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人口与人种》教学设计3-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DOC
  • 阅读 66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7 页
  • 大小 1.348 MB
  • 2022-11-11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喜鸽】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第一节 人口与人种》教学设计3-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第一节 人口与人种》教学设计3-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第一节 人口与人种》教学设计3-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在线阅读已结束,您可下载此文档阅读剩下的4 已有0人下载 下载文档0.90 元
/ 7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第一节 人口与人种》教学设计3-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docx,共(7)页,1.348 M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979.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中学地理人口与人种【设计思想】“学习生活必须的地理知识。”在古代,人们经常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来描述一个人的知识渊博,而在现代社会,地理知识对于日常生活有着重要的作用。常识性的地理知识不同于繁琐的化学实验和苦涩的物理公式,地理和我们的日常生活、衣

食住行息息相关,因此,在本节课的设计中,我抓住世界人口数量变化与苏州人口增长因素的相似性,大胆利用苏州人口的变化特征、增长速度快慢对苏州经济发展的影响,通过课堂辩论的形式以小见大,研究世界人口增长过程中的“喜怒哀乐”。【核心素养】1.区域认知——运用多种地图分析,结合苏州地域实际组织学生开

展课堂活动2.综合思维——从纬度、海陆、地形、气候等方面综合探讨影响人口疏密的因素3.人地观念——利用辩论的形式开展对人口问题的探讨,初步形成科学的人口观【教材分析】本节教材是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居民与聚落》中的第一节内容。主要包括世界人口的增长、

世界人口的分布、人口问题、不同的人种四个方面。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地球与地图、陆地与海洋、天气与气候等基础知识后,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世界人口的增长特点、不同的人口问题及其对策。与学生前面学过的大洲与大洋、天气与气候等知识联系

紧密,与我国的国情国策也密切相关,具有很强的现实教育意义。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既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使学生受到良好的国情、国策教育,又可以为后面进一步学习世界的语言、宗教、聚落、国家等知识奠定坚实的基础。【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初一年级学生,初中

学生生活阅历较浅,地理的综合性思维能力不足,尤其是知识的迁移能力更是匮乏。对世界人口的增长特点,学生有一定的认识,但是很多学生只在电视、广播和报纸等媒体,听到有关人口方面的只是,了解很肤浅,不够全面。在本课中药引

导他们通过师生之间的“情绪流”来贯彻“知识流”。而学生本节课对于人口问题的具体表现将会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应当抓住这些有利的因素,通过丰富的图文视频材料,多样的学生团体活动深入浅出地进行讲解点播,以培养学生科学的人口观。【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分析世界人口增长曲线图和人口密度图,说1出世界人口数量的变化和分布的特点;2.过程与方法:利用辩论的形式,结合生活实例,辨析人口增长过或人口增长过慢所引发的社会问题;3.情感、

态度、价值观:针对不同的人口问题寻找恰当的人口政策,养成科学的人口地理观念。【重点难点】1.重点:世界人口的增长和分布特点2.难点:人口问题的分析及其对策【教法学法】1.遵循“取之生活,用于生活”的原则,充分为学生提供苏州人口变化的相关材料,

培养学生获取信息、自主学习地理知识的方法。2.采取多媒体教学,自制PPT课件,提高教学的直观性和学生学习的兴趣,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认识。3.课堂中倡导支架式教学方法,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建构学习新知识的基础

框架,学以致用,品味成功的喜悦。【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播放视频——《节假日我国的旅游景区》,并用PPT展示“2015年我国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材料。引发学生思考——如此“拥挤”的中国,为何还要放开二孩政策,这不

是给人口过多的中国“雪上加霜”吗?[教师转承]人类经过300多万年的发展,如今早已成为了地球的主宰,在这漫长的历史时期中,人类的发展和分布又都有着什么样的特点呢?下面,我们进入第一环节的学习——人口特点共探寻。第一环节人口特点共探寻1.人口变化的

特点[教师引导]早在1987年7月11日,世界人口数量就已经突破50亿,联合国也将这一天定为“世界人口日”;而在24年以后的2011年10月31日,随着丹尼卡·卡马乔小姑娘在菲律宾的诞生,世界人口数量已经突破了70亿大

关。那这70亿人口的增长到底是一个怎样的过程呢?请同学们分析书本P70图4.1,讨论:①世界人口数量变化的总体趋势是什么?2②标出关键的历史节点,并描述该阶段世界人口变化的特点。[学生活动]学生小组讨论,后上黑板标出重要的历史节点,说出该阶段人口数量的变化特点。[教师反馈]该部分内容简单,学生能

够较好完成,应给予“点赞”鼓励。[教师引导]特别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由于“医疗水平提高”,使得“婴儿死亡减少”“人类寿命延长”,从而使得世界人口迅速增长。世界人口的增长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呈现出了不一样的增长速度,那我们用什么来描述人口增长的速度呢?[学生发言]用人口自然增长率

来描述人口增长速度。[教师引导]那什么是人口自然增长率呢?[学生发言]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教师引导]其中出生率指“出生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死亡率指“死亡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下面请同学们根据图片描述的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关系,完成连线。[学生活动]

小组完成“学习卡1”,并派代表上台连线。[教师反馈]该部分内容简单,学生能够较好完成,应给予“点赞”鼓励。[教师引导]其实,不仅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世界人口的变化有不同的特点,在相同的时间,不同的区域人口的增长速度也有差异。(展示亚欧非三洲人口自然增长率)其中增长最快的大洲是?

增长最慢的大洲是?[学生发言]增长最快的是非洲,增长最慢的是欧洲。[知识迁移]那么苏州的人口又是如何变化的呢?请同学们根据“苏州人口数量统计表”小组合作,完成“苏州市人口变化折线图”。[学生活动]小组合作绘制增长曲线(完成“学习卡2”),并利用seewolink拍照展示。归纳变化特点

:苏州的人口数量总体呈平缓增长趋势3[知识迁移]特别是近年来,苏州经济飞速发展,自然增长的人口数量也越来越多。但是老师却发现,明明2010年苏州自然增长只有1.55万人,为什么到了2011年的时候,苏州人口达到了642.33万人,实际要增长了

4.37万人呢?[学生发言]苏州还有很多外来人口迁移。[师生小结]人口的增长除了受到自然增长影响,还受到人口迁移的影响。其他国家或者地区也同样如此。[教师转承]截止到2011年,世界人口已经有了70亿之多,而这70亿人口在地球上的分布又有什么养的特点呢?2.人口分布的特点[教师引导]世界上的人

口不仅在增长速度上存在阶段性的差异性,在分布上也体现出了明显的差异,请同学们阅读图4.4,思考:①世界人口分布有何特点?②人口的疏密程度用什么来表示?[学生发言]世界人口分布不均匀,有的地方稠密,有的地方稀疏,人口疏密的成都用人口密度来表

示。人口密度指的是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量。[教师引导]请同学们在书本上圈出世界上人口密度大于200人/平方千米的四个人口分布密集区,并结合世界地形图,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三个方面分析他们的相似

点。[学生活动]在图4.4中圈出人口稠密区,结合世界地形图,得出结论:中低纬度地区的沿海、平原地区人口稠密。[教师引导]A/B位于平原地区,C/D位于中低纬度地区,为何人口却比较稀少?请同学们集合世界气候图,分析原因。[学生活动]A——纬度较高,气候寒冷;B——热

带雨林地区,过于湿热;C——青藏高原地区——地势高峻,空气稀薄;D——热带沙漠地区,极端干旱。[教师转承]而我们苏州的人口密度达到了747人/平方千米,属于人口密集区。俗话说“人人都有一双手,人人都有一张口”。人既是生产者,利用双手我们可以创造大量的

物质财富;人同时也是消费者,对资源、环境具有较大依赖性。那么究竟是“人口多好,还是人口少好”呢?让我们一起进入第二环节——人口问题共探寻4第二环节人口问题共探讨[教师引导]有人说,如果苏州有更多的人,就可以为苏州创造更多的财富,有利于苏州的发展;也有人认

为,更多的人口会给苏州的社会带来更大的压力,对苏州的发展有弊。对此,你有什么样的看法的?请围绕“更多的人口对苏州的发展有利还是有弊”进行小组讨论。[学生活动]讨论完毕后进行“小小辩论会”。①正反两方各选取一名学生代表阐述自己的观点;②其余同学对正反两方的同学进行提问;③教师总结。[教师引导

]人口数量过多,增长过快,会导致“资源短缺、就业紧张、饥饿贫困、交通堵塞、环境破坏、生态恶化”等人满为患的后果;而人口增长过慢,甚至停止增长则可能导致“养老负担重、国防兵源不足、劳动力短缺”等人少为难的结果。[教师引导]面对这样的人口问题,我们应

当怎么应对呢?展示印度——人满为患,应当“控制生育”;展示法国——人少为难,可以鼓励生育。[教师引导]不论如何,人口的增长要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教师转承]最后,让我们回到上课前提出的问题—

—为何中国要落实全面二孩政策呢?[学生回答]银发危机、劳动警戒、失独之殇、性别失衡。[课堂小结]为了让大家更好了掌握本节课的知识,老师改变了一首世界人口版本的小苹果,让我们一起在聆听歌曲中结束本节课。会唱的同学和

我们在座的老师可以一起唱一唱哦。[创意课堂]——《世界的人口版——小苹果》5自从盘古开天地,人类繁衍不停息,今天是个危急日子;全球人口70亿,地球妈咪伤不起,资源问题已经告急;自然增长率人口增长速度是函数;前者越来越高后者就越来越快;人口增长最快是在非洲大

草原;自然增长率最低在欧洲都市;人口问题,十万火急;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紧张的生活儿堵塞我的心窝;关系到我们生活!活活活活活!人口政策需要重视,关键时刻化解危机;人口爆棚执行计划生育,人口稀缺鼓励生育。【板书设计】【课后反思】1.情境化下的课堂呈现新课程标准要求地理的学习“对生活有用”、“在生活

中学地理”,本节课,我将书本知识在整理后进行情景化教学。从苏州的人口变化分析探讨其他地区的人口变化,以小见大。关注热点问题“二孩政策”“银发危机”“劳动警戒”,贴近生活。改编歌曲小苹果进行知识总结,特别新颖。极强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2.总结归纳的知识凝练“知识是悟出来的,更是炼出来

的”,每一个环节后的知识总结对于整体知识框架的建构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本节课的设计过程中,我特别注意了知识的总结归纳,特别是在学生活动之后,做到了对学生回答的凝练整理,让学生能够迅速从火热的讨论气氛中过渡到冷静的知识建构中来。但是有些地方的凝练会略所重复学

生的回答,需要改善。【随堂练习】61.近年我国每年约增加1200多万人,主要原因是()A.人口出生率高B.大量国外人口迁入C.人口基数大D.自然条件好,经济发展快2.读漫画《纠结的母亲》,让“母亲”纠结的根本原因是当前世界上存在着较严重的问题是()A.人口问题B.资源问题C

.环境问题D.空气污染问题3.随着农村人口大量向城市迁移,我国许多农村出现了“空巢村”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①乡村人多地少,收入少,生活困难②城里有好学校,教育卫生等服务设施完善③城里有更多更好的就业和发展机会④城市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A.①B.①②

C.①②③D.①②③④4.下面是不同的人对解决大城市交通拥挤发表的意见,你认为正确的是()①在市中心建环行路,修停车场,鼓励私人购买小汽车,减少公共汽车的压力②禁止大货车白天驶入市中心区,在市中心区小汽车实行单双日行驶制③鼓励市民使用公

共汽车等公共交通工具④将生活区和工业区连在一起,居民少流动.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5.读世界人口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四个人口稠密的地区分别是亚洲的________部和亚洲的南部,_______

洲的西部及北美洲的东部。上述人口稠密的地区大部分位于_________半球(填南、北),及中、低纬度的近海的_________地区(填地形)。(2)图中人口稀少的四个地区中,A地区是极度干旱的__________地区,B地区是过于温湿的____________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是__

______,地势高俊的高原山区是_______。(后两项填字母)(3)由图推测,人口最多的大洲是_________洲。

小喜鸽
小喜鸽
好文档,与你分享
  • 文档 161806
  • 被下载 28616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