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第三节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教学设计3-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doc,共(2)页,34.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953.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一、教学目标:1.理解什么是聚落,通过读图说出城市景观与乡村景观的差异;2.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初步认识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3.引导学生观察、培养学生读图、分析图的能力。二、重难点:1、聚落与环境的关系三、教学方法;启发法、谈话法、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四
、学法引导:通过学生的自学、读图比较,小组讨论等活动,掌握本节课的内容。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问题,运用地理的眼光看周围的事物。五、课时安排:第一课时(共1.5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设计分析.评价.教师活动设计学生活动设计一、聚落的分类1、聚落的分类播放视频、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并完成学案2、城市
景观和乡村景观的主要差异引导学生分析城乡景观差异的原因展示不同地区的乡村景观图阅读课文的第一、二自然段,完成学案相关内容读图:通过比较说出城乡景观的差异利用身边熟悉的地理事物吸引学生注意力,学生易于把自己的生活体验表达出来。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的能力。通过活动让学
生感到“即使同样是乡村,不同地区的景观也是不一样”。通过阅读将所学知识落实到书上,以达到巩固的效果,同时培养学生快速阅读分析文字的能力,学会从文章中获取有用的信息。二、聚落与环境1、聚落形成与发展提出问题:马鞍山城市聚落的形成因素?归纳影响聚落分布的因素。2、聚
落的形态3、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分析、讨论:马鞍山城市聚落的形成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学生分组合利用乡土地理作为分析问题的载体,可培养学生会用地理的眼光看待身边的事物。通过合作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培养了学出示不同地区的环境图片,要求学生绘
出该环境下的民居简图作绘出不同环境下的民居简图,并说出理由生读图分析的能力、交流的能力、动手能力。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