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幻灯片的美化》教案-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西师大版】.docx,共(4)页,17.258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93713.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一、教材分析及设计思路本课是选自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在前面已经学习了在PPT中插入文字、图片,本课是前一课知识的延伸,主要学习如何选择设计模板,设置文本,设置图片,修饰视频,对幻灯进行美化。我的教学思路是: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教师精讲,学生在自学微课
后,进行自主操作,并请小老师进行演示示范,然后教师总结操作中的技巧,学生根据教师提示对作品进行完善;拓展创作部分让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素材进行小组自由创作,随后学生展示作品,师生进行多元评价。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能
在PPT中选择合适的设计模板;2、能对PPT中的文本、图片进行美化设置;(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任务驱动教学策略,学生自主操作,在合作交流中学习知识。2、通过小组协作学习,集体研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合作学习和研究
性学习的能力。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制作、美化家乡景点幻灯片,激发学生爱家乡的热情,同时提高审美情趣。。2、通过作品的制作、反思与评价,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三、教学重难点重点:选择设计模板、美化文本、图片。难点:正确把握设计原则,选择适当
模板,对文本和图片进行美化。四、教法学法教法:任务驱动法,演示法学法: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五、教学准备:演示微课,教学网站,教学用PPT课件,图片素材,电子教材,学生导学案,背景音乐,奖状六、教学过程:理念:学生主体,先学后教。总体流程:导入——探究——总结——创作——评价
课前:问候,游戏,互动,分组,分发教材,选老师助理,发而资源包到学生端(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前课小调查(什么是PPT,会制作PPT幻灯片的?)师:展示未经美化和美化过的两个幻灯片,让学生比较分析两者的不同方面,进而引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美化幻灯片。学生思考:从哪些方面
进行幻灯片美化?【设计意图】导入的目的是要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任务:为什么要美化PPT,要从哪几个方面进行美化。(二)探究新知总结指导学习任务一:学生自主探究,了解利用PPT设计模板是用来进行统一风格设计。掌握文本、
图片、视频的美化修饰。通过微课和学案自学,完成操作练习,展示操作情况。师:在创作幻灯片时,要根据作品的主题、对象和场景选择合适的设计模板。师:请同学们自主观看微课,学习学案,并根据要求完成未经美化的自主练习——《美丽的实验
中学》,教师巡视指导。师:请学生(小老师)在全班演示,师生对其进行点评。学生根据提示完善自己的作品。知识点:1、设置文本:位置,大小、字体、字号、颜色、文本框修饰等,比如字体大小要根据版本,和谐一点,颜色搭配不要太花哨2、设置图片及视频:大小、亮度、对比度
、添加边框和阴影等(三)小组合作,创作评价学习任务二:学生作品创作(夷陵风景,三峡大坝。)演示在PPT中插入图片、文本、视频的方法。师:老师提供相关素材,学生分小组进行小组合作创作,任选一个主题(要求至少制作三张幻灯片,要用到今天学到
的美化的方法。)生:小组交流展示作品,演示操作,老师点评。学习任务三:组内评价,选择一份作品上传到教学网站,全班互评作品。师:小组内相互评价,推荐本组优秀作品,并上传到网站。师:同学们对上传作品进行评价,展示作品,评选本班优秀创作小组2个,美化高手2人,并发奖。【设计意图】微课照顾了学生的学习差
异,既突破了重难点,又教给了学生学习的方法,教师评价为学生完善作品提供了帮助,促进学生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提高学生的表达、鉴赏能力,提高了学生参与积极。(四)总结回顾巩固新知A、本课知识小结(PPT)幻灯片美化实现的方法:选择合适的设计模板设置文本:位置,大小、字体、字号、颜色、文本
框修饰等设置图片及视频:大小、亮度、对比度、添加边框和阴影等B、对本节课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整体评价。师生交流,老师公布联系方式(QQ,邮箱)。【设计意图】回顾本节课的知识点,形成一个整体轮廓,学生评价有利学生进行自我反思。