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赶牲灵》教学设计1-八年级下册音乐【花城粤教版】.doc,共(4)页,51.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95234.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课题《信天游》课型或模块综合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地方民歌的兴趣,增进学生对民歌的了解,点燃他们对民族音乐的热爱。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欣赏信天游《赶牲灵》及《东方红》的学唱,以讲授、体验等手段感受学习信天游。3、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关
于信天游的基本知识,探索信天游的特点及形成背景。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信天游的基本知识,感受体验并探索信天游的特点。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对民歌的学习兴趣,积极参与信天游的学习体验活动中。教学理念信天游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非常陌生,基本上就是一张白纸的状态。中国
民歌丰富多样,在信天游学习的一课时的有限时间内,对于信天游知识内容了解不可能太多,专业性也不可能太强。所以在本课的教学中,以感受西北风——走进信天游——感受信天游——体验信天游——探索信天游为主线,努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增进对中国民歌的了解和喜爱。教学分析本课取材于粤教花城2011课
标版八年级下册《赶牲灵》。以《黄土高坡》导入,学习陕北民歌中最富特色、最具代表性的信天游。广漠无垠的黄土高原,千沟万壑,连绵起伏,恢宏而壮观,深藏着苍凉与悲壮,饱含着浓郁与坎坷。它高度集中地展示了黄土高原的自然景观、社会风貌和陕北人的精神世界!教学准备多媒体设备、课件
、衣服等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教学程序教师教的活动学生学的活动教具、学具以及媒体运用教与学的评价手段运用教学环节设计意图导入阶段欣赏歌曲《黄土高坡》片段,思考:1、歌曲里的“家”?2、歌曲带给你的感受?3、试说出此区域的民歌体裁?欣赏《黄土高坡》各抒已见P
PT展示谱例欣赏探究讨论以欣赏歌曲《黄土高坡》导入,感受西北风的同时,引领学生进入黄土高原民歌之旅。展开阶段1、简介信天游。2、欣赏信天游《赶牲灵》,试着将歌曲内容用画笔展示。3、学习信天游的特点。4、
欣赏信天游《兰花花》,回答:(1)、试说出歌曲内容?(2)歌曲体现了信天游的哪些特点?思考、学习现场听歌作画师生讨论总结信天游的特点。看视频,思考回答问题。复习并巩固信天游的基本知识。PPT展示学习资料PPT展示视频资料欣赏探究讨论此阶段展开
学习信天游。在感受信天游信天游的基础上,尝试听歌作画,发挥对歌曲的理解能力与想象力。在欣赏、思考、讨论中学习信天游的特点,感受信天游的粗犷与苍凉。拓展阶段1、体验信天游:学唱《东方红》2、邀请学生独唱信天游《东方红》。3、探讨:信天游的形成原因?现场学唱
并展示展示思考讨论PPT展示资料衣服欣赏探究讨论实践拓展阶段是以体验信天游为主,学唱并展示《东方红》。在学生与欣赏地道陕北人的演唱中体验并探索信天游的形成原因。结束阶段1、感受信天游的变迁。2、讨论:通过这节课,能否谈谈你对信天游的了解或感受。3、教师小结欣赏讨论交流PPT展示资料欣赏讨
论交流时代在发展,信天游也在变迁。在欣赏讨论中感受原生态信天游中的苍凉、悲壮坎坷是历史的产物。民歌是人类历史长河中最好的岁月见证。课后反思初二的学生处于一个两极分化的时间段,最大的特点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不大愿意在同学面前大方展示。所以在设计的时候我还是比较担心拓展环节的互动,毕竟
演唱信天游对于他们来说过于陌生。大部分班级男孩子还是比女孩子稍大方与主动,所以在演唱过程中不管他们演唱成什么效果,我都会给予热烈的掌声与鼓励。而通过自身的演唱,对于大家反思探讨信天游的形成原因帮助很大。课后我及时找了一些学生聊天,问他们上了今天的音乐课有什么感想?有的同学说
:“老师,这些民歌在平时我们肯定不会听的。”有的说:“老师,你不给我们介绍信天游我肯定不会主动去学。”还有的学生说:“以前对民歌总是敬而远之,想不到了解后发现其实也不是很难接受的”……听了同学们的真心话,我的心也豁然明朗:首先:要给孩子们提供接触民歌的机会。其实我们孩子们之所以不
喜欢民歌,是因为他们没有机会接触和了解。其次: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民歌的兴趣。民歌进课堂,虽然给孩子们提供了学习机会,但并不表示孩子们就都会喜欢民歌,这需要教师通过各种途径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民歌的兴趣。第三:要不断的提高教师
自身的素养,想要把课上到位,就需要我们自己在课堂下多揣摩和练习。第四:学习感受民歌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不是权宜之计。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我们持之以恒、孜孜不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