迷惑,五十岁就了解并顺应了自然规律,六十岁就对各种言论能明辨是非,到七十岁才可以随心所欲,但不会超出规矩。课文探究•本章是孔子自述他学习和提高修养的过程。我们从这一章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道德修养并非一
- 浏览量:0
- 下载量:0
- 价格: 10.00 元
- 页数:53 页
- 大小: 2.931 MB
- 时间: 2022-12-03
-
- 浏览量:0
- 下载量:0
- 价格: 10.00 元
- 页数:15 页
- 大小: 365.500 KB
- 时间: 2022-12-03
-
《陋室铭》导学案班级________学号________姓名________等第________【学习目标】1.准确流畅地朗读课文。2.疏通文章句意,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3.理解作者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助读链接】1、关于文体“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2、作家作品简介本文选自《全唐文》,作者刘禹锡(772—842),字梦得,贞元九年进士,唐代诗人,哲学家。刘禹锡生活在安史之乱以后的中唐时期,关心社会现实,忧虑国计民生。因参加王叔文的政治革新运动得罪了当朝的权贵,被贬成安徽省和州通判。按当时规定,他应住衙门里的三间屋子。可是和州知县见他被贬而来,便多方刁难。半年时间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成了一间陋室。在此背景下,刘禹锡愤然提笔写了《陋室铭》一文。【课前预习】1、本文选自,作者,代人。2、给加点字注音陋.室()苔.痕()调.素琴()鸿儒.()案牍.()德馨.()3、解释加点的词语:(1)无丝竹之乱.耳()(2)苔痕上.阶绿()(3)谈笑有鸿儒..()(4)往来无白丁..()(5)可以调.素琴()(6)无案牍之劳形..()4、翻译下面句子。(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3)斯是陋室,惟吾德馨。5、你预习中还有那些不懂的词语或句子,请写在下面,课堂上与同学们一起探究。.【课堂探究】6、你知道统领全文的句子是什么吗?7、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陋室的?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8、本文通过对陋室的描绘,极力称赞“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华、安贫乐道的情趣,处在今天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中的你如何看待作者的这种生活态度?【拓展延伸】阅读下面两篇选文,完成10~12题。[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乙]吾室之内,或栖于椟①,或陈于前,或枕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吾饮食起居,疾病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宾客不至,妻子..不觌②,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或至不得行,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邪!”乃引客就观之,客始不能入
- 浏览量:0
- 下载量:0
- 价格: 2.00 元
- 页数:3 页
- 大小: 34.500 KB
- 时间: 2022-12-03
-
《论语》十二章七年级语文上册子路曾经问孔子:“听说一个主张很好,是不是应该马上实行?”孔子说:“还有比你更有经验、有阅历的父兄呢,你应该先向他们请教请教再说,哪里能马上就做呢?”可是冉有也同样问过孔子:“听说一个主张很好,是不是应该马上实行呢?”孔子却答道:“当然应该马上实行。”公西华看见同样问题而答复不同,想不通,便去问孔子,孔子说:“冉求遇事畏缩,所以要鼓励他勇敢;仲由遇事轻率,所以要叮嘱他慎重。”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14年。孔子还是一位古文献整理家,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共20篇。《论语》《论语》属语录体散文,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20篇。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的相互讨论。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南宋时,朱熹把它列为“四书”(《孟子》《中庸》《大学》《论语》)之一,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宋朝宰相赵普曾赞颂说“半部《论语》治天下”。本文十二章是儒家修身之言,讲的是做人之道。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按时温习。时,按时。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生气,恼怒。指有才德的人。不是很愉快吗?不亦……乎,常用于表示委婉的反问。说,同“悦”,愉快。翻译:孔子说:“学习了,然后按时温习,不也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并不因此恼怒,不也是君子吗?”第一则:讨论学习方法、乐趣与个人修养:不断学习和温习,方能牢固知识,学习之乐;朋友远道而来,切磋促进,人生之乐;自求长进,不怨他人,提高修养。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人称代词,我。每天。多次进行自我检查。三,泛指多次。一说,实指,即三个方面,省,自我检查、反省。替。诚信传授,指老师传授的知识。竭尽自己的心力。•曾子每天从哪三个方面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与朋友交往温习知识•曾子对自己有什么要求?忠
- 浏览量:0
- 下载量:0
- 价格: 10.00 元
- 页数:44 页
- 大小: 1.351 MB
- 时间: 2022-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