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欣赏 《阿拉木汗》 《沙漠驼铃》(片段)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教学设计2-八年级上册音乐【沪教版】.doc,共(3)页,94.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94821.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天山弦歌》教学设计课题《天山弦歌》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通过学习,了解新疆地区各民族音乐的同时,切实感受到祖国丰富、深厚的文化底蕴,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和价值观,认识到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从而更加热爱祖国,热爱民族音乐。2.通过欣赏《阿拉木汗》、《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了解维吾尔族和塔吉克
族的民歌风格。通过欣赏《沙漠驼铃》,了解单簧管协奏曲的特点,感受其中具有新疆地区音乐风格的主题旋律。从而激发对新疆地区歌舞音乐的学习兴趣。教学重点感受新疆地区的音乐风格,树立正确的民族观与价值观教学难点了解协奏曲的特点教学准备(资源、仪器等)多媒体课件教学
过程教学环节及时间分配教师与学生活动教学过程一、导入之前我们学唱了新疆哈萨克族歌曲《牧马人之歌》,接下来我们听一首歌曲,大家来猜一猜歌曲属于哪个地方的音乐?(学生回答:新疆地区的音乐)教师补充:新疆维吾尔族
音乐这首歌曲歌名为《阿拉木汗》。二、欣赏合唱《阿拉木汗》“阿拉木汗”是一个维吾尔族姑娘的名字,这首歌曲是流传在新疆吐鲁番地区的维吾尔族双人歌舞曲。欣赏歌曲前提出问题:1、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绪?2、歌词表
达了什么内容及情感?(一)教师播放音乐,学生聆听(展示完整乐谱)聆听音乐之后回答上述问题,歌曲表达了欢快、活泼、朝气蓬勃的情绪。歌词的内容是在赞美维吾尔族姑娘阿拉木汗,展现了新疆人民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的精神风貌。(二)再次聆听音乐,学生回答问题1、“重
复”是旋律发展的主要手法,乐曲第一句在音乐里重复了几次?它对音乐的表达有什么作用?2、在合唱中,主旋律运用哪几种人声音色演唱,营造了怎样的氛围?(学生回答)乐曲第一句在音乐里重复了四次,对音乐的表达起到推动作用。主旋律运用了男声、女声两种人
声音色演唱,模仿互动和问答的场景,营造出了幽默,热闹的氛围。欣赏完《阿拉木汗》,我们再来欣赏一首由西方协奏曲曲式结构与中国音乐元素完美结合的作品《沙漠驼铃》。三、欣赏《沙漠驼铃》1、教师介绍作品:《沙漠驼铃》是单簧管协奏曲《帕米尔之音》的第一乐章。
2、提问学生对帕米尔高原的了解教师介绍帕米尔高原:帕米尔高原,中国古代称葱岭,古丝绸之路在此经过。地处中亚东南部、中国的最西端,横跨塔吉克斯坦、中国和阿富汗。是亚洲多个主要山脉的汇集处,平均海拔4000米-7700米。生活在当地的人民为
塔吉克族人,又称高原塔吉克族人(展示帕米尔高原图片)引出古丝绸之路: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这条道路也被称为“西北丝绸之路”以区别日后另外两条冠以“丝绸之路”名称的交通路线)。因为由这条路西
运的货物中以丝绸制品的影响最大,故得此名。我们今天要欣赏的《沙漠驼铃》就是在描绘人烟稀少,辽阔壮美的古丝绸之路。3、教师介绍“单簧管”(教师展示单簧管的图片,讲解单簧管的构造)接下来一起聆听一下单簧管吹奏的音乐是
怎样的。4、播放音乐,学生聆听联想提问:整首乐曲大致可以分为几段?乐曲的速度变化是怎样的?答:分为三段速度是慢-----快----慢5、分段欣赏,学生说出每一段分别展现了怎样的音乐意境第一段:慢速神秘宁静沙漠中驼铃声由远而近第二段:快速当地的塔吉克人在与大自然顽强的搏斗
第三段:慢速驼铃声渐渐远去,消失在茫茫暮色中。6、整首乐曲欣赏结束,提问:请描述一下单簧管的音色。高音区嘹亮明朗;中音区音色纯净,清澈优美;低音区低沉,浑厚而丰满。我们可以听到乐曲中有单簧管独奏,还有
其他乐器在协同演奏,所以这种由一件独奏乐器与管弦乐队协同演奏的大型器乐体裁称为协奏曲。它的结构宏大,技术难度高,表现力强,属于交响乐的范畴。提问:说一说你知道的协奏曲有哪些?钢琴协奏曲贝多芬《第五钢琴协奏曲》柴可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拉赫玛尼诺夫《第二钢琴协奏曲》李斯
特《第一钢琴协奏曲》舒曼《a小调钢琴协奏曲》小提琴协奏曲二胡协奏曲等等。四、结束这节课我们感受了新疆地区的音乐风格,也了解了当地的风土人情,还欣赏了中西结合的音乐作品,收获颇丰,同时大家也切实感受到了祖国丰富、深厚的文化底蕴。板书设计天山弦歌《阿拉木汗》《沙漠驼
铃》第一段慢第二段快第三段慢协奏曲:独奏乐器管弦乐队协同演奏大型器乐体裁课后作业欣赏其他器乐的协奏曲教学反思及建议通过教学使学生感受了新疆音乐风格,欣赏了中西结合的音乐作品,收获颇丰,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对民族文化的兴趣。教学过程中对
时间的把握不够好,以后要加强对时间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