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第一节 源远流长的发酵技术》教学设计3-苏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doc,共(2)页,38.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965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发酵食品DIY》教学设计活动背景:人类利用微生物进行发酵生产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初衷是以促进自然保护、防腐、延长食品保质期,使其能够在不同的季节均可实用为目的,是保证食品安全性最古老的手段之一;发酵食品种类繁多,家庭中常见的就有:酒类、馒头、腐乳、酱油、醋、虾酱、豆酱、面包、
酸奶、泡菜等。这些发酵食品有什么特点?发酵又是一种什么样的过程?在食品保鲜技术如此发达的现代为什么依然受到如此广泛的欢迎?在制作和探究发酵食品的综合实践活动课中,我们将一一找到答案。活动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利用图书馆、阅览室、网络等资源了解发酵的原理、发酵食品的种类、特点和制
作方法。2、观察、记录食品原料在发酵过程中发生的物理、化学变化,获得科学研究的初步体验。过程与方法:1、学会制作1~2种发酵食品,并能够自主设计发酵设施,并在实践中不断改良。2、了解周围人对食品的要求,聆听他人的意见,并运用所学知识,提供帮助,增强自己的服务能力。3、通过多种活动提高了学
生的沟通交往能力、搜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运用多媒体制作课件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小组合作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中的各项活动,同学们认识到劳动的不易,更加理解父母养育子女的不易,从而更加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2、
同学们通过本次活动,更加热爱生活。3、学生将自己的劳动成果与家人朋友分享,从中体验到自己动手的快乐,分享的快乐,付出的快乐。活动实施:一、资料组:认识发酵食品活动目标:1、会运用网络、资料室、图书馆等资源查找相关资料,了解发酵的原理、本质、发酵食品的种类、特点。2
、进一步拓展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能在庞杂的信息中整理出需要的资料。3、通过了解发酵历史,感受中华饮食文化的渊远,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以及现代科技发展带来饮食行业的飞跃。活动过程:1、分小组,并分工。2、小组整理交流资料,制作PPT选出一位同
学在班级共享信息。3、评价:资料搜集状况、整理状况、交流表现等。二、制作组:制作发酵食品活动目标:1、尝试制作发酵食品,并观察原料发酵的过程及其变化。2、学习掌握几种温度调节和控制的方法,并能自己动手制备发酵用品,如保温箱、水箱等。3、能虚心向他人请教,并根据实际情况
调整活动。活动过程:1、通过图书馆或网络搜集资料,根据资料准备工具及原料,掌握制作方法和注意事项。2、分别制作:米酒、酸奶、馒头、泡菜,并拍摄视频或图片。3、交流制作体会,学习他人经验,总结自己制作过程中的经验教训,调整自己的实践活动。4、四个制
作小组将搜集的资料如:发酵原理,方法,注意事项等整合并制作PPT,每个制作小组选出一位同学在课堂上汇报。三、共享发酵食品活动目标:1、将制作的发酵食品送给自己的家人、朋友、老师分享,体验付出的快乐。活动内容:1、为家人制作一次发酵食品,体验家务劳动,感谢家人平
日对自己的照顾。2、将自己制作好的发酵食品带到课堂上来,与同学,老师分享。四.发酵食品健康吃活动目标:1、认识到发酵的利弊,知道食物变质也是发酵,提醒家人朋友对于过期的、霉变的、变馊的食物不能吃。2、学生通过小品的表演,锻炼了表演能力活动内容:1、小品:发霉的豆腐乳2、搜集关于发酵的利弊的资料
,整理制作PPT,选出一位同学汇报。五、问卷调查组活动目标:1、了解我们身边的人对发酵食品的认识,认识到这节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意义。2、提高学生的沟通交往能力和分析数据总结归纳的能力。活动内容:1、围绕“人
们对发酵食品的认识”的主题设计问卷、打印问卷、调查问卷、整理数据、得出结论。2、将整个活动内容拍照,将分析的数据做成数学饼状图或柱形图,制作PPT,并选出一位同学在课堂上汇报。活动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