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秋天的怀念—史铁生第一课时秋天的怀念有这样一位儿子,在他二十一岁正值风华正茂之时,却不幸患病,导致双腿瘫痪。他痛不欲生,不能自拔。有这样一位母亲,虽然身患重病但仍然精心照顾双腿瘫痪的儿子,鼓励他重新点燃生活的信心。可就在北海的菊花烂漫开放的时候,母亲却带着无限的牵挂永远地离开了,而这个特别的秋天,也成了儿子永生的怀念。导入新课史铁生(1951年1月4日—2010年12月31日),出生于北京,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后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自称是“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代表作品有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务虚笔记》《命若琴弦》,散文《我与地坛》《合欢树》《病隙碎笔》等。一、读准下列字音。瘫痪tānhuàn侍弄shì整宿xiǔ憔悴qiáocuì仿膳shàn豌豆wān诀别jué烂漫màn翻来覆去fù絮絮叨叨xùdāo预习检测重点词语:•暴怒无常:形容一个人的脾气坏到了极点,时常极端愤怒,变化不定。•猛地:突然、忽然。•侍弄:方言,经营、照管、喂养的意思。•狠命:使劲、拼命,表示用尽全力。•捶打:用拳头或器物砸。田地:这里指地步,指不好的处境或境况。•翻来覆去:形容一次又一次,也形容来回翻动身体。絮叨:来回的说,指说话啰嗦。烂漫:颜色鲜明而美丽。初读●感知文本初读课文,用笔给每段做好段落标注,勾画圈点出有关关键词语、重点语句划分文章结构,梳理文章思路。思考以下问题:1、播放课文录音,师生静心聆听,圈画出重点字词和刻画人物语句。2.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请用简洁的语言写下来。明确:记叙了重病缠身的母亲精心照顾瘫痪的儿子,直至自己生命的最后一息的事,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真挚无私的爱。初读●感知文本初读课文,用笔给每段做好段落标注,勾画圈点出有关关键词语、重点语句划分文章结构,梳理文章思路。思考以下问题:3.初读课文,说一说课文围绕着“我”和母亲写了哪几件事。明确:课文写了四件事:①“我”发脾气时,母亲抚慰“我”。②母亲为了“我”隐瞒病情。③母亲央求“我”去看花。④母亲的临终嘱托。初读●感知文本初读课文,用笔给每段做好段落标注,勾画圈点出有关关键词语、重点语句划分文章结构,梳理文章思路。第一部分(1—2):双腿瘫痪后,“我”暴怒无常,母亲小心翼翼的呵护“我”。第二部分(3—6):叙述母亲体贴入微的照顾“我”,并鼓励“我”好好活
- 浏览量:0
- 下载量:0
- 价格: 10.00 元
- 页数:14 页
- 大小: 1.591 MB
- 时间: 2022-12-03
-
你认识吗?南朝文学批评家钟嵘:“骨气奇高,词彩华茂,粲溢今古,卓尔不群。”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天下才有一石,独占八斗”。清朝诗人、学者王士祯:汉魏以来二千年间诗家堪称“仙才”者,、李白、苏轼三人耳。《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梁甫行曹植【作者简介】•曹植(192年-232年12月27日),字子建,沛国谯qiao(今安徽省亳bo州市)人,出生于东阳武,是曹操与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子,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shi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曹植是三国时期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其代表作有《洛神赋》、《白马篇》《七哀诗》等。后人因其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朗读——辨其音•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野。•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梁甫行曹植吟读——明其义•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野。•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1】异气:气候不同。【2】殊:不同。【3】剧:艰苦。【4】妻子:妻子儿女。【5】林阻:山林险阻之地。【6】翔:这里指自在地行走。【7】宇:房屋。八方的气候各不相同,千里之内的风雨形态不一。海边的贫民多么艰苦啊,破旧的草屋是他们的栖身之地。妻子和儿子像禽兽一样生活,盘桓在险阻的山林里。简陋的柴门如此冷清,狐兔在周围自由穿梭毫无顾忌。•“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是说天下的自然环境不一样,所遭受的风雨灾害也不一样。言外之意是说,海边气候潮湿,风雨狂暴,海啸龙卷风也时有发生,是不适合人生存的地方。这两句突出边海人民生存环境的恶劣。•“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野。”•痛苦啊,海边的人民,他们生活在荒野草丛林木中,多么荒凉,多么凄惨。这本是野兽出入的地方,可他们却长期的与野兽同居。•“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这是对妻子以及孩子的整体形象描写,从中我们不但看到海民衣不蔽体蓬头垢面的野人一样的粗俗艰苦的生活方式,也可以想见他们与世隔绝的愚钝颓废形象。他们依靠自然环境的险阻,和野兽争夺相间生存,他们不但经受生活的艰难困苦,而且还有随时被野兽吃掉的生存忧惧。•“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柴门简陋凄清,在海风中嗦嗦摇荡,狐狸兔子好象从天上飞来一样从屋檐下飞来窜去。这里通过狐狸、兔子的侧面描写,反衬出边海人们生活环境的荒蛮以
- 浏览量:0
- 下载量:0
- 价格: 10.00 元
- 页数:13 页
- 大小: 717.270 KB
- 时间: 2022-12-03
-
1部编本七年级上册《咏雪》学习任务单【学习目标】1.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2.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汇。3.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学习重点】1.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2.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汇。【学习难点】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汇。【学习时间】1课时【学习进程】一、情景导入二、有关资料1、文体知识“志人小说”是指魏晋六朝时期流行的专记人物言行和人物传闻逸事的一种杂录体小说,又称清谈小说、逸事小说。它具有以下特点:一是以真人真事为描写对象;二是以“丛残小语”、尺幅短书为主要形式;三是善于运用典型的细节描写和对比衬托手法,突出刻画人物某一方面的性格特征;四是语言简练朴实、生动优美、言约旨丰。这些艺术特点对后世小说产生了很大影响。2、作者介绍刘义庆(403—444),南朝宋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宋宗室,袭封临川王,曾任南兖(Yǎn)州刺史。自幼才华出众,秉性简素,爱好文史,喜纳文士,组织编写了志人小说集《世说新语》。《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除《世说新语》外,还有《幽明录》《宣验记》等小说和文集,但已散佚。3、作品介绍2《世说新语》南朝宋刘义庆组织编写,是一部以汉末、魏、晋士人生活为题材的小说,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志人小说”的代表作。主要描写从东汉到刘宋时期的一些著名人士的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全书共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夙慧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行》选自“方正”一门。这部书不仅保留了许多珍贵的史料,也因为其语言凝炼、人物形象鲜明成为古典小说的源头之一。三、预习设计1、请把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一诗补写完整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2、根据课文填空⑴春天像小姑娘,___________,笑着,走着。⑵水何澹澹,____________。⑶________________,闻道龙标过五溪。⑷潮平两岸阔,____________。⑸____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⑹忽如一夜春风来,_________________。3、根据理解填空⑴《观沧海》中通过丰富奇特的想象创造宏伟意境,抒发了作
- 浏览量:0
- 下载量:0
- 价格: 5.00 元
- 页数:9 页
- 大小: 31.994 KB
- 时间: 2022-12-03
-
《再塑生命的人》学习任务单学习目标1.学习默读,逐步提高阅读速度。2.整体感知,把握人物形象。3.精读语段,品味语言。自主学习1.作家作品海伦·凯勒(HelenKeller,1880年6月27日-1968年6月1日),美国著名的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在十九个月时因患急性胃充血、脑充血而被夺去视力和听力。1887年与莎莉文老师相遇。1899年6月考入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女子学院。她先后完成了14本著作。其中最著名的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的人生故事》。她致力于为残疾人造福,建立了许多慈善机构,1964年荣获“总统自由勋章”,次年入选美国《时代周刊》评选的“二十世纪美国十大偶像”之一。《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美国当代作家海伦·凯勒的散文代表作。该文的前半部分主要写了海伦变成盲聋人后的生活,后半部分则介绍了海伦的求学生涯。同时也介绍她体会不同的丰富多彩的生活以及她的慈善活动等等。她以一个身残志坚的柔弱女子的视角,告诫身体健全的人们应珍惜生命,珍惜造物主赐予的一切。2.完成以下词语积累A.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譬.如()枝桠.()栖.息()小憩.()绽.开()搓捻..()疲倦.()小心冀冀..()惭槐..()觅.食()繁衍.()花团锦簇..()遨.游()迁徙.()企盼.()煎熬.()冥.思()B.解释以下成语不求甚解:。混为一谈:。恍然大悟:。美不胜收:。3.根据材料内容填空《再塑生命的人》选自《》,作者_________,她是_______国著名作家、_________家、_________家,1964年获美国公民的最高荣誉是_________________,她的作品有《》、《》。4.默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5.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合作探究一、初读课文,理清思路1.安妮•莎莉文为教育海伦•凯勒做了哪些事?2.根据课文内容,举例说说莎莉文老师来到“我”家前后,“我”的生活发生了哪些“截然不同”的变化,填写下面表格。此前此后二、精读语段,品读细节1.说说你对第11自然段“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的理解?2.莎莉文老师又是如何让“我”认识、了解大自然的?三、思考主旨,感悟情感1.为什么海伦称莎莉文老师为“再塑生命”的人?2.谈谈《再塑生命》这个标题有几层含义?课堂小结合作探究答案初读课文,理清思路1.⑴老师教她认识具体事物。给“她”
- 浏览量:0
- 下载量:0
- 价格: 2.00 元
- 页数:3 页
- 大小: 84.000 KB
- 时间: 2022-12-03
-
《秋天的怀念》教案第2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运用多种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2.深入地理解作者的复杂情感,体悟字里行间蕴含的深沉与无私的母爱。一、复习导入:师提问: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到了作者对母亲愧疚和思念之情,让我们看到了一位平凡而伟大的母亲。今天我们将继续走进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去体悟作者的情感。二、认定目标:多媒体课件展示,生齐读,教师加以点拨,明确学习目标,有的放矢。三、合作探究(一)品读文本,赏析情感丰富的语言,体会作者语言表达的巧妙。(落实双向细表“美文诵读”“语言品赏”部分)1.文中哪些细节让你感动?A.母亲躲出去,是为了让儿子尽情宣泄心中的痛苦。她偷偷地注意儿子的动静,是害怕儿子伤了自己。眼边儿红红的细节描写,说明母亲哭过,她和儿子一样承受着巨大的痛苦。——母爱是理解B.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扑”“抓”两个动作,说明母亲十分害怕“我”禁不住打击,失去生活的勇气;“忍”说明母亲尽管自己十分悲恸,却抑制悲伤鼓励安慰儿子。——母亲的伟大和坚强C.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地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憔悴”表明母亲积劳成疾,“央求”表现了母亲的耐心和慈祥,母亲是多么希望“我”能振作,走出阴影。从母亲急切的话语中,体现出母亲想让儿子早一点从沮丧的情绪中走出来的心情,母爱之深溢于言表。动作描写,写出了母亲因为儿子同意去北海看花,渐渐从自暴自弃中脱离出来而高兴得手足无措。2.母亲此时,自己的情况是怎样的?作者知道吗?哪些语句可以体现。身患绝症:1.后来妹妹告诉我,母亲的肝常常疼得她整宿整宿翻来覆去的睡不着觉。2.她憔悴的脸现出央求般的神色。3.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的吐着鲜血。4.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的呼吸着。明确,作者沉浸在双腿瘫痪的巨大疼痛中,根本没去关注母亲。深切体会到作者自责,悔恨,愧疚的心情。1.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2。她出去了就再也没有回来。2.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二)赏读文本,探究写法。(落实双向细目表“写法探究”部分)1.以微小平常的生活细节感动人。作
- 浏览量:0
- 下载量:0
- 价格: 2.00 元
- 页数:3 页
- 大小: 23.387 KB
- 时间: 2022-12-03
-
《济南的冬天》学习任务单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把握重音和停连。2.抓住景物特征,梳理景物描写的条理并应用于写作。(重点)3.品味语句,体会拟人的表达效果,学习赏析修辞的技巧。(难点)自主学习1.阅读下面的小资料,完成填空。(1)作家作品舒庆春(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字舍予,笔名老舍,满族正红旗人,本名舒庆春,生于北京,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著有长篇小说《四世同堂》、《猫城记》、《牛天赐传》、《骆驼祥子》等,短篇小说《赶集》等,话剧《茶馆》、《龙须沟》等。老舍的文学语言通俗简易,朴实无华,幽默诙谐,具有较强的北京韵味。(2)比拟知识: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分类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或思想感情的修辞手法。拟物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甲物当乙物来写。作用能让读者对所描绘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感受到作者强烈的感情,引起共鸣。2.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镶(xiāng)着(zhuó)落贮(zhù)蓄澄(chéng)清发髻(jì)薄雪()看护()着落()单薄()看见()着火()3.积累下列词语,理解意思。温晴:温暖晴朗。安适:安闲舒适。空灵:灵活而无法捉摸。在这里是清净的意思。4.朗读课文,读出感情,在你喜欢的段落中标出语句中的重音和停连。二维码《济南的冬天》课文朗读示例:ˇ这一圈小山ˇ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5.通读课文,完成题目。(1)北平的冬天,伦敦的冬天,热带的日光是,济南的冬天是,济南真是块。作者用了(手法)突显了济南冬天的特点。(2)找出文中的运用了拟人修辞的句子,在课本中标出来,并体会一下句子好在哪里。合作探究一、抓住景物特征1.作者描写了济南冬天里的哪些景物?请给文章描写的每一个景物画面取个名字。2.作者是怎样把阳光朗照下的小城写得如此特别呢?3.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二、品味精彩语言1.结合语境体会文中四个加粗字的表达效果。①矮:②顶:③镶:④穿:2.除了以上词语,本文还有不少富有表现力的词语,从文中找出来,并说说这些词语好在哪里。示例: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儿雪。赏析:“卧”字,用了拟人的手法,把小村庄和雪当作人来写,写出了一种安详、舒适的感觉,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
- 浏览量:0
- 下载量:0
- 价格: 2.00 元
- 页数:4 页
- 大小: 48.000 KB
- 时间: 2022-12-03
-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有一种画轴,静静垂于厅堂之侧,以自己特有的淡雅、高洁,惹人喜爱。在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就垂着这样两轴精品,宋代苏东坡的《记承天寺夜游》和明朝张岱的《湖心亭看雪》。(梁衡《秋月冬雪两轴画》1984年第2期《青年文摘》)读书:闭门书史丛,少有凌云志。工作:平生五千卷,一字不救饥。婚姻: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古有一人:他频遭贬谪,一生历典八州,身行万里,走过无数穷山恶水,却都如处天堂,他说:此心安处是吾家。他被无数小人中伤下狱,朋友背叛,同道反目,见识了人间万千丑态却说:“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是好人。”他的一生是:“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宋代文学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宋代文学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为“三苏”.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解开衣服,打算睡觉,(这时)月光照进门里,(十分美好),我高兴地起来走到户外。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想到没有人与我共同游乐,于是到承天寺找张怀民。张怀民也还没有睡觉,(于是)我们一起在院子里散步。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庭院中的月光,如积水一般清明澄澈,水中(仿佛)有藻、荇交错纵横,大概是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吧。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柏树?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请注意这些词语的含义:遂至承天寺相与步于中庭怀民亦未寝盖竹柏影也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月色入户欣然起行水中藻荇交横只是共同,一起睡觉于是,就高兴的样子门大概是交错纵横一士人善画,作鼠一轴,遂献之县令。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暮寝时轴尚悬于壁,旦而过之,轴必坠地,屡悬屡坠。令怪之,晨曦入户,物色之,轴在地而猫欣然蹲其旁。逮举轴,猫则踉跄逐之。以试群猫,莫不然者,盖其画之逼真也。自此,邀友人相与赏画而乐此不疲。【注释】①轴:画卷②物色:观察③逮:等到①②③内容理解1、本文运用了哪几种表达方式,请按不同的表达方式划分层次,并写出各层次层意。记叙描
- 浏览量:0
- 下载量:0
- 价格: 10.00 元
- 页数:25 页
- 大小: 1.464 MB
- 时间: 2022-12-03
-
课题梁甫行教学模式目标教学教学目标(三维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熟读成诵,积累诗句。2.品味诗歌语言,理解诗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教学重难点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诗歌,熟读成诵,积累诗句。难点:品味诗歌语言,理解诗文内容,体会作者关心天下黎民的情感。教具多媒体板书设计梁甫行朗读——辨其音吟读——明其义品读——感其情教学环节小组合作学习、展示内容(按环节学查、展点、悟导等内容)教师点拨导入1.古诗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我们从小也在古诗的国度里长大。你们觉得哪些诗人最为有名?生自由说:李白、杜甫、苏轼、柳宗元等等。2.同学们说了这么多诗人,可有一位诗人你们认识吗?屏显:你认识吗?南朝文学批评家钟嵘:“骨气奇高,词彩华茂,粲合作探究溢今古,卓尔不群。”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天下才有一石,独占八斗”。清朝诗人、学者王士祯:汉魏以来二千年间诗家堪称“仙才”者,、李白、苏轼三人耳。学生背诵曹植的《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一.揭题,作者介绍。屏显:曹植(192年-232年12月27日),字子建,沛国谯qiao(今安徽省亳bo州市)人,出生于东阳武,是曹操与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子,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shi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曹植是三国时期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其代表作有《洛神赋》、《白马篇》《七哀诗》等。后人因其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二、朗读——辨其音1.指名学生读准字音。2.指导学生读准节奏。梁甫行曹植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野。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三、吟读——明其义1.关键词语理解,屏显:【1】异气:气候不同。【2】殊:不同。【3】剧:艰苦。【4】妻子:妻子儿女。【5】林阻:山林险阻之地。【6】翔:这里指自在地行走。【7】宇:房屋。2.尝试题解译文,屏显:八方的气候各不相同,千里之内的风雨形态不一。海边的贫民多么艰苦啊,破旧的草屋是他们的栖身之地。妻子和儿子像禽兽一样生活,盘桓在险阻的山林里。简陋的柴门如此冷清,狐兔在周围自由穿梭毫无顾忌。3.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是说天下的自然环境不一样,所遭受的风雨灾害也不一样。言外之意是说,海边气候潮湿,风雨狂暴,海啸龙卷风也时有发生,是不适合人生存的地方。这两句突出边海人民生存环
- 浏览量:0
- 下载量:0
- 价格: 2.00 元
- 页数:5 页
- 大小: 26.812 KB
- 时间: 2022-12-03
-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秋天的怀念—史铁生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赏析文中准确而生动的词句,体会作者语言表达的巧妙。(重点)2、学习对比、反复等写作方法,理解、掌握本文的写作手法。(难点)温故知新师提问: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有哪些收获?感受到了作者对母亲愧疚和思念之情,让我们看到了一位平凡而伟大的母亲。总结评价:今天我们将继续走进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体悟作者对母亲的怀念。品读●研读文本1.文中哪些细节让你感动?找出相关语句。A.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儿红红的,看着我。B.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扑”“抓”两个动作,说明母亲十分害怕“我”禁不住打击,失去生活的勇气;“忍”说明母亲尽管自己十分悲恸,却抑制悲伤鼓励安慰儿子。——母亲的伟大和坚强品读●研读文本C.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地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憔悴”表明母亲积劳成疾,“央求”表现了母亲的耐心和慈祥,母亲是多么希望“我”能振作,走出阴影。从母亲急切的话语中,体现出母亲想让儿子早一点从沮丧的情绪中走出来的心情,母爱之深溢于言表。动作描写,写出了母亲因为儿子同意去北海看花,渐渐从自暴自弃中脱离出来而高兴得手足无措。品读●研读文本2.母亲此时自己的情况是怎样的?文中哪几处地方写到了母亲的病?身患绝症:(1)后来妹妹告诉我,母亲的肝常常疼得她整宿整宿翻来覆去的睡不着觉。(2)她憔悴的脸现出央求般的神色。(3)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的吐着鲜血。(4)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的呼吸着。品读●揣摩情感我们体会到作者的母亲是怎样的?作者当时知道母亲的状况吗?找出文中相关语句。作者的母亲,是一位活得最苦,却又无比慈爱、包容、细心、无私、坚忍、睿智的母亲。深切体会到作者自责,悔恨,愧疚的心情。赏读●探究写法请同学们赏读课文,探究本文的写作特色。1.以微小平常的生活细节感动人。2.情感波澜一张一弛,富有节奏感.文章第1段写了一个激烈的场面;第2段中情绪陡然一落;第3段是一个略微轻松的变奏;第4段作为独立段,紧承上文,让前文的情绪戛然而止;第5、6段用
- 浏览量:0
- 下载量:0
- 价格: 10.00 元
- 页数:12 页
- 大小: 174.150 KB
- 时间: 2022-12-03
-
课题记承天寺夜游(第1课时)教学模式目标教学教学目标(三维目标)1.反复诵读,掌握常用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大意。2.品味语言,体会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反复诵读,掌握常用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大意。教具多媒体板书设计教学环节小组合作学习、展示内容(按环节学查、展点、悟导等内容)教师点拨导入古有一人读书:闭门书史丛,少有凌云志。态度: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一生:“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你能根据以上的提示猜出他是谁吗?合作探究一、简介苏轼的生平及写作背景。(重点是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然后由老师点评、补充。)【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我国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出生于四川眉山,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为“三苏”。承天寺位于今湖北省黄冈市南,南唐初年建寺,初名“南禅寺”。北宋景德四年(1007年)赐名承天寺,其规模仅次于开元寺因寺宇第一山门横匾上有金光闪烁的“月台”两字,故又名月台寺。写作背景元丰二年七月,御史李定等摘出苏轼有关新法的诗句,说他以诗讪谤,八月,将他逮捕入狱,这就是有名的『乌台诗案』。经过长时间的审问折磨,差一点掉了脑袋。由于范镇、张方平等的营救,案件惊动两宫,十二月作者获释出狱,被贬谪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也就是说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二、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准节奏,初步体会作者的感情。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和感情遂(suì)寝(qǐn)藻(zǎo)荇(xìng)课堂练习.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三、再读课文要求:参考注释理解课文,掌握文中关键词语的意思,能翻译课文。1、学生对照注解,自读课文,理解词句意思,圈画疑难2、学生质疑,师引导其余人释疑3、教师质疑4、共同疏通文意:1、课文填空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月色,欣然。念,遂,。怀民,相与。庭下,,盖竹柏影也。何夜?何处?但耳。2、请解释下列这些词语的含义或用法: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相与步于中庭怀民亦未寝盖竹柏影也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相与步于中庭庭下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3、翻译下列句子1)念无与为乐者。想到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2)庭下如积水空明。月色洒满庭院,如同积水自上而下充满院落,清澈透明3
- 浏览量:0
- 下载量:0
- 价格: 2.00 元
- 页数:5 页
- 大小: 26.280 KB
- 时间: 2022-12-03
-
《雨的四季》教案教学目标1.品味抒情散文通过写景、状物来抒写作者情致和意趣的方法。2.感受文章的语言美、画面美,学会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的方法。3.由作者对四季雨的不同性格的描绘,感受自然万物的美好。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有一支没有音符的乐曲,一点一滴,奏出欢快和谐而又美丽的旋律,只有细心倾听的人,才了解它的深意。这就是雨,它似歌、如画、若诗。春雨柔美,夏雨猛烈,秋雨清凉,冬雨冷静,各式各样的雨滋润着万物,也浸润着人的心灵。被誉为“抒情诗之王”的当代诗人刘湛秋的美文《雨的四季》,就是这样一首四季雨歌。二、新课教学目标导学一:预习课文,了解作者,积累生字词【刘湛秋】1935年10月生,安徽省芜湖市人。当代诗人、作家、翻译家、评论家。著有诗集《写在早春的信笺上》《温暖的情思》《生命的快乐》,曾被誉为“当代抒情诗之王”。花苞娇媚棱镜粗犷衣裳静谧屋檐莅临吝啬淅沥咄咄逼人目标导学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文章写作结构是怎样的?2.文章写了哪几个季节的雨?总——第一部分(①):直抒胸臆,总写对雨的感受——喜欢。分——第二部分(②~⑤):文章主体,具体描绘不同季节雨的形象和特点。总——第三部分(⑥、⑦):直抒胸臆,抒发对雨的爱恋、赞美之情。目标导学三:把握雨的特点1.阅读2-5段,概括课文中描写的雨在四季各有怎样的美?明确:春雨:清新、润泽、甜美;夏雨:热烈、粗犷、奔放;秋雨:沉静、端庄、深情;冬雨:自然、平静、纯洁春雨:(1)朗读第2段,说说春雨有什么特点,给整个大地带来了什么变化。明确:驱走冬天,柔软、娇媚、透明,使世界改变姿容。(2)作者在第2段是如何写春雨的?是直接描写春雨吗?明确:作者没有直接写春雨,而是写春雨后万物的情态,运用侧面描写,写出了春雨给万物带来的变化。突出表现了春雨温柔、娇媚的特点。夏雨:(1)朗读第3段,说说夏雨有什么特点,给整个大地带来了什么变化。明确:粗犷、热烈,丰满大地。(2)第3段中的“别有一番风情”具体指的是哪些方面?明确:夏天的雨没有预告,说下就下;光头浇雨、洗个雨澡,更有滋味;一切都毫不掩饰地敞开,花朵、树叶、杂草争先恐后地成长;暑气被吸收;雨声、蝉声、蛙鼓一起奏起了夏天的雨的交响曲。秋雨:(1)朗读第4段,分析秋雨有什么特点,给人带来了什么变化。明确:端庄、沉静,在倾诉和沉思,闪着光,变得更轻;它纯净你的灵魂,使人产生情思。(2)凄冷的秋雨为
- 浏览量:0
- 下载量:0
- 价格: 3.00 元
- 页数:7 页
- 大小: 38.500 KB
- 时间: 2022-12-03
-
1《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本节课的思维能力提升点:继续练习默读,勾画关键语句,梳理故事情节;品味文中的心理描写,把握人物心理成长的过程。教学重难点:继续练习默读,勾画关键语句,梳理故事情节;品味文中的心理描写,把握人物心理成长的过程。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学生讲述莫顿·亨特的故事:1945年1月,在英格兰的沃顿空军基地。作为上尉飞行员的莫顿•亨特接受了一项任务,驾驶没有任何武器装备和防护设施的蚊式双引擎飞机深入到德军本土执行侦察任务。他觉得几乎无法完成任务,想象着飞机坐舱被炮弹击中,自己鲜血飞溅,连跳伞的力气都没有。第二天,莫顿•亨特驾机滑行在跑道上,他告诫自己,只是起飞,飞起来就行。升到8000米高空时,他又告诫自己,所要做的,就是在地面无线电的指导下,保持这个航向20分钟,就可以到达荷兰的素文岛,这个,并不难做到,只要努力。就这样,莫顿•亨特不断告诫自己,下面,只是飞越荷兰,这并不难,然后,是飞临德国,根本不须想更多的事。而且,还有后方的无线电支持。就这样,一程又一程,这位上尉终于完成了任务。当他接受盟军的奖励时,他说,我之所以成为孤胆英雄,完全是因为我小时候一段经历的启示。一步又一步,终会达到自己的目的地。故事中提到莫顿•亨特之所以能完成这个危险和看似难以完成的飞行任务,成为英雄是受到了小时候一段经历的影响,我们今天要一起阅读的《走一步,再走一步》叙述的正是这段经历。相信读后你也会深受启发。二、梳理情节请同学们快速地默读课文,做到眼到、手道、心到。要求:1.圈点出不认识、读不准的字词。2.画出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3.抓住记叙的要素,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师:还有不能解决的字词吗?你可以提出来。2(学生提问)我们来检查一下同学们学习的情况。抢答:1.(时间)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2.(地点)故事发生在哪里?3.(人物)文中出现了哪些人物?4.(起因)我们去爬山的原因是什么?5.(经过)“我”在爬山中遇到了什么困难?6.(结果)我是怎样脱险的?时间:七月里的一个闷热下午地点:费城的悬崖上人物:“我”,内德、杰利五个小男孩,父亲起因:无聊,决定爬悬崖经过:小伙伴爬下了悬崖,我害怕得在悬崖上陷入了进退两难的险境。结果:在父亲的引导下,我一步步爬下悬崖(顺利脱险)并悟出深刻的人生哲理。师:现在,你能抓住记叙的要素,概括文章的
- 浏览量:0
- 下载量:0
- 价格: 2.00 元
- 页数:3 页
- 大小: 41.000 KB
- 时间: 2022-12-03
-
《古代诗歌四首》教案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诗歌,背诵诗歌。(重点)2.了解诗歌的有关知识,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重点)3.品味诗歌的语言,体味诗歌的意境;培养赏读诗歌的能力,提高古诗文修养。(难点)4.培养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知识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素养)第1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的历史源远流长,名家辈出,以古老的《诗经》为发端,优秀的诗歌作品浩如烟海。同学们一定积累了许多诗词名句,相信大家对下面的诗句也早已熟记于心。(例句见课件2-5页)今天我们我们就来学习四首脍炙人口的诗篇。二、新课教学知识备查:了解诗歌诗歌按时代分为古体诗、近体诗和新诗;按表达方式分为叙事诗和抒情诗。1.古体诗又称“古诗”“古风”,指唐以前(主要是汉魏)的诗歌和模仿唐以前的诗歌创作的作品。它由民歌发展而来,不求对仗、平仄,用韵自由。中唐的白居易、元稹用乐府的形式写新题,称新乐府,仍属古体诗的范围。2.近体诗与古体诗相对的一种诗歌样式,又称“今体诗”“格律诗”。句数、字数、平仄、用韵都有严格的规定。分律诗和绝句两类。(1)律诗近体诗的一种体式,分五律和七律。它在音韵、平仄、句式、对仗上都有一定的规格和要求。全诗八句,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2)绝句近体诗的一种体式,分五绝和七绝,四句一首,一般认为是“截律诗之半”而成。3.新诗又称“现代诗”,指中国五四运动以来产生的新体诗歌。它在形式上打破了旧体诗歌格律的限制,采用了较为自由的形式和接近口语的白话,便于反映社会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新诗要求做到精练、押韵,大体整齐。观沧海目标导学一:知人论世,朗读感知1.走进作者曹操(155-220),即魏武帝。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字孟德,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市)人。善诗歌,其诗大都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他的散文亦清峻整洁。与其子曹丕、曹植合称“三曹”。2.文学常识乐府诗是指由朝廷乐府系统或相当于乐府职能的音乐管理机关搜集、保存而流传下来的汉代诗歌。汉乐府掌管的诗歌按作用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供执政者祭祀祖先神明使用的效庙歌词,其性质与《诗经》中的“颂”相同;另一部分则是采集的民间流传的无主名的俗乐,世称之为乐府民歌。汉代乐府诗一般无标题,《观沧海》这个题目是后人加的。诗的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合
- 浏览量:0
- 下载量:0
- 价格: 10.00 元
- 页数:13 页
- 大小: 62.000 KB
- 时间: 2022-12-03
-
《秋天的怀念》导学案学习目标:1.揣摩合适的朗读语气,在朗读中把握感情基调的变化。2.学习运用多种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3.深入地理解作者的复杂情感,体悟字里行间蕴含的深沉与无私的母爱。。一、基础训练1.给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瘫痪()侍弄()整宿()憔悴()仿膳()豌豆()诀别()烂漫()翻来覆去()絮絮叨叨()2.解释下列词语。捶打:。侍弄;。翻来覆去:。絮絮叨叨:。3.阅读下面的小资料,完成填空。(1)作家作品史铁生(1951年1月4日—2010年12月31日),出生于北京,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后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自称是“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代表作品有小说,散文等。(2)文体知识定义:散文是和小说、戏剧、是个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按表达方式的不同,散文分为三种:叙事散文,(写景)抒情散文,议论(说理)散文。本文是一篇散文。二、阅读训练1.阅读下面的片段,按要求回答问题。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漂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腕豆黄儿„„”(1)给选段中红体字注音。憔悴()絮()絮叨叨(2)选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改为;改为。(3)选文中画线的句子标点运用错误,请写出修改意见。第二个问号应该放在引号内。2.下列语句中画线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成都名师论坛”上,名师的教学与作家的演讲相得益彰,让听众尽享文学之美。B.入选“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梁益建大夫,医术精湛,医德高,令同行肃然起敬。C.国学泰斗季羡林先生深信开卷有益,生前多次在不同场合倡导青少年要广泛阅读。D.正如演出前预料的那样,赵雷将歌曲《成都》演绎得深情缱绻,这让导演喜出望外。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读经典作品,会拓展我们的人生感受和视野。B.浅浅的水面托起无数错落的石山、石壁,又折映出婆娑多姿。C.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人。D
- 浏览量:0
- 下载量:0
- 价格: 1.00 元
- 页数:2 页
- 大小: 22.554 KB
- 时间: 2022-12-03
-
《雨的四季》说课稿设计理念素质教育提倡教学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强调“以生为本”,一切教学的设计与实施,都应首先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此,在设计教学方案之前,必须分析学生的真实水平、心态等。初中学生已有独立的阅读分析能力,对生命与生活也有比较清晰的认识,会自己去发现美,赏析美。老师所要做的,只是引导而已。因此,本课的设计重在学生自己探究,培养联想与想象的能力。说教材一、教材分析本课是写景抒情散文单元的拓展阅读篇目。写景抒情散文单元的鉴赏重点,是在整体把握散文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的基础上,品味散文的语言,赏析散文的表现手法。这也是学生的阅读能力得以提高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掌握好本文,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还是有所帮助的。二、教学目标本书培养学生感知、理解、品评文学作品的能力,注重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为了实现本册阅读教学的任务,并结合写景抒情散文单元重在品味语言,赏析表现手法的要求,我对本课的教学目标作了以下设定:一)知识目标从知人论事角度出发,要简单了解刘湛秋的生平经历;然后品味抒情散文通过写景、状物来抒写作者情致和意趣的方法。二)能力目标引导学生分析细节,培养学生通过课文展开联想与想象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自主鉴赏文章与即兴表达的能力。三)德育目标由作者对四季雨的不同性格的描绘,感受自然万物的美好;并明确生命的意义与价值。三、教学设想本文通过作者对雨的描绘,实在抒发作者的情趣和对人生的态度。这种散文的学习,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学生引导到学习中来,这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本文教学宜通过赏析语言和艺术手法入手,引导学生展开联想与想象,题目设计不宜过难过死。因此,我设计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一)教学重点分析四季的雨不同的特点,体会作者对雨寄托的思想情感;赏析本文的语言特色。二)教学难点如何启发学生将展开联想与想象后感受到的自然界的美用形象而生动的语言表达出来。说教法学法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为了更好的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我设计了以下教法学法:一、自读法将教师点拨与学生自读相结合,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二、诵读法配乐朗诵,将教师范读与学生诵读结合起来,注意朗诵的语气、节奏,用诵读加深理解。三、探究法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导他们自己展开联想与想象,并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设备及课件。五、教学时数1课时。
- 浏览量:0
- 下载量:0
- 价格: 2.00 元
- 页数:4 页
- 大小: 28.500 KB
- 时间: 2022-12-03
-
- 浏览量:0
- 下载量:0
- 价格: 3.00 元
- 页数:6 页
- 大小: 2.611 MB
- 时间: 2022-12-03
-
《古代诗歌四首》说课稿一、解说教材《古代诗歌四首》分别是曹操的《观沧海》,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王湾的《次北固山下》,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这四首古代诗歌具有长于吟诵、激发想像、娱悦性情的特点,集美景、美情、美言于一体,都是写景抒情的佳作。诗人们或观沧海,或泛江河,或别友人,或诉秋思,所描写的景色和所抒发的情感各异,但都很精彩。在各种文学样式中,古诗词是最凝练、精粹的,其感情的丰富与艺术手法的多样性,都是别的文学种类不能比拟的,不能欣赏诗的话便不能真正的理解文学。这是学生进入初中首次接触古诗词,作为初中阶段的起始篇目,其教学意义在于:培养学生联想、想象的能力,增加语言积累,培养良好的语感,激发审美情感、提升精神品格。二、解说目标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结合朗读展开想象,感受诗歌的情境。2.感悟诗歌中寄寓的情感,初步体会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展开联想和想象,掌握赏析古诗的方法。3.初步了解古代诗歌的一些常识,引导学生感受诗歌,激发兴趣。三、解说重难点一是提升学生朗读优美诗文的能力。学生在小学阶段就训练了朗读能力,升人初中有必要提升训练目标,也就是将诗歌的朗读变为美读。这项能力可分解为:识字正音,不读错;大声朗读,避免轻声细气;流畅朗读,不中断也不拖泥带水;优美朗读,表现课文中的景美、情美、言美,体会汉语的声韵节奏。另外,还应当注意朗读的仪态,要自然大方,不可屈身躬背。二是强化学生揣摩、品味文学语言的能力。学生在小学阶段一直训练这项能力,初中则应当进一步强化和提升。古典诗词是我国文学艺术殿堂的瑰宝。其深厚的文化背景、凝练的语言形式、委婉含蓄的表达方式、意味悠远的艺术境界,都具有不可估量的语文教学价值。教学过程中要训练学生找出诗歌中的关键词和关键句,体会其表达效果;养成对古典诗歌语言的语感,由阅读进而吸收,强化自己语言的表现力。四、解说教法古诗词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首先,要注重朗读,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发现、感受古诗词的声韵之美;其次,要疏通文句,让学生准确理解诗意,感知形象,但不要求索过深,而是要避免琐碎分析,以整体感悟为主;最后要提倡背诵积累,还可以鼓励学生动手写一些评点、赏析文字。学生在小学阶段学古诗文较少,刚升人初中时要求不宜过高。要多用启发教学,避免灌输式教学;可先让学生谈感受、理解,再落实到文字。同时,做好与小学语文教学内容和教
- 浏览量:0
- 下载量:0
- 价格: 3.00 元
- 页数:8 页
- 大小: 38.500 KB
- 时间: 2022-12-03
-
- 浏览量:0
- 下载量:1
- 价格: 免费
- 页数:1 页
- 大小: 26.000 KB
- 时间: 2022-12-03
-
《雨的四季》学习任务单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感受雨的形象,获得美的享受。2.把握层次,厘清结构。3.抓住景物特征,品味优美文辞。自主学习1.阅读下面的小资料,完成积累。(1)作家作品刘湛秋,男,1935年出生,安徽芜湖人,当代著名诗人,翻译家,评论家,《诗刊》前副主编,中国散文诗学会副会长。其作品清新空灵,富有现代意识,手法新颖洒脱,立足表现感觉与情绪,既面对生活,又超越时空。早在八十年代中期,他就被一代大学生誉为"抒情诗之王。"他结集出版有诗歌、散文、评论、翻译、小说等三十余种,其诗集《无题抒情诗》获过中国新诗奖。他翻译的《普希金抒情诗选》、《叶赛宁抒情诗选》为广大读者喜爱。(2)词语积累彩棱.()镜高邈.()莅.()临吝.()啬.()淅.()沥.()咄.()咄逼人池畦.()粗犷.()衣裳.()屋檐.()干涩.()静谧.()(3)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红的词语。(1)那是雨,是使人静谧、使人怀想、使人动情的秋雨啊!静谧:_____________________(2)你只会感到更高邈、深远,并让凄冷的雨滴,去纯净你的灵魂。高邈:_____________________(3)但这时候,雨已经化了妆,它经常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莅临人间。莅临:_____________________(4)那种清冷是柔和的,没有北风那样咄咄逼人。咄咄逼人:_________________2.文学常识填空。《雨的四季》的作者是_______,当代著名诗人、_______家、_____家。他译的《_______》为广大读者所喜爱,并一度成为畅销书。本文作者的散文,被一代大学生誉为“__________”。3.有感情的朗读全文,训练重音和停连。合作探究一、初读课文,理清思路1.自读课文,尝试写提纲2.作者喜欢四季之雨的原因是什么?3.一年四季的雨对作者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二维码《雨的四季》课文朗读二、精读课文,品味精彩语言1.“每一棵树仿佛都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树枝的手臂也顿时柔软了,而那萌发的叶子,简直就像起伏着的一层绿茵茵的波浪。水珠子从花苞里滴下来,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这些文字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2.“小草似乎像复苏的蚯蚓一样翻动,发出一种春天才能听到的沙沙声。呼吸变得畅快,空气里像有无数芳甜的果子,在诱惑着鼻子和嘴唇。”试分析一下这段写景文字的特点。3.“而荷叶铺满了河
- 浏览量:0
- 下载量:0
- 价格: 2.00 元
- 页数:3 页
- 大小: 46.500 KB
- 时间: 2022-12-03
-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的历史源远流长,名家辈出,以古老的《诗经》为发端,优秀的诗歌作品浩如烟海。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诗经·桃夭》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楚辞·九歌·少司命》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古诗十九首·青青陵上柏》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王实甫《西厢记》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杨慎《临江仙》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纳兰容若《木兰词》古代诗歌四首1.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诗歌,背诵诗歌。(重点)2.了解诗歌的有关知识,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重点)3.品味诗歌的语言,体味诗歌的意境;培养赏读诗歌的能力,提高古诗文修养。(难点)4.培养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知识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素养)第一课时诗歌按时代分为古体诗、近体诗和新诗;按表达方式分为叙事诗和抒情诗。1.古体诗又称“古诗”“古风”,指唐以前(主要是汉魏)的诗歌和模仿唐以前的诗歌创作的作品。它由民歌发展而来,不求对仗、平仄,用韵自由。中唐的白居易、元稹用乐府的形式写新题,称新乐府,仍属古体诗的范围。2.近体诗与古体诗相对的一种诗歌样式,又称“今体诗”“格律诗”。句数、字数、平仄、用韵都有严格的规定。分律诗和绝句两类。了解诗歌(1)律诗近体诗的一种体式,分五律和七律。它在音韵、平仄、句式、对仗上都有一定的规格和要求。全诗八句,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2)绝句近体诗的一种体式,分五绝和七绝,四句一首,一般认为是“截律诗之半”而成。3.新诗又称“现代诗”,指中国五四运动以来产生的新体诗歌。它在形式上打破了旧体诗歌格律的限制,采用了较为自由的形式和接近口语的白话,便于反映社会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新诗要求做到精练、押韵,大体整齐。观沧海——曹操曹操(155-220),即魏武帝。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字孟德,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市)人。善诗歌,其诗大都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他的散文亦清峻整洁。与其子曹丕、曹植合称“三曹”。乐府诗乐府诗是指由朝廷乐府系统或相当于乐府职能的音乐管理机关搜集、保存而流传下来的汉代诗歌。汉乐府掌管的诗歌按作用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供执政者祭祀祖先神明使用的效庙歌词,其性质与《诗经》中的“颂”相同;
- 浏览量:0
- 下载量:0
- 价格: 10.00 元
- 页数:67 页
- 大小: 23.037 MB
- 时间: 2022-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