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唱歌 茉莉花》教学设计5-九年级下册音乐【人教版】.doc,共(1)页,14.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9850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茉莉花》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民歌的特点及其分类。2、感受歌曲《茉莉花》的艺术特色及情绪情感。3、听赏、感受不同地区民歌的音乐风格。教学重难点:重点:感受江苏民歌《茉莉花》的艺术特色及其情绪情感。难点:听赏、
感受不同地区民歌的音乐风格。教学过程:一、导入:展示图片,引出课题——《茉莉花》。二、新授:1、民歌的起源及其分类民歌指劳动人民集体口头创作,通过口耳相传的民族民间音乐。民歌按照体裁可分为:山歌小调号子(并举例)2、听赏音乐,说一说歌曲的
艺术特色及情绪情感。旋律婉转动人,歌词细腻朴实。3、拓展练习:感受不同地区的民歌的音乐风格。江苏的《茉莉花》,其旋法以五声音阶曲折的级进为主,旋律婉转流畅,有典型的南方民歌的特点,宛如一幅江南水乡风土人情的图画。歌词一般只有开始关于
茉莉花的几段,不唱《西厢记》的故事。民歌手往往采用吴语演唱这首歌曲,其风格细腻优雅,听来感到新颖亲切,生动地刻画了古代少女追求美好生活的形象,很有艺术感染力。与江苏的《茉莉花》比起来,河北南皮《茉莉花》的曲调则更具有叙述性质。它的速度
缓慢,旋律的进行委婉。民歌表演者为了加强对歌中古代人物形象的塑造,有时从戏曲音乐中汲取素材来丰富这首民歌,河北南皮《茉莉花》的最后有一个较长的拖腔,其旋律材料就是取自吕剧“四平腔”的常用拖腔,但用得很贴切。而东北民歌更直接
更爽快。在曲调上江苏民歌婉转抒情,而东北民歌则热情爽朗。4、欣赏:民族芭蕾舞剧《茉莉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