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欣赏 《阿拉木汗》 《沙漠驼铃》(片段)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PPT课件1-八年级上册音乐【沪教版】.ppt,共(12)页,4.119 M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9484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舞蹈鉴赏*教学目标*情感目标:民族团结包括不同民族之间的团结,也包含着民族内部的团结。最后就是中华民族的团结,56个民族要进一步巩固和发展这一关系,团结一致。*知识目标:*节奏节奏是一个广义词,它包括了音乐中与时间有关的所有因素,这里概括了拍子、小节、循环周期
和重音的位置。*节拍节拍是指强拍和弱拍的组合规律。*技能目标:学会用乐器打击手鼓舞节奏。*教学重点•了解新疆维吾尔族的音乐特点,感受乐曲欢快热烈的情绪。教学难点•掌握音乐中的典型节奏型,能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用打击乐器为主旋律准确伴奏。教学工具•PPT、手鼓、手铃、沙锤、响
板。猜一猜?12345思考:歌曲1、2、3、4、5分别是哪个民族的音乐?**《阿拉木汗》是作曲家谢功成根据新疆维吾尔族民歌改编的无伴奏合唱曲。它原是流行于新疆吐鲁番地区的维吾尔族双人歌舞曲。它以双人边歌边舞的方式,赞美美丽善良的
姑娘阿拉木汗活泼、热情、美丽、可爱、动人。内容虽简单,但歌曲生动、诙谐、流畅、欢快。歌曲旋律清新优美、欢快,有强烈的律动感,给人一种赏心悦目、轻松愉快的感觉。全曲采用一问一答的表现形式,使得歌曲的风格活跃而风
趣。*“阿拉木汗”是维语,意思大致为“美丽的姑娘”。她出现在歌曲《阿拉木汗》中,是一个美丽善良的少女,据歌中描写,身材很好。“阿拉木汗”是姑娘的名字。这首歌舞曲,以双人边歌边舞的形式,赞美象鲜花般美丽的阿拉木汗,一问一答,活
跃而风趣。歌曲是多段词的,在上下两乐句反复演唱之后,接一段短小的副歌。旋律具有歌唱性,节奏富于舞蹈性,频繁地运用切分节奏,使乐曲轻快活泼的效果更加突出,再结合手鼓的伴奏,使人听之欲舞。曾被改编为无伴奏合唱曲。*《阿拉木汗》*跟我学一学*用所拥有的乐器结
合所掌握的节奏型,游戏互动环节!今天通过对维吾尔族姑娘阿拉木汗的赞美,展现出新疆人民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的精神风貌。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了祖国丰富深厚的文化底蕴,从而使我们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热爱我们的民族音乐。而我们云南也是一个拥有众多民族的省份,在坐的同学也有很多是少
数民族,我们可以在课余时间相互了解,相互交流学习,共同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