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教学设计3-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docx,共(3)页,18.37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965.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一单元《地球和地图》复习课教学设计【复习目标】1.知道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经、纬线特点,经、纬度及南北、东西半球的划分。学会运用经纬网确定某点的位置。2.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观念、方向和周期;了解公转运动的特征、意义。运用五带图说明五带及其划分。3.运用地图说出地
图的基本要素,识别常用图例,利用比例尺量算距离、比较大小、辨别方向。4.运用等高线地形图判断坡度的陡缓和山地不同部位的名称。5.通过演示地球运动和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动手、读图分析能力;和生活实际相联系,解释昼夜更替、四季变化等自然现象。6.学会运
用等高线地形图和分层设色地形图判别地形和地势特征。复习重点】1.经纬线的特点,经纬度的划分、半球的划分。2.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方向、周期和地理意义。公转的特征、二分二至的时间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五带的名称和界限3.地图三要素,比例尺的计算,大小,辨别方向。4.在等
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辨别地面的高低起伏和地形类型。【复习难点】1.地球自转产生的地方时差。2.地球公转二分二至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四季的形成。地球五带的特征3.地图上辨别方向4.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课前准备】教师:
制作课件;设计教案。学生:完成以下预习要求:1、《中考指南》第一单元预习2.基础梳理。课堂环节教学内容与教师活动安排学生活动安排课堂导入课件导入本单元主要内容多媒体展示并分析说明本单元的重点难点。学生明确复习内容和复习目标课堂环节教学内容与教师活动安排
学生活动安排基础知识梳理总结。重点难点知识整合展示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①古代人凭直觉认识世界──“天圆地方”②视野扩大,人们臆想中──天如斗笠,地如覆盘③麦哲伦环球航线──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④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确
证地球是个球体.用数据描述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最大周长:地球表面积:用示意图描述地球的大小经纬线的特点虽是重点,但难度不大。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即可完成。经纬度的划分比较抽象,难度较大,充分运用地球仪、经纬仪、多媒体课件等直观教具
,结合板图及时点拨,纠正,答疑,解惑。东西半球的划分是本节课的难点,突破难点的方法是:先在图上找到4条重要经线,思考为什么不用0°和180°划分东西半球?然后教师指导学生绘制“经度划分和东西划分半球略图”,让学生通过动手绘制简图,
理解东西半球和东西经度的范围差异,突破教学难点,并让学生初步学会使用简图表述地理事物的技能。学会利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了解地球思考:为什么不用0°和180°划分东西半球?用简图表示东西经度和东西半球的划分。训练学生在实际生活及地图上辨别方向的技能通
过学生的讲解,加深对比例尺的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以及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知道昼夜更替、时差和四季变化、五带的划分等基础地理知识;2.通过头脑构建地理运动图式,培养空间想象能力;3.由地理现
象反过来分析起本质,学会分析、推理的方法和技能。教师:(问)在同一时刻,北京的畅畅与纽约的姨妈打电话的问候语为什么不同?通过阅读各类地图,使学生初步了解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图例等基础知识。在等高线地图上识别基本地形、常见的山地地形,等高线的应用山脊、山谷的判断,相对高度的计算,河流流向的判断,
地形剖面图的绘制理解,让学生熟练掌握运用比例尺在地图上量算两地之间距离的方法。让学生多练习几次,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习地理的兴趣。抽象过程具体化,突破难点。学生先独立思考完成,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讨论,最后选出代表进行展示完成中考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