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游击队之歌》PPT课件1-八年级下册音乐【花城粤教版】.ppt,共(14)页,1.224 M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95272.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一单元难忘岁月军旅歌曲的特点:热情自信乐观豪迈结合《当兵的人》歌曲描述了怎样一个音乐场景?歌曲情绪如何?《游击队歌》历史背景:中国人民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民族解放战争,从1937年7月7日日寇向我国北平(今北京)西南卢沟桥驻防的军队进攻起,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
无条件投降止。《游击队歌》是一首描写抗日战争时期的歌曲,歌曲生动地刻画了游击队战士在艰苦环境中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机智、灵活、勇敢、顽强、豪迈的人民英雄形象。抗战时期,游击队战士深入敌人后方,在平原上,在铁路上,配合八路军作战,当时的人们都坚信,抗日战争一定能胜利,因为真理在我们广大人
民手中。1937年,贺绿汀参加上海文化界救亡演剧一队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活动,辗转南京,武汉到达山西临汾的八路军办事处。连队火热的战斗生活激发了贺绿汀的创作热情,经过长时间酝酿,《游击队歌》的词曲终于在煤油灯下跃然纸上。他将这首歌以上海文化界救亡演剧一队的名义献给
八路军全体将士。1938年初,在八路军总司令部召开的一次高级将领会议的晚会上首演。《游击队歌》创作背景1942年拍摄的影片《自由中国》曾用此歌作插曲。此外,曾为大型纪录片《华北是我们的》作配乐。1964年,大型
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用它作重要素材,至今,这首歌仍然保持着久唱不衰的魅力。贺绿汀(1903-1999),原名贺楷,当代著名音乐家、教育家,湖南邵阳人。他创作了很多作品,作品体裁多样,在中国有重大影响。歌曲《游击队歌》、《垦春泥》、《嘉陵江上》,在抗日战争期间
流传海内外,至今仍是音乐会和歌咏活动中的伟唱曲目。器乐作品以钢琴独奏《牧童短笛》、《摇篮曲》,管弦乐《森吉德玛》、《晚会》最为著名。《牧童短笛》在1934年亚历山大·齐尔吕举办的“征办中国风味的钢琴曲”活动中获
第一名。电影配乐在30年代曾名声大作,他配乐的电影有《风云儿女》、《十字街头》、《马路天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