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第二节 世界的语言和宗教》教学设计3-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doc,共(3)页,45.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94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课题世界的语言和宗教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公共部分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初步了解自然资源及其主要类型。2、了解自然资源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和重要性,及中国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且破坏严重的现状。过程与方法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相结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产生资源危机意识,学会在生活中节约
资源学习目标1、学会区分自然资源及其类型2、通过了解自然资源现状互相学习应该怎样对待自然资源及节约意识学习重点、难点1、会举例说明自然资源与我们生产、生活之间的联系2、懂得节约利用和保护资源的重要性教学准备预习指导及课件教学流程教学内容及过程个性
化设计一、导入学生进行课前演讲,介绍我国大小兴安岭及长白山的森林资源。进而引发出属于我国的自然资源之一。本节课带领大家来了解我国的自然资源。二、明确学习目标请同学朗读学习目标。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任务。三、阅读书第62页,完成学案中自主学习部分四、
教学过程1、师:先展示土地资源、水资源、,煤炭资源、森林资源图片,让学生思考并回答这几种资源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应用?生:土地可以种植人们需要的作物,谁资源可以为人们生活提供用水,煤炭可以作为能源的原料发电,森林资源可以制成木制品如家具,一次性筷子等2.
师:明确自然资源的定义,引导学生分组讨论,以下哪些是自然资源。(铁矿、闪电、气候、课桌、钢材、树木)给学生五分钟讨论时间,每组六名成员,一名为记录员,一名为汇报员,在讨论结束后由汇报员阐述本组的讨论结果。分别找几组汇报,统一结果,明确答案,对有争议的问题重点说明
解释。3.自然资源的分类,让学生按照字面,自己理解并解释什么是可再生资源,什么是非可再生资源。根据自主学习和教材结合,明确给出两类自然资源的定义。请学生诵读教材62、63页图3.及图3.2,了解土地资源的再利用,
和煤炭资源形成过程及其为非可再生资源。4.分组讨论,完成教材63页活动1,学会区分哪些自然资源是可再生,哪些是非可再生。并对有争议的内容重点说明。是学生学会区分资源类别。5.请两名学生阅读教材64也活动2的两段文字,并简要概括,说明即使是可再生资源也不是取之不尽
,用之不竭的。是学生形成正确的资源意识。学会对可再生资源合理利用,非可再生资源十分珍惜。6.展示一组图表及数据:引导学生分析出我国自然资源的特征:总量丰富,人均不足。7.课堂小结。总结本课内容,形成清晰思路和框架。请学生自主回答,检验本节成果。8.学生
畅所欲言。从生活中的细节开始,怎样能够节约自然资源。资源名称我国位次人均占有量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陆地面积三不足2分之1矿产资源三不足2分之1森林总面积五不足3之1耕地面积四不足5之2个性化板书设计定义:分类:可
再生资源自然资源非可再生资源特征:总量丰富,人均不足教学反思本次教学重心应把最后的畅所欲言突出,将前部分内容适当的压缩调整。使学生可以有更多的时间阐述自己的想法,真正的学会在生活中节约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备注:教学流程(学、导、研、习、拓、理)可根据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环节。可按学科需求做微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